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者: 刘杰 谢娜
摘 要:一流专业建设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该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按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和总体要求,结合西安培华学院特色和专业实际情况,探索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分别从动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素质,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一套囊括“目标、师资、课程、评价、保障”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体系。希望该体系的研究可为同类高校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体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32-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challenge. Taking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an Peihua Universit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major, dynamically designs talent training plan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eachers. A set of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system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civil engineering including "target, teachers,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has been built.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of this system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 in similar universities.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first-class major;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syste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
而课程思政正是要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将显性与隐性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教书、育人的作用。
2021年,西安培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体系。
一 OBE理念动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凸显专业特色的关键,更是构建课程体系和实施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思想。土木工程专业可采用OBE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设计,以国家标准、一流专业建设目标、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需求等为需求导向,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有关要求,有针对地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模块中,将专业与思政有机融合,明确专业思政目标,落实三全育人。进而以专业目标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然后通过毕业要求进一步指导确立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需求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实现有效支撑,进一步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达成。通过反向设计,定位课程目标,反向施工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闭环,互相推进(图1)。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专业课程思政应当先做好顶层设计,分别在“专业核心价值塑造”和“专业思政目标融通达成”两方面进行设计。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四年的工程师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勘察、结构设计、建造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建设管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工程衍生单位等部门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施工、管理及咨询等工作。在毕业5年左右,学生能够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并具备国家注册建造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所必需的知识和素质。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构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公共必修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大学语文与写作等公共选修课;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和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钢结构等专业必修课;建筑信息模型(BIM)、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等专业选修课;以及工程测量实训、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专业集中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融入“大思政”理念,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集中实践课程中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提炼,找寻恰当的融入点,将思政目标系统、规范地进行分类,将思政元素有机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素质和意识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传统的工科教学中,专业课教师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首要任务,对于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关注不足,亦或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课程思政隐性育人的方法,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实现专业课程“三全育人”的教育使命。
因此,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土木工程专业应当在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下,组织教师集体深入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指导文件,全面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主旨要义,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其次,学校学院两级应当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从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等的宏观角度,到不同类型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微观层面,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同时,专业应当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展示及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进而设计行之有效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在教学实践中,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与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作为专家随堂听课指导,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汇报及思政项目立项结项等工作,通过不同形式的意见反馈和指导,切实增强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努力构建专业教师践行课程思政联动育人模式,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扫清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的育人主体障碍。
三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一) 修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大纲
为保证专业课课程思政有的放矢,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对现行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原有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加入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传承工匠精神等为主的素质目标。
按照素质目标的相关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思想政治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应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针对时代倡导的工匠精神、使命担当,应当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着重突出强化,引导学生紧跟国家脉搏,树立崇高人生理想,服务国家社会战略需求。对于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实践部分,要引导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勇于创新,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还应当在专业教育中感染学生形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
(二)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思政教育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思政教育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课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培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专业素养。例如,工程测量课程是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的基本方法,掌握利用各种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土木工程所需的测定和测设工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必修课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准确提炼、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内涵,重点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端正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和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2]。例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通过严谨科学的施工工艺流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学严谨、踏实勤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
3)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例如,生产实习课程是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的一门集中实习课程,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将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了解我国辉煌的建筑史,了解我国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多元化。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弥补线下教学课时的不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丰富的课程思政内涵通过教学助手平台发布给学生,让思政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巧妙地将育人思路融入其中。
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一言堂”注定不能满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而应当改革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引入设计好的思政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也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布置任务,由学生阐述感兴趣的话题,将枯燥的思政教育变得更容易接受。还可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引入一个思政讨论话题,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思维的碰撞,最终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