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SC行为模式的学习型团队建设研究

作者: 廖玉玲 杨儒萱

基于DISC行为模式的学习型团队建设研究0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14

摘  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以组建学习型团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的授课方式已被广泛运用。通过湖南财政经济学院172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与传统的学习型团队相比,DISC行为模式下学习型团队成员的课程参与度更高,成员之间任务分工更合理,团队共同愿景更明确,对团队合作及组织效率有积极作用,并提出将DISC行为模式应用于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DISC行为模式;学习型团队;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056-04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forming a learning team to complete the course task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mad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72 undergraduates in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team. It finds that the DISC behavior pattern has a higher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course, a more reasonable division of tasks among members, and a clearer common vision of the team,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eam co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applying DISC behavior pattern to the building of learning team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DISC behavior pattern; learning team; personality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教学形式也从单一开始向着多元化过渡[1]。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探寻更加生动、高效的教学方式[2]。其中,在班级中组建学习型团队成了主要方式之一。

学习型团队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群体。学习型团队成员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开展工作,共享信息和其余资源,他们拥有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充分的交流提高工作绩效[3]。同样,通过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在高校组建学习型团队的授课模式转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4]。但是,在当前高校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在尝试了学习型团队的教学方式后,常常出现任务分配不均、个人和团队目标不一致、团队效率低下等问题。那么,如何建立合作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的学习型团队,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DISC行为模式是一种分辨人类行为风格并将特定风格人群进行合理匹配的方式,它从最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发展为广泛使用的性格测评系统,逐渐应用于企业团建和高校教学中。本文通过对来自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且有DISC行为模式培训经历的17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传统模式下学习型团队进行对比,分析DISC行为模式下学习型团队的不同学习效果,并给出提升团队运行效率的相应对策建议。

一、DISC行为模式

DISC行为模式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语言”的理论,探讨可辨认的正常人类行为,亦可看作是一种行为人格测评理论,它在国外主要应用于改变企业领导风格、改善员工行为方式等方面[5]。DISC行为模式将人分为支配型、影响型、稳健型、服从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起着不同的作用。DISC行为模式的人格细分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性,还能借此调节、控制自身的行为,预防可能发生冲突的区域,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6]

(一)D型人格

支配型人格即D型人格。此类人处理事情有目标、有恒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高成就高利益为最终诉求。与此同时,D型人喜欢主导局面,做事以目标、结果为导向,注重任务完成的效率和结果。D型个体行为反馈程度快且直接,在沟通时逻辑清晰,但正是因为其更关注事情本身,也易忽略他人的感受。

(二)I型人格

影响型人格即I型人格。此类人性格直爽、富有自信、待人热情,感性、易情绪化。在工作中,这类人热衷于交际,在社交场合可以自信从容地把握局面。此类人格的缺点是过度把控情绪会使得各种情绪的感染放大,从而影响工作和判断。I型人格做决定时偏向感性,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在沟通交流时迫切需要得到他人支持和尊重,追求强烈的认同感。

(三)S型人格

稳健型人格即S型人格。此类人行事稳健,十分有耐心且忠诚,情绪管理非常到位,性格较为内向、感性,能够稳定且完美地完成工作。此类人格不足的是行为反馈速度慢且间接,大多缺乏主见,墨守成规,排斥改变,缺乏创新意识,在合作中更加依赖团队且注重群体合作,在交流时倾听他人的想法多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团队合作中需要成员耐心的引导和倾听。

(四)C型人格

服从型人格即C型人格。此类人做事态度严谨,属于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喜欢在接到任务后先进行各种方案的风险评估,趋利避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处理任务,并分析利弊,考虑问题目光长远。但正因如此,处事会较为消极和悲观。

二、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方法与统计说明

2021年2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17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共设计 22 个问题,主要包含学生在DISC行为模式课程体验前及体验后的学习效果等内容,反映了学生的自我性格认知、学习型团队组建的现状、团队成员的课程参与度等。通过对比学生DISC行为模式课程体验前后的学习效果,分析出DISC行为模式对高校大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72份,收回问卷172份,问卷回收率为 100%,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39人,女生133人,大三学生83人,大四学生89人;在此次DISC 行为模式课程前,有体验式课程经历的57人,未有体验式课程经历的115人。在172名大学生中,D型人格有41人,I型人格55人,S型人格44人,C型人格32人。

