课程思政背景下网络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作者: 李亦卿 姜淼
摘 要:课程思政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智能网络与优化调度是由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新开设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该课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先导、以前沿基础科学为指导,其授课内容不仅包括各类智能网络的前沿性知识,而且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该文以智能网络与优化调度课程为例,首先探索特色专业学科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随后探索特色专业学科思政融合建设教学设计方案,其中包含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知识点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示例,以期提出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为理工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网络工程;特色专业课程;智能网络与优化调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177-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ies. A new featured specialized course "Intelligent Networks and Optimal Scheduling" which is esta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aligned with national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nd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fundamental science. Its teaching content not only includes cutting-edge knowledge of various intelligent networks, but also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Intelligent Networks and Optimal Scheduling" as an example, which firstly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eatured specialized course, and then explores the design schem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eatured specialized course, which includes the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points, and exampl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pos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chemes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ache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teaching.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network engineering; featured specialized course; intelligent network and optimized scheduling; teaching design
近年来,思政课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考虑到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其本质是综合教育理念的灌输,需要授课教师采用创新型手段把专业课知识讲深、讲透、讲活。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工程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的网络工程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因此,如何在网络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新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智能网络与优化调度为例,在思政课程背景下探索网络工程特色专业课程的建设路径,对于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探索特色专业选修课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3]。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快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4]。由此可见,随着党中央和教育部一系列政策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国家对高等教育机构课程思政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伴随着我国数字化、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及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密集出台了多条政策性文件[5]。为了顺应新工科的发展浪潮,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23年春季新开设了一门特色专业选修课——智能网络与优化调度,其中包含24学时的理论课以及12学时的实验课,以培养出兼备网络工程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大三第二学期本科生,与大一、大二本科生授课模式不同的是,该阶段的本科教学将从侧重于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转变到侧重于前沿技术的分享介绍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从思政教育的角度看,无论是本科必修课抑或是选修课,课程思政需要突破课程界限,覆盖到各类课程之中[6]。此外,在理工科领域,高校教师应当积极倡导包括必修、选修在内的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引领学生学习前沿科技知识的同时,融入国家科研强国战略思想。通过科技前沿的相关真实问题案例分析,可以实现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统一[7]。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理工科领域对具备良好创新素质、较强工程能力、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以及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在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可以培养道德意志,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影响[8]。
二 特色专业学科思政建设改革总体框架与路径
(一) 教学内容的创新
智能网络与优化调度课程主要阐述智能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优化调度的基本原理。该课程详细介绍了5G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网络架构和优化设计方案,包括物联网、车联网、5G移动通信网络及无人机网络等各类新型智能网络,使学生从整体上对现有的智能网络优化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考虑到该课程涉及较多的最优化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知识,内容丰富但理论学时有限,授课教师在讲授时应掌握尺度,避免深陷于繁复的技术细节中。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仅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最优化计算、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求解器等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注重学科课程思政精神层面的引导。具体体现在,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多加穿插与智能网络相关的实际网络设计案例,并和学生探讨我国相关技术的研发历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企业在核心科技领域从追赶到反超的艰辛崛起之路,激起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
鉴于智能网络与优化调度这门课是一门同时具有理论和实验的专业选修课,可以灵活地将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课程模式调整为教师讲授基础理论部分,其中涉及到的智能网络建模设计可适时进行任务分配,并以小组PPT展示的形式进行智能网络模型的建模与分析讨论。同时,在进行课程实验任务布置时,加入思政案例并将思政内容自然融入课程实验报告中。例如,可以介绍老一辈科学家在探索网络搭建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并集智攻关的真实案例,也可以在实验课教学活动中穿插我国优秀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如何将通信网络中的5G标准推向全世界的。这种对课程内容编排的优化设计可以赋予每堂课更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此外,还应当丰富教学渠道[9],可以引入微课、慕课等网络高质量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还可以利用微助教等课堂互动轻应用平台,通过开通线上讨论板块,增进学生与教师间的移动交流互动。
(三) 教学考核评价的创新
有效的课程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教师正向的教学反馈。然而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出勤率、课程报告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判方式不仅较为单一,而且缺乏学生与教师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
因此,需要根据特色专业课特点,进行新型教学考核形式改革的探索。利用现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结合创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10],教师可以多维度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在线上学习方面,通过线上课程视频以及相关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习惯,可以将学生在微助教、慕课等教育平台上的参与度表现设置为总成绩的25%;在线下学习方面,可以将学生的考勤以及在课堂中进行小组PPT讨论展示表现设置为总成绩的25%;考虑到该课程是面向大三第二学期的高年级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可以适当在教学考核的实验设计报告中增加简单的文献阅读要求,为后续的大四毕业设计以及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设置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这种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可以有效打破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并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挖掘。
三 特色专业学科思政融合建设设计方案
(一)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知识点设计
该课程将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立足于当前智能网络科学技术的前沿性研究,引导学生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同时进行文化自信教育。课程思政知识点设计思路见表1。
(二) 课堂教学设计示例
1 课堂思政案例一:我国的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
首先介绍并强调在通信网络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了最为严格的技术封锁,这促使我们必须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然后以中国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实践为例,进行“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达到如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5G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5G技术的领跑者之一。在课程中,可以介绍中国在5G技术领域的突破和贡献以及中国企业为我国的智能化网络事业提供的核心技术支持,例如,可对不同业务的传输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支持的SPN电力通信网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我国现建有的超过210万个基站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造,我国现建有的5G网络、IPv6和自智网络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协作制造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在5G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