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承+院校”对中药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 万全 邓亚羚 叶先文 刘敏敏 刘颖 黄敏 张涛 谢亚婷 张金莲摘 要: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起源比较早,中医药传承至今,在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就中医药的传承来看,能够发展至今,重要还是通过师承的模式传承下来,这种传承模式和西医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但是和现代医学教育也逐渐实现融合共存。随着现代中医药的教育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对于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在中医药方面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一味地师承模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所以,需要探索师承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融合,促进重要人才规模化、高效化培养。对此,文章介绍“师承+院校”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中药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探究“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师承+院校;中药人才;培养;影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52-04
Abstract: The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is relatively early,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s far as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concer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till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mode of teacher inheritanc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ducation mode of western medicine, but it has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coexistence with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With the education of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standardization and large-scale development, the market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is increasing, which requires the training of more professional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the blindly follow-up mode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large-scale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following mode and modern education mode to promote the large-scale and efficient training of important talent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education mode of teachers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training in teachers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eachers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ining; influence
现阶段,中药人才培养目标达不到要求,拔尖人才稀缺,人才梯队断裂等情况开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1]。需要积极做好育人模式创新,注重规模化、质量化中药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促进名医名师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薪火相传,促进中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中医药行业输入更多的优质专业人才[2]。对此,将师承和院校教育模式相结合,是弥补现阶段中药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师承+院校”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师承育人模式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技艺传承模式,在我国,中医的师承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基础。
在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经有师承育人的记载,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3],记载扁鹊和仓公都有弟子数人,向他们传授医术。在现代,也有一些中医名师通过师承的方式成为医学名家,其师承的中医学子在医学界也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传统的师承育人过程中,师傅对徒弟耳提面命,手把手进行指导和示范,是培养优秀中药人才的有效路径。很多中医学名家在此前都得到过上一代名家的指点和教育,在对我国部分地区的优秀中医名家的调查中发现,相关中医学名家中,接受过名医点化的比例超过80%,可见师承对优秀中药人才培养的影响力之大。
中医传统的师承模式就是带学徒,在临床实践跟踪和学习中,由师傅对于相关学术思想和理论进行讲解,对于相关开方用药经验进行传授,在实践中强化学徒的中药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4]。就中药医学来看,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通过师承的方式来对中药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可以发挥更好的传承效果。这种师承模式中,师傅所带的学徒一般只有一个或者是几个,数量不多,但是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师傅可以对学徒进行一一指导,让他们可以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和学习,掌握一些中药医学知识和技能[5]。
此外,在师承过程中,师傅对学徒传递的不仅是专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经验和做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医德医风,师傅在临床中对患者的态度,对疑难杂症的不懈钻研等,都会是学徒们学习的榜样。一般老中药名医在选徒的时候也比较慎重,因为其本身也想要让自己的医术得到有效传承,所以师傅对于弟子的品德、悟性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都会有严格的要求,甄选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他们培养优秀接班人的成功率也会更高。
二、“师承+院校”育人模式在重要人才培养中应用的重要价值
(一)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双向互补
传统的中药人才培养以师徒帮带的模式进行,师傅挑选徒弟,对他们传授自己在中药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徒弟承袭师傅的专业技术和经验[6],可以获得比较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这种育人模式相对于院校的大班制统一教学而言,更能够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真正为人才培养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而这种育人模式也有其不足,那就是在专业重要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这样的育人模式下,学生的内部理论性基础不扎实,这对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利的[7]。所以,构建“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积极完善中药育人模式,让两种育人模式的优势互补,弥补各自育人模式的不足,真正为中药行业培养更多的对口人才。
(二)弥补院校师资不足问题,提升育人实效
单一的院校中药专业教育,虽然系统性和规范性比较强,也具有很强的统一性[8],但是,在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中,师资力量也是重要一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专业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经验不足,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有比较扎实的功底,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积累,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师都没有在实际中药领域工作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在开展中药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也就没有有效的专业素养,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成效,这对于专业教学发展而言也是不利的。而“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中,将中药的优秀专家、师傅等作为师资力量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弥补中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些师承师资具备比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中药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9],将这些师资和院校师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增强中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中药专业教学改革
目前,相关医学院校中药专业正在深化课程改革和创新工作,其中,中药专业教学中,解决理论和实践教学比重不协调的问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10]。传统的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因为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在教学上,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相对不足,而中药行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科研究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和实验,所以对于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院校的教育模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对此,借助“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可以真正促进学校在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11],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促进中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加协调和完善,推动中药教学改革工作取得进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重要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对于中药专业教学创新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中药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国民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中医在医学治疗领域的作用在很多方面是西医无法替代的[12],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应用大放光彩,让中医学发展不断增速。与此同时,市场对于优质中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需要相关高校不断完善中药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队伍的壮大,做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工作。就目前中药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短缺
目前,中药人才培养面临“杂而不精、杂而不全”的发展情况,中药人才中,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治病看病能力不够,能治病看病的中医与时俱进思想缺乏,这些都不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进步。专业人才培养中,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学生需要学习很多不必要的知识,且很多知识都是零散的,缺乏实用性,相关知识内容之间的融合性不足,导致中药人才培养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整体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创新性、综合型中药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不足。目前,中药研究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这些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少不了创新性、综合型中药人才的支持,而目前相关医学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这一育人目标,这是目前中药专业育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侧重理论,实践教学相对不足
在目前的高校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侧重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讲解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学生大量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学习相对被动。这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中药课程比较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对于高校中药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实践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过度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足,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而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上的不足,无论是教学实验室还是相关的实训平台,高校都缺乏完善的资源支撑,严重限制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教师实践经验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