(二)学习型团队中存在的问题

图1显示了学习型团队存在问题的统计数据,被调查者认为其所参与的学习型团队中存在的问题有任务分配不合理、组织框架模糊、效率低下、共同愿景缺失、成员合作困难等。

1. 任务分配不合理

通过调查可知,相较于组织框架模糊、效率低下、共同愿景缺失、成员合作困难等问题,有42名被调查者指出学习型团队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任务分配不合理,人数占比达到24.42%,居于首位。实际上,任务分配不均会导致团队成员合作的公平程度失衡,甚至加剧成员之间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削弱团队凝聚力。

2. 组织框架模糊

调查结果显示,19.77%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参与的学习型团队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组织框架模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随机匹配的方式组建学习型团队占比达到了52.91%,由此可知,大部分教师对学习型团队组建的要求较低,随机性较强。有34.9%的被调查者认为,以随机方式组建的学习型团队会带来个人参与度低、团队效率较低、合作困难等问题。如图2所示,在任务分配模式选择中,被调查者选择“任务平均分配”“总负责人制”以及“按任务模块细分”分别为占比45.93%、29.65%以及24.42%,即均有超过24%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所选择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学习型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由此可见,被调查者之间对认可的组织模式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其对于组织框架的认知仍处于模糊状态。

3. 效率低下

在学习型团队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据调查显示,有23.84%的被调查者选择效率低下。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是组建学习型团队的最终目标,但学习效率低下恰恰却是目前学习型团队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样不仅导致了团队的任务完成度低,甚至会阻碍教师的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就失去了组建学习型团队的意义。

4. 共同愿景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有13.95%的被调查者认为共同愿景缺失是学习型团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愿景指某团队对于自身想要完成目标的具体描绘。“共同愿景”用来形容一个团队的共同目标。“共同愿景”能创造出团队凝聚一心的感染力,并传播到集体所有的活动,从而进化成员与团队的关系,使其成为内在驱动力[7]。“共同愿景”一旦缺失会导致团队成员没有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团队凝聚力和合作能力也会受影响,更会阻碍团队任务的完成。

三、DISC行为模式在学习型团队的应用效果

(一)成员课程参与度高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交叉分析,如表1不同团队组建方式下的课程参与度统计所示,在学习成绩、性格、性别、随机匹配四种团队组建模式中,按照性格匹配组建的学习团队成员参与感较高。成员的参与度是测评一个团队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在学习型团队的运行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任务的完成度。成员参与度高有利于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保持团队高效运转有积极作用。在按照性格匹配组建的学习型团队中,认为自己参与度非常高和较高的人数总占比达80%,没有人认为自己参与度低。在随机匹配方式组建的团队中,认为参与度高的学生仅占34.06%,28.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参与感一般,有37.3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这类团队中参与度较低或非常低。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的团队组建模式,按照性格匹配程度,即DISC行为模式下组建的学习型团队,能够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参与度。

(二)任务分配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有63.37%的被调查者认为DISC行为模式有助于将任务分配均匀。同时也有81.4%的被调查者认为DISC行为模式利于根据性格匹配组织角色。通过DISC行为模式,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认领相应的任务,也能够通过认识自己的缺点规避不擅长的任务,从而提高工作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除此之外,DISC行为模式还能预防“搭便车”现象的发生。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的团队组建模式,DISC行为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任务分配,构建良好的团队氛围并提高组织效率,为团队任务完成提供基础保障。

(三)组织效率提高

将DISC行为模式运用到学习型团队后,被调查者认为此模式对提高团队效率有积极影响。比如S型人格能够细致倾听,能够充当学习型团队中“调和剂”的角色,但其做事守旧,容易墨守成规,因此需要D型人格的目标导向,辅助其做出决定。C型人格按照具体的规则做事,条理清晰,但容易墨守成规,而I型人格更加灵活,能够胜任协调、解决冲突的工作[8]。DISC个人行为风格的组合规律包含自然组合、互补组合、矛盾组合三种,其中自然组合包含外向(DI)型和内向(SC)型;互补组合包含任务互补(DC)型和关系互补(IS)型;矛盾组合包含DS型和IC型。如图3利于学习型团队提升效率的人格组合统计分布所示,在DISC行为模式基础上生成的六种个人行为风格组合规律中,认为互补组合即任务互补(DC)型、关系互补(IS)型组合有利于学习型组织提升效率的被调查者占比为23.26%;仅有一人选择较为矛盾的DS型和IC型;另外,有75.58%的被调查者支持自然组合即外向(DI)型、内向(SC)型,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接受此类个人行为风格组合方案,并认为DISC行为模式划分的个人行为风格提升了团队合作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