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直播教学的问题与完善策略研究
作者: 王磊 宋凯 于晗 于敬波 王宇 徐平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17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线上直播教学成为各高校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为顺利地开展线上教学,使教学效果不打折扣,授课教师必须掌握线上直播教学的策略方法。文章通过线上直播教学环境下师生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构成维度及其信度分析,发现线上直播教学主要存在外在环境因素限制、教师不熟悉线上直播教学、课堂环境不够正式、课堂互动较少以及课程考核受限等问题。此外,文章还通过结合化工和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相关专业课授课过程以及教师的授课经历和学生的学习体会,提出提供多途径直播支持、提高教师直播技能、建全教学监督体系、增加课堂互动、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完善策略,以期为各高校提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从而为“防疫常态化”下的教学提供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的新策略。
关键词:线上直播教学;教学效果;高分子材料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067-05
Abstract: During the COVID-19,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suspend classes without suspension", online live teaching became the main teaching means for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carry out online teaching smoothly and make the teaching effect not discounted, teachers must master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online live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 dimension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online live broadcast teach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online live broadcast teaching, such as the limitation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eacher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online live broadcast teaching,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is not formal enough,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is less, and the course assessment is limited. In addition, by combin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polymer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providing multi-channel live broadcasting support, improving teachers' live broadcasting skill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increas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improving the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and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strategy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educational destiny" under the teaching condition of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 Polymer Materials Course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突然爆发,我国迅速进入抗击疫情的特殊状态。2020年春季学期,各地大学生无法正常返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各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教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1-2]。线上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独特优势,但其毕竟有别于传统的线下授课形式,师生无法面对面地交流互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新型模式比较陌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在高分子材料等课程中的线上直播授课体会,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探讨,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线上直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提供借鉴。
一、线上直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完成线上直播教学,减少教学事故,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在开学季的正式课堂教学前进行直播试讲,并在试讲结束后随机选取学院2017、2018、2019年级的300名学生和60名教师进行线上直播教学问题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315份,见表1。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有10道题目,答案分为“完全正确”“大部分正确”“少部分正确”和“完全不正确”4个选项,分数相应为4分、3分、2分和1分。采用SPSS 24.0 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
一般认为,克隆巴赫系数α的值越高,问卷可靠程度就越高[3],如表2所示,总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在0.790~0.872之间。因此,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卡方与自由度之比(χ2/df=1.770)小于3,比较拟合指数(CFI=0.921)大于0.9,标准化残差方根(SRMR=0.071)、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6)的值均小于0.08。由此可知,验证性模型的指数拟合度较好,模型可接受。综上所述,线上直播教学环境下师生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进行进一步分析。
我们针对问卷调查中信效度较高的5个线上直播教学问题,结合实际直播教学体验,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教学影响,以期在正式线上课堂教学中避免或解决该类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外在环境因素限制
环境因素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比如网络设备与网络质量的限制。网络授课必不可少的就是设备和网络数据。但有些学生因所处地域及经济条件等限制,不能保证网络学习的正常进行。譬如一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会受到限制,出现卡顿、闪退,甚至停电等不可控因素。与此同时,一些贫困学生因为经济条件制约,导致线上学习根本不能正常进行,只能求助邻居或他人,在此过程中加大学习的难度。且根据对几所高校的千余名本科生进行综合分析得知,贫困生明显更易敏感、抑郁和焦虑[4]。频繁求助他人保证学习的正常开展,会使学生不自主地出现自卑、厌倦学习等负面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若信号过差、讲课声音断断续续、听不到学生的声音,课堂互动就无法正常展开。除此之外,因全国学生全部需要进行线上学习,各直播学习平台每天处理的数据流量过大会出现崩溃、登陆不上的情况[5]。由此可见,降低客观因素对正常授课的干扰是各高校确保线上直播教学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
(二)线上直播教学课程呈现受限制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但目前课堂教学大多是以“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或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导致教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不能适应全智能化教学形态,降低教学效果。此外,教师教龄长短与其对教学平台功能与环境支持认知评价呈负相关[5-6]。部分年长的教师不熟悉电子设备,对网络授课平台不了解,出现设备调试时间过长、直播中途意外退出等情况,大大浪费课堂有效讲授时长。尤其高分子材料课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化学分子式、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及推导机理和过程等,因难以在线展示,无疑会使授课教师在前期备课中的成本加大[7]。
(三)线上直播课堂的环境不够正式
课堂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空间[8]。教学环境是教师基于教学需要搭建的知识传递活动的中介空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教师一般是在家中或办公室中开展线上直播教学。虽然尽可能地确保环境安静,但在讲课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的声音通过话筒传入直播教室或突发情况,扰乱教学的正常开展。学习空间是支持学习发生的重要客观条件,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支撑平台。线上直播课堂教学环境与学习空间割裂开,学生没有教师和同学的管理督促,使得部分自制力较弱的学生群体,除了学习时周围环境嘈杂影响听课效果外,家中闲适的氛围也会让学生无心听课。
(四)线上直播课堂的互动较少
师生间互动是正常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不同于线下课堂的交流互动,直播教学环境下的教育活动参与者、活动主体更为多样化,师生二元主体关系将被打破,重新形成教师-学生-直播平台的三元主体关系。作为习惯传统授课的高校教师毫无疑问会忽视这一变化,继续沿用线下授课的互动方式,从而导致课堂互动较少。与此同时,直播教学受到软件开发、处理器容量等诸多限制,虽然可以进行课堂签到、连麦讨论等一些基本互动,但对于师生间一对多的探讨或学生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仍旧是各学习平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更多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填鸭式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大打折扣[9]。尤其一些课程因为教学设计原因,需要师生间大量互动。比如大学英语课,在线下授课中,老师通常会用英语与学生互动交流或让学生小组间用英语自由讨论,以此提高英语口语与表达能力。同样对于高分子类课程,除了讲述知识点,还需配置相关实验课程。一些实验的原理、设计通常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的,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然而这在线上直播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10]。
(五)线上直播教学的课程考核受限
传统的线下课程考核已十分完善,足以满足课程的正常考核进行。但线上教学的课程考核制度仍处于雏形,受到诸多限制。譬如进行随堂测试时,因为师生不处于同一空间,教师无法监督是否所有学生都在参与测试。课后作业的提交与批改同样是一难题。最重要的是在期末考试中,如何预防学生代考、作弊,始终是课程考核首需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