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融合定位下新形态教材立体化建设
作者: 车会莲 郝梦真 周忻 殷丽君 韩诗雯摘 要: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作为教材改革的风向标,是对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方式之一。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应突破传统纸质教材发展瓶颈,解决现有新形态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组成多背景的大团队;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布局,对线下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升级并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库;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平台化,最终形成“资源库-平台层-展示层”立体化的层次,使之成为教学资源体系化融合应用的新形式。
关键词:新形态教材;立体化;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2-0099-04
Abstract: As the vane of textbook reform,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is one of the ways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s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per textbook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pilation of new form textbook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s should form a multi-background fusion team. The exist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re sorted out and distributed, the offline teaching resources are upgraded and the new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re developed, so as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making full use of ma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platform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form a "resource storehouse-platform-display layer" in new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s, which is a new form of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 new form textbooks;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教材作为教育行为的重要辅助工具,其内容和形式应随着人才教育目标方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变化。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和调整,高等院校中专业课程的线下和线上教学资源种类丰富,例如各类纸质教材、教学视频和虚拟动画等等。这些教学资源的整理、利用和升级可以使其体系化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以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立体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新形态教材得益于所依托的信息化技术,成为一种可以承载大量信息的新形式教材,同时成为一种融合不同形式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方式。
本文将结合针对国内12所农林院校250位师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总结目前纸质教材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以及现有的新形态教材建设存在的缺陷不足,以问题导向提出新形态教材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所处定位,以防止出现盲目追求教材呈现新形式而忽视新形式的应用价值和效果的问题。最后结合新形态教材定位要求,明确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思路,为打造精品新形态教材提出具体建设思路。
一、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背景与客观条件
(一)传统纸质教材的使用遭遇瓶颈
传统纸质教材的知识框架经典,是目前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所使用的主要参考书。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一本传统纸质教材所承载的内容和知识表现形式不足以满足目前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高信息量的需求,同时传统纸质教材的修订过程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材信息前沿和信息引领的作用发挥。从教师和学生对内容丰富度和前沿性的需求角度来看,传统纸质教材遭遇不能切实满足实际需求的发展瓶颈。
1. 传统纸质教材承载内容的表现形式有限单一,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
传统纸质教材中内容表现形式主要是文字、图片和表格,并且考虑到成本问题,传统纸质教材中的图片以黑白为主。纸质教材中这些单调的知识呈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材辅助教学以服务学生自学和教师授课的效果。我们的调查发现,约有75%和70%的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仅利用传统纸质教材中的文字、表格和图片,不能深刻理解或精确传递某些知识点或观点的问题和困惑。例如,用一幅彩图或一个动画可以阐述到位的知识点,在传统纸质教材中使用大量的文字叙述,使得教材中某些知识内容的可视化程度大大降低,导致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浸入感不佳。
传统纸质教材单一的承载形式限制了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开发的线上教学资源。纸质教材有限的内容和形式承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一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需求。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多本教材和参考资料的使用会使服务于一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割裂,会影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学习的体系化以及查阅的便利性。对于教学和自学所需要的一些视频、音频、动画和虚拟实验等资源,传统纸质教材更是无法呈现,在传统纸质教材中一些新形式教学资源的缺失会影响教学和自学的效果。
2. 经典纸质教材修订困难,内容前沿涉及少
我们的调查发现约有8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现用的纸质教材普遍存在内容延后和前沿知识涉及不多的问题,该问题与纸质教材的修订方式和过程密切相关。经典纸质教材的体系结构已基本确定,并得到了不断继承和延续,难以对原有结构体系进行改造升级,所以教材修订大部分是在内容准确性和前瞻性上展开。然而纸质教材的修订周期长,导致教材内容不能紧跟课程前沿方向和内容的更新速度,出现了纸质教材的更新延时和内容滞后的问题,进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前沿知识的传递只能靠课堂讲授,这对学生及时了解前沿方向、拓宽创新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信息化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兴起为教
材改革提供思路
