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双一流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热点发现与差异化分析
作者: 徐建国 李欣宇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一批如翻转课堂、MOOC、SPOC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这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升级与变革势在必行,也表明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文章将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双一流A类、双一流B类、普通类高校对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展开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类高校的研究热点存在着异同,笔者根据热点从学生、师资、信息化水平三方面展开原因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差异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2-0032-06
Abstract: In double top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make a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 number of disciplines at or near the world first-class level,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information-based society, and a group of new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s such as flip classroom, MOOC, SPOC has come gradually into the public's field of vis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and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imperative, and also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iteSpace is a cit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oftware gradually develop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ientometrics and data visualization. Through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hot spots of the research on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double first-class A, double first-class B and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the three types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se hotspo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uses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information level,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指明了更坚定、更明确的目标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本文从各高校多元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变革等视角,通过对双一流高校、普通类高校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的热点展开分析和比较,以此来发现各类高校的教学改革的差异,为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进而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的质量。
一、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发现
(一)汇集数据源
实验领域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数据采集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检索日期为2020年12月11日。文献源(包括中文文献、英文文献)为中国知网(CNKI),设定使用高级检索,设定检索的关键词为翻转课堂、MOOC、SPOC、混合式教学,下载refworks格式的全记录文献信息并以.txt格式批量导出,总计24 090条文献全记录,文件命名为“论文数据”。
其次,我们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到了国内双一流A类高校36所,双一流B类高校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137所的高校信息,以Excel格式存储,文件命名为“高校信息”。
(二)统计分析
1. 文献名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法的思想来源于文献计量学的引文耦合与共被引概念,即当两个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且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可以进一步按这种“距离”将一个学科内的重要主题词或关键词加以分类,从而归纳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结构与范式。
Centrality是CiteSpace关键共现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含义为中介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CiteSpace中使用此指标来发现和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用紫色圈对该类文献(或作者、期刊以及机构等,且带有紫环的节点中介中心性不小于0.1)进行重点标注。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文献通常是连接两个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在CiteSpace中也称其为转折点。中介中心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st为从节点s到节点t的最短路径数目;n■■为从节点s到节点t的gst条最短路径中经过节点i的最短路径数目。从信息传输角度来看,中介中心性越高,节点的重要性也越大,去除这些点之后对网络传输影响也最大。
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CiteSpace对导出的所有文献的名称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可视化图谱如图1所示,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度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详见表1(取词频为前30的关键词)。
图1 文献关键词共现频次聚类图谱
由表1可知,国内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慕课”“微课”“雨课堂”等。其中,“翻转课堂”中心性最高,为1.48,这表明“翻转课堂”这一节点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混合式教学”和“教学模式”的中心性分别为0.67和0.32,表明“混合式教学”和“教学模式”在众多关键词中也属于较为重要的两个节点。这反映了全国各高校推进、发展、研究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的聚焦和变化。
2. 三类高校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Excel的筛选工具,将所有文献以院校为单位进行分类,然后从双一流A类、双一流B类、普通类(山东省)三类高校中分别选取5所高校进行分析。首先根据上述词频统计和聚类分析,得出三类高校的研究热点,再分别将普通类与双一流B类、双一流B类与双一流A类进行比较,得出他们之间研究热点存在的差异。
5所双一流A类院校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184篇);5所双一流B类院校分别为: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5篇);普通类高校以山东省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烟台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141篇)。
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在某一领域中,如果发现在众多的文献中反复出现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词,那么这些关键词所表征的主题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再分别将上述三类高校的文献生成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如图2、图3、图4所示。
在双一流A类5所高校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中,节点为119个,连线为252条,网络密度0.035 9。在该类高校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关键词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分别是45和35次,接下来依次是“慕课”“MOOC”“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等,详见表2。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翻转课堂”“微课”“混合式教学”“学堂在线”“教学模式”“学习环境”“云班课”“内容标准”“混合学习”9个聚类标签。
在双一流B类5所高校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中,节点为124个,连线为232条,网络密度0.030 4。在该类高校的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依然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分别是46和42次,接下来依次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慕课”“MOOC”“雨课堂”等,详见表3。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得到“翻转课堂”“MOOC”“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慕课”“雨课堂”“大学英语”7个聚类标签。
在山东省5所高校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中,节点为99个,连线为162条,网络密度0.033 4。在该类高校的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依然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分别是43和30次,接下来依次是“教学改革”“MOOC”“教学模式”等,详见表4。聚类分析后可得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MOOC”“分组教学”“网络学习空间”“高校声乐教学模式”9个聚类标签。
二、教学改革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根据上述可视化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普通类高校与双一流B类高校、普通类高校与双一流A类高校以及双一流B类高校与双一流A类高校之间在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我们先将分析得出的聚类标签做了交叉模型的展示,如图5所示。
图5 三类高校聚类标签交叉模型
由该交叉模型可知,三类高校共有的标签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这表明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是三类高校都同样重视的研究方面。
首先,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既参与教师的角色又参与学习者的角色,通过实践来学习;其次,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因此,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面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差别优势,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