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指挥专业生长军官的电子技术课程思政设计
作者: 吴言凤 刘金辉 李丹妮
摘 要: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背景下,针对指挥专业生长军官的电子技术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和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的顶层建设框架,并采取使命牵引、深层揭示、滴灌渗透、寓道于教和自我教育的思政实施策略,让思政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以达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生长军官;电子技术;顶层建设框架;思政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189-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litary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new era, being aimed at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for growing offic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are designed and formul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are deeply 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was adopted such as mission traction, deep revelation, drip irrigation penetr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way, etc. Ideological and polic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lassroom naturally. The top-level construction framework of curric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as design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lticat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for war could be ultimate achieved.
Keywords: military and educating policy in the new era; growing offic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top-level construction frame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会上指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为开创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阐述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三个问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守渠种田的说法,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所以如何结合军队院校指挥专业生长军官的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和制定思政目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顶层思政建设框架,并在课程教学中自然实施,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政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确立思政目标
(一) 学员培养要求分析
指挥专业生长军官,是将来部队各专业的指挥员,有着明确的兵种属性和职业特点。同时,这些学员大部分是地方高中毕业生,入伍时间不长,在血气方刚的年龄,并未真正地进入基层部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彻底地实现从民到兵的转变,人生观、价值观并未成熟,军兵种情结也不够牢固和完善。因此课程思政既要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引领,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与习性,又要符合其身份特征和职业属性,体现战味和军味。
但是毕竟是指挥专业,并非工程技术的电类专业,因此课程是作为一种专业应用背景课程,有利于学员走上工作岗位,面向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岗位装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因此学员从课程中所需要获得的,更多的是科学思维、工程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二) 课程内容特点分析
课程思政工作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回归,应该回归到这门课程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这是其价值的体现。
电子技术课程是指挥专业生长军官的专业背景基础课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应用的工程类课程,具有三个特点。首要特点是技术性。电子技术是根据电路理论和电子学原理,使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作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所以这门课程,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方法应用,体现了技术性。第二个特点是工程性,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蕴含了“等效”“估算”“适宜”等工程思维方法,强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达到电路性能最优,这体现了工程性。第三个特点是实践性。课程强调的是要将电子电路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电路,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体现了实践性。
因此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要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发挥课程同向同行的思政作用。
(三) 思政目标需求分析
依据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结合课程培养对象特点和职业属性,以及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及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具有理论和实践两种形式特点,确定本课程的主要思政目标为核心价值观、科学素养以及健康心理与习性三大类,核心价值观包括军人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海军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伦理,而健康心理与习性主要是指习性好。思政目标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目标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际电子电路实验实作,通过思政元素的实施应用,学员能够认同电子技术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对战斗力建设、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强军意识;形成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指导应用、通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工程思维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养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培树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战斗精神。
二 思政资源挖掘与整合
根据思政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岗位任职需求等角度,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以增加课程的政治性、军事性、知识性、人文性,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军事院校教育,课程思政的首要目的是为强军兴军服务,为战育人,因此思政资源的挖掘首先就是要支撑军人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海军精神等思政目标。
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现代化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在概述这部分内容中,通过引入中美贸易摩擦,培养学员的危机意识、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而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由发射极电阻引入负反馈,稳定了放大元件的静态工作点,但是牺牲了电路整体的放大倍数,通过对电路结构和功能的深层揭示,培养学员的奉献和牺牲的精神。针对多级放大电路,为了得到需要的放大性能,不同特性的电路,在多级放大电路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这既体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思想,又提醒指挥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做到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既能发挥个人的最大效能,也能让集体取得好的效益。
电子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是科技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因此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素养思政元素。例如在差分放大电路这部分内容中,基本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和逐步改进的过程,体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在功率放大电路这部分内容中,要达到输出的波形不失真、大功率和高效率的目的,放大元件的工作状态从甲类到乙类再到甲乙类等进行改进,体现了一种工程思维方法。结合原上海交大的汉芯芯片造假事件,对学员进行科学伦理教育,教育学员要有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
同时,大学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阶段,培养健康的心理与习性对学员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而教员的引领作用不容小觑。结合学员的课堂表现、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会适时引入“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类合适的文字激励学员,帮助其养成健康的心理和习性。
三 思政实施策略设计
习近平指出,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要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一切办学活动都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指挥专业的生长军官,将来会在祖国的各疆域承担着固我国防的重任,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但是学员毕竟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所以思政元素实施的时候,要防止大水漫灌,也要防止生硬而不自然,因此结合学员的特点,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润物无声,起到思政的效果。
(一) 使命牵引,思政目标结合学员职业属性
例如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组成的,从外部结构来看,两个PN结是一样的,但是从PN结的各区内部构成和工艺来看,三个区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明显的不同,会导致内部载流子的浓度和运动规律有明显的不同,这个分析过程是由外而内的分析过程;分析完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再跳出其内部机理去看,虽然三极管内部有两种载流子在运动,但是决定三极管放大规律本质的,仍然是由多数载流子运动。通过对三极管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学习,应该由此归纳演绎出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这就是对事物的认识、判断的一般过程。将来走向部队岗位,执掌新的装设备,也应遵循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先从外形、基本功能方面去了解装备,然后深入研究掌握其工作机理,关键技术要领,以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履行保家卫国的的神圣职责。
(二) 深层揭示,思政内容嵌入专业知识
课程思政需要自然融入,但是课程思政的难点也在此,能够做到将思政和专业知识紧密的结合而不松散,自然地融合而不突兀,前提必须是吃透专业教学内容,理解专业知识的底层学理,物理意义,才能自然将思政嵌入专业知识。
例如当二极管正向电压从0 V增大到开启电压之前的阶段,有电压而无电流通过,称为“死区”,而随着电压的升高,当超过了开启电压时,二极管导通。二极管导通与否,其特性差别很大,发生了质的变化。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从量变开始,量变引起质变,可引申至为人处事要懂得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防量变引起质变。
(三) 滴灌渗透,思政元素宜小不宜大
课程思政应该贴近专业,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价值引领。与思政课程相比,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是隐性的,因此思政时间不宜过长,思政元素的实施,于细微处进行滴灌渗透,一味地拔高放大反而可能会引起学员的反感。
例如,为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放大电路常进入负反馈,起到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善波形失真、展宽通频带、改变输入和输出电阻值大小的作用,但引入负反馈可能会降低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在实际的电路中,既要保证电路的放大能力,又要求电路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这是一对矛盾,但是也体现了一种牺牲和奉献的关系,牺牲了一定的放大倍数,而得到了相对稳定的电路。但如果总是提及奉献和牺牲,会引起学员的反感,因此从矛盾普遍存在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具体问题时,要全盘把握,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这个小的角度,引导学员统观全局,要有合理的选择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