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中对教育信息化中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与网络教学模式相配合的相关教学资源也应该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所发展,以更好地辅助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共享。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信息化改革需要大量优秀的教材进行升级,以推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服务进程。教材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数字化和信息化升级改造已成为传统纸质教材突破发展瓶颈,以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教学模式的途径。同时,教材信息化建设为教学资源整合提供契机,成为教学资源的线上共享和更新的方式,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形态教材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纸质教材的新定位。
二、新形态教材的定位与内涵
新形态教材是一种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融合,并通过多种终端形式应用的新型教材[2],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种传统纸质教材的升级改造形式。新形态教材突破传统纸质教材的“教材即教科书”的普遍定位,把教材的内涵扩展到“教材是内容和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3],新形态教材的内涵扩展到教学资源层面意味着新形态教材成为教学资源体系化融合和应用的手段,其承载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可直接应用于课程教学。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将成为整合信息和展示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将教材建设与教学模式信息化改革相互衔接的重要方式。
三、目前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现状
现有的新形态教材建设大都集中在信息化资源与纸质教材的衔接、新形式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新形态教材规范出版发行三个方面。新形态教材建设在这三个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例如纸质教材上的二维码解决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出版发行的问题,同时巧妙地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融合。除此之外,根据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特点,开发新形式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虚拟仿真试验、虚拟动画等也成为目前新形态教材建设中的重要成果。
然而,在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过度消费新形态教材的新颖性和美誉度的问题,出现滥用新形态教材的定位和忽视教材实用性的情况,其精品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一)缺乏富媒体性,内容的表现形式未发生本质变化
对于一些核心课程来说,其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相对固定,因此一些核心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只是将纸质内容转换成电子版,以电子书的形式承载原本纸质内容。电子教材不借助纸媒,其成本较低,因此电子教材相比传统纸质教材来说,其承载量更大并且方便翻阅和携带。然而电子书形式的教材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信息化在教材建设中的突出优势和特色,电子书形式的新形态教材未弥补纸质教材缺乏多媒体化的缺陷,因此无法很好地解决单调的内容表现形式所引起的知识传递不到位的问题,未能很好地表现出新形态教材的形式之新。
(二)缺乏教学性与富媒体性的结合统一,出现滥用媒体形式的问题
建设新形态教材是基于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中传统纸质教材应用局限性所提出的。在教材的内容呈现中融入多种媒体元素是为了使某些知识点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和传递,从而使教材更好地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自学。
然而,一些现有的新形态教材中仅承载以视频资源为核心的多媒体资源,这与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重合,不能成为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反而会因其重复性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在新形态教材的多媒体元素中,展示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匹配度会影响教材的可视化效果[4],因此简单的要素拼凑或滥用多媒体形式的教材建设方式,不能有效改善纸质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一味地追求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做法,会忽视了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契合度,不能高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会使新形态教材建设出现目标和主线不明确的问题,从而导致新形态教材的体系不完整。这种扁平单一化新形态教材模式对信息化教学产生的影响不大,未能体现新形态教材的创意之新。
四、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和改善措施
(一)思路设计
首先要明确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核心目标,明确新形态教材的定位以更好地展开具体建设工作。新形态教材建设、出版和使用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纸质教材与线上教学资源的衔接和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改革,同时以新形态教材建设为契机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教材+课堂”双管齐下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核心目标,提出“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方向和要求。在此方向和要求下,要实现新形态教材的建设需要思考“新形态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让新形态教材立体起来”这两个关键问题。
对于一门开始着手建立新形态教材的课程来讲,其所配套的传统纸质教材还是提供课程知识构架的主要手段。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也发现约有93%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摒弃传统纸质教材,并且有约73%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和76%的教师在日常备课或教学的时候也会使用纸质教材,说明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于纸质教材这种载体还是比较认可的。纸质教材具有结构完整、内容严谨、表达规范等明显优势,在教学活动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暂时不会改变[5]。新形态教材建设初期的线上资源库中知识体系和内容的完整性有待加强,因此不能把线上的教学资源当作教学实践应用中的主角,线上资源辅助纸质教材是新形态教材初期建设的主要思路。当线上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备,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后,新形态教材可逐步将纸质教材的知识内容吸收在线上教学资源库中,以实现课程教材的完全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