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实践

作者: 孙思博 谭琦 张光普 付进 梁国龙

基于“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实践0

摘  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如何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充分分析课程特点并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方法;最后结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对思政建设初步成效进行总结。文章的课程思政对于其他院校的同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2-0019-05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of the knowledge, the cultivating of the ability, and the shaping of the sense of worth, and it also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to accomplish the moral education idea. How to fuse the major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problem that all the engineering courses are facing.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for Communication Theory course. Firstly,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mmunication theory course and excavate the ideology elements in the course. Th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lements, we propose the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for the course. Finally, we conclud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to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method discusses in this paper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imilar courses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heor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in-One" Education Principle

一、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包含了传授知识、传承技能、培养思维、树立品德等多种功能。高校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处于特殊时期,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给高校教育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方针[1-2],并要求高校教师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3]。

目前高校思政建设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上,而对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思考与探索则略有不足。文献[4-9]对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孙佳佳等对通信原理课程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系统论元素、工程思维元素及工匠精神元素进行了系统阐述[4],并以“数字基带传输的码间串扰”知识点的讲授为例,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5];方红雨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价值培养三个维度提出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设计思路[6];熊俊等则引入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7];刘思聪、王咸鹏等人则通过引入5G通信新技术等教学内容、“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着重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8-9]。上述文献对于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其并没有充分利用通信原理的课程特点,对于实践“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效果有限。

针对现阶段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通信原理的课程特点出发,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方针,采用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二者的融合,达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功能。本文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为其他院校通信原理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与参照;同时也在新工科背景下为其他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通信原理课程特点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是高等院校信息类学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性强

通信原理以各类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出发点,重视模型背后的物理意义,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数学功底扎实,掌握微积分、概率论、复变函数等高等数学工具,具备烦琐数学公式的分析及推导能力,先修信号与系统、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课程,能准确理解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及原理框图。

(二)实践性强

通信原理课程围绕实际通信系统,讲授通信系统的构成、原理及分析方法,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大纲均来源于实际工程问题,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意义重大。目前,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手机通讯、有线电视、电子设备间的信息互传等信息时代人们的日常活动中。

(三)发展迅速

通信行业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行业,如果从1836年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起算,通信行业的历史也不超过200年。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短短20年间无论在通信手段上还是在通信性能上,通信产业发展都迎来了质的飞跃,如图1所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通信原理教材仍沿袭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当今的实际通信系统产生结构性脱节。

(四)政治因素

通信行业同时是一个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众所周知,2018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开始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公司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旨在限制中国通信行业发展,乃至遏制社会主义中国崛起。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化给通信原理课程带来的挑战与要求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进而激发学生投身中国通信产业建设的热情。

三、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通信原理的课程特点给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带来了挑战。但在另一方面,又说明通信原理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给课程思政建设带来机遇。本节将对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进而引导第四节提出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方法。

(一)爱国主义元素

通信产业与高铁产业、核电产业是中国高科技制造业走向全世界的三张响当当的“名片”;与此同时,中国通信产业也面临着愈加严重的国际政治考验。而通信原理作为通信产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肩负着为中国通信产业持续输出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通信原理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其主要表现在:1. 通信产业作为中国高科技的名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中国通信行业所面临的国际政治困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3.通信行业的现状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摒弃零和博弈、恪守互利共赢是实现全球共同繁荣的唯一有效途径。

(二)工匠思维元素

工匠思维的核心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献身事业发光发热的工作态度及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与通信原理课程致力于研究实际通信系统、充分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增益带来通信质量提升,力求达到香农定理所描述的通信系统性能上限的课程内容不谋而合。因此,通信原理蕴含着丰富的工匠思维元素。

(三)文化自信元素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对于通信技术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烽火台的设立可以说是一个最简单的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虽然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契机,通信技术曾短暂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通信人奋起直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无线通信、量子通信等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通过中国通信技术的极简发展史不难发现,通信原理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元素。

四、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基于通信原理课程特点及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本节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提出通信原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旨在达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进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方针。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一)教学目标思政建设

教学目标改革在基础层面保证思政元素的融入。传统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传授,难以适应“三位一体”育人新理念。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应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与思维培养相统一,能力与素质训练相统一,技能与修养提升相统一,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等德育目标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目标的各个层面。具体而言,教学目标改革的举措应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继续强化知识传授,侧重工程思维养成。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有效的知识传授是进行能力培养乃至价值塑造的根本。第二,重点突出能力培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将培养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纳入通信原理的教学目标,继续深化工程化思维培养,并通过设置实习作业、优化考试试题等方式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考核。第三,有机融入价值塑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不同于以往的课程改革,思政建设改革的重点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就要求通信原理课程将价值塑造作为一项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思政建设

教学内容改革在组织层面达成思政元素的融入。如前所述,通信原理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课程,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则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改革应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动向,做到与时俱进,避免因循守旧;同时应积极联系实际工程问题,紧盯国家需求,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学而无用。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举措如下:第一,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新的学科前沿知识点,摒弃旧的已淘汰的知识点。例如量子通信是通信行业发展的一个制高点,也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一个技术领域。将包括保密通信协议、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等知识点适时加入通信原理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而且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第二,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工程实践内容,摒弃干涸知识点。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固定电话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通信原理课程中仍保留有电话网相关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如今已失去实际工程意义,且与其他章节联系不大,形成了干涸的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思政建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