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思考
作者: 李光胜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思维已被普遍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各项治理工作中,并取得显著成效。引进精准思维,以“精准定向”“精准领悟”“精准施教”“精准考核”来指导高校思政课建设,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推进高校思政课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
关键词:思政课建设;精准定向;精准领悟;精准施教;精准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185-05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ecise think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governance work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troducing precise thinking and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precise orientation" , "precise comprehension", "precise teaching" and "precise assessment" is not only the general trend,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move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precise orientatio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precise teaching; accurate assessment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到解决“四风”问题时,强调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之后几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的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逐步养成“精准思维习惯”“精细化管理”“精准对焦”“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等。在众多讲话中,“精准”被反复突出强调,这既是对过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方式的否定,也为今后党和国家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自此,精准思维快速上升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更是在实践中成为了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新的思维方式,并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基于此,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精准思维为指导,在“精准把握方向”“精准领悟精神”“精准施教内容”“精准考核方式”等方面,共同构建起了四位一体的精准思政育人模式,并在教学、科研等领域都有了较大突破,较好地推动了学校的思政课建设工作。
一 精准把握方向: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障
方向就是旗帜,在思政课建设中居于灵魂与核心地位。方向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关键性问题。在我国要建好思政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以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 决定的,也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任务所在。实践中,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思政课建设的全面实施和顺利推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思政课建设涉及全校各相关党政和教学部门,以及学校所有的师生,而且要各部门和所有人员形成合力,需要党的统一领导。要保证高校党委对思政课的领导作用和地位,党委务必带头落实好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与行政同向、校内各部门同行的工作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师生员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顺利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各项工作。
“05方案”发布之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立即组建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人事处、计财处、科技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为主实施、党政密切配合及各部门积极支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体制。
多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坚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的建设情况。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思政课教师授课,经常参与马院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定期参与思政课的教改研讨会,并深入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作报告,而且党委书记、校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等主要领导均担任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和法治等课程的教学。学校党委、行政部门以躬亲示范引领、监督、参与思政课教学践行,保证思政课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 精准领悟精神:思政课建设的必要前提
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前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精准掌握”思政课相关理论和有关文件精神,只有精神精准了,才能起到进入学生头脑、进入学生内心的效果。因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其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4]”否则思政课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这“源”和“本”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体的宏大的理论宝库”[5]。
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要精读深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文原著,悟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思政课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和信仰的坚定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5]。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政课教师,“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2]”鉴于此,思政课教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研读、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并精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我校马院省出一部分办公经费为所有思政课教师分别购买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和《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结合每周五下午的周末理论大讲堂,组织所有教师观看、学习,并做深入交流,共谈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惑。在一次次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老师们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有了切实的提高,应对教学中的问题更加从容。
其次是及时精准地了解重要文件和讲话精神,如全国教育大会和3·18讲话等。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主管教育的党政部门会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及时制定、发布相关文件,以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规定思政课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内容等。这些讲话和文件都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自觉学习、坚决贯彻的思政课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规定了思政课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另一方面,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四川省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发展。学校在深入研究教学实际、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成都XX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XX学校关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意见》《成都XX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成都XX学校关于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实施办法》《关于调整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决定》《成都XX学校201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等20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精准有效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范化程度和日常管理水平,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有序运行。
三 精准施教内容:思政课建设的绝对核心
要做到精准施教,广大教师务必深入学生群体,立足学生实际,把握学生实情,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把其最关注、最急需的内容用最欢迎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
首先是精准组织理论教学内容。面对高职高专学生,教学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教材,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05方案”实施之时,中宣部、教育部就已将高等学校思政课教材编写纳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要求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这保证了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多年来,我校始终严格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规定选用统编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有了教材,就是要钻研教材,针对教材内容多、而高职高专思政课课时少的实际,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合理恰当的选择,而不是从头到尾、没有重点、平均用力“大呼隆抓”和“眉毛胡子一把抓”。据此,我校特别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和授课计划,任课教师必须按教研室制定的授课计划行课,不得擅自更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带齐课程标准、教材、授课计划、课件、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日志等教学文件。
为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精准,我校马院制定了《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各教研室组织教师在吃透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和统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集体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体系,并严格按学校要求组织教学。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通过集体备课,做到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资料、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完全统一。同时,根据本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并“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关系学生成长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纳入思政课课堂,使思政课教学内容能紧跟时代发展,反映时代声音。[3]”
精准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自“05方案”实施以来,我校各门思政课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了精准的实践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内容。目前,概论课实践教学学时为24个学时,占该课程总学时比例达34%;基础课实践教学学时为18个学时,占该课程总学时比例达36%;形势课实践教学学时为32个学时,占该课程总学时比例达50%。各门课都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每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内容都在教学计划中作了统一规定,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成绩登记表,以确保课程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