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助-导-催”课程育人新模式的构建

作者: 张瑞红 惠增哲 郭永春 梁艳峰 张艳霞

“主-助-导-催”课程育人新模式的构建0

摘  要:为深入推进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工作,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为目标。文章描述“主-助-导-催”课程育人新模式的构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2-0156-04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ducation mode of "main-help-guide-urge" course, promo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ot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counselors;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ers; curriculum education

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实施的两大主力军,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意识不强,职能相互分离,工作流程和环节相对独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犹如两条平行线,互不干涉环节各自为阵,无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或者合力不强[1-2]。

在课堂教学方面,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导致与学生交流较少,对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缺乏深入了解[3]。在教育管理方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但缺少专业发展前景知识和行业领域的信息。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无法使教育工作形成强大合力,大大消弱了教育效果,没有形成合力或者说合力不强。就课程思政、课程育人过程协同育人研究,学界大多聚焦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十大”育人体系指导下协同育人研究不充分,尤其是在做好专业课课程育人过程中形成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丰富。

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课程育人的意义

随着社会对人才高标准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的发展,将课程育人体系中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作为协同育人重要的关键点和发力点,落实到专业课承载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是协同育人的关键。以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为价值引领,通过人文精神渗透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向进的价值取向和完整的自我认知,实现全面发展,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过程中,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优化教育模式。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处于学生教育第一线,发挥好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行业领域的优势,在专业课课程育人过程中,实现两者资源优势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培养人才质量。一方面发挥高校辅导员在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积累上的优势[3],主动协助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辅导员不仅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且也推动课程育人,同时要发挥辅导员日常学生管理上的优势,加强和规范对学生的课堂纪律教育,端正上课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课堂导向,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传授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发挥好专业课教师的学术影响力[4],让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并且也让主流价值通过专业课堂入心入脑,润物无声。实现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协同协作,发挥出1+1大于2的育人效果。

二、课程育人过程中的“主-助-导-催”育人模式

以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实现“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课程育人功能为目标。通过辅导员深入课堂实地感受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专业教材修订编印、完善教学设计等课程体系建设所渗透的育人现实[5],结合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师课程建设各自资源与工作上的优势,形成课上课下全程协同育人、教育管理全员协同育人模式,落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方法,将当代大学生培育成“精神成人、专业成长”的综合性人才。

为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优势互补,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机结合,在课程育人过程中,主要从“主-助-导-催”四个方面研究课程育人模式,我们构建了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主动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辅导员当好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同时辅导员主动联系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在各种专业竞赛和课外竞赛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培养德才兼备、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贡献力量。

(一)优化师资,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和学生管理的主导者

辅导员做好专业课课程中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协同者、中继者和传播者。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而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为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应当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6]。

1. 做好专业课课程中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的协同者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结合专业课程实际内容,探索出适合本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愿意接受的课堂呈现授课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7],让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感性体验中加深对专业知识学习理解领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隐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寄予专业课程的显性教育之中。以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在专业课程中加入爱国和抗疫元素,鼓励学生直面困难,承担责任,努力学习,不负韶华,万众一心,共克艰难。同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护工作,学院辅导员积极与专业课老师积极深入沟通,做好学生日常疫情防控,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酒精消毒的知识,主要从75%的酒精的配比、结构与性能、性质、制备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结合这次疫情,向同学们介绍了抗疫口罩的原料,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做好专业课课程中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的中继者

辅导员需要结合自身日常工作定期深入专业课课堂内进行听课,了解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是否含有“思想引领”“价值形成”等育人元素,并初步探究学生专业课认同感、获得感、满意度、就业职业意识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育人元素的“融点”和“交点”,作为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中继者,及时把相关数据和调研报告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协助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参与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去,使专业课教师上好一堂富有思政韵味的专业课,使协同育人工作在专业课课堂上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我院结合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会陷入迷茫走入误区,专业课教师在讲晶体缺陷时,就此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完美与缺陷,劝诫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美好的一面,同时接纳自己不足的一面,鼓励学生不断学习进取,成就最好的自己,以书为伴,让知识来充实自己,成就个人的魅力。

3. 做好专业课课程中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的传播者

辅导员通过对学生日常观察、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考核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效果。我院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计划性、高阶性,思政元素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党支部的积极作用,进行统筹。我院设计了课程思政策划审批表,要求开课老师结合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提前策划思政元素,并要求支部讨论把关,共享题材。对学生反映优秀的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积极反映给学院党委,同时我院把优秀专业课教师思政案例以简报的形式通知给全院专业教师,做到好的经验及时分享,学习先进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的先进教学工作方法,同时让思政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在全院教师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我院教师分享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力学性能专业课,以卧薪尝胆和三国故事作引导,分析越王勾践剑及刘备双股剑材质及单向静拉伸曲线,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高超的技术水平。激励学生应该励精图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艰苦奋斗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强化协同育人意识,建立浓厚高校协同育人氛围。

4. 做好专业课学生学习管理的主导者

辅导员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主动关心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做到课上学生情况掌握,课下与学生们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和与专业课教师的需求,及时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8];同时专业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更好地提升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针对专业课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谈心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并联合专业课教师给予相应帮助和鼓励[6],解决学生在专业课存在的学习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专业课的乐趣和信心。在班级中组织专业课学习小组,通过朋辈伴学、互帮互助的集体学习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二)精心发力,做好专业课教师教学的助手和学生学习的助手

1. 利用好课堂,做好专业课教师的助手

首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课前要做好沟通。辅导员把所带年级各专业各班级学生思想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等信息资料分享给专业课教师[9-10]。专业课教师只有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现状、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熟悉了解特殊群体学生,才能更好地、有序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计划、教学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做到以生为本,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其次,辅导员通过听课及时了解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辅导员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真实诉求,及时发现教和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及时有效沟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协助专业课教师及时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11]。辅导员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中,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提供扎实思想保障,为专业课教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纽带。

2. 利用好课堂,做好学生学习的助手

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也更科学高效地了解学生成长诉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应主动积极联系专业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在专业学习答疑解惑方面,首先专业课教师与专业学习困难生结对子。辅导员帮助学生联系相关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必要辅导,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正确对待专业认知,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目标。其次,专业课教师与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子。辅导员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专业课教师,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在物质上还要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帮扶,启迪困难学生知恩感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摆脱困境的信心[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