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冯玉华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现课程平台功能、教学资源、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混合,契合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对推进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及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可从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新时代;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8-0110-04
Abstrac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is an advanced teaching mode which combines online and offline traditional teaching organicall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makes use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it combines the functions of curriculum platform, teaching resources, learn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s' deep learning. In practic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latform, improve teachers' ability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nd innovate the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ixed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ducat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new era; reform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面普及,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日益加深,生成了全新的教育形态——“互联网+教育”,蕴育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全新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了传统教学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构建和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化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伴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的全新产物。目前学界对这种模式没有统一的界定,但综合分析有关学者的研究和论述,本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概括为: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指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呈现和应用,将传统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与在线网络教学深度融合,以寻求两者优势互补,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的一种教学模式[2]。这种模式,综合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二者的优势,既能体现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适应了“APP一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因而在当前教育界得到广泛推行和应用。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由于其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等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也更强。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在改进高职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已发挥积极作用,凸显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课程平台功能的混合性
课程教学平台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和依托,建基于强大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不仅能提供系统化、结构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习者使用资源学习的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和实时监控,全面集成线上学习、师生互动和课程管理等多种功能,将资源管理、学习监管和教学评价融为一体,呈现为信息化、层次化、丰富化和全面化的混合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将资源、学习、互动、评价和监管等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是混合式教学平台最显著的特征。
2. 教学资源的混合性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智能化学习时代,学习环境的虚拟化、知识经验的可视化和人际互动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普遍、最重要的方式,课程平台教学资源的混合性正是这一时代发展要求的适应和体现。根据主题内容和作用不同,网络教学资源可分为知识性、任务性、引导性、扩展性、生成性及评价性资源等。教学资源的混合性,就是指为了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而将上述各种资源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混合,使其形成相互关联和辅助的学习链,每种资源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呈现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需要、学习进程自主选择,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学习方式的混合性
与静态、封闭和被动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学习者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且高效[3]。所以,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下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以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助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学习不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多种方式展开,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学与教师导学和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等,这给了学生更多样的选择、更大的灵活性,让其可以根据自身思维特征进行自主、自助式学习,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混合性特征。
4. 教学过程的混合性
混合式教学并非外表看上去的“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表现形态的简单叠加。事实上,线上教学是整个教学实施的必要环节和基础性活动,是各教学环节有效衔接的前提条件,而不单纯为线下教学提供辅助或者是简单的预习。线下教学也并非机械照搬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基于学生线上前期学习的结果,在课堂开展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所以,将两种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是混合式教学的必然要求,其再造了课堂教学流程,延展了教学时空,使得教和学得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随时发生,且立足于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教学做合一、为做而学及以学促教,很好地解决了高职学生学习参与度不强、积极性不高和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让学习成为了学习者勇于表达自我、释放自我的途径。这也是混合式教学的典型特点。
5. 评价方式的混合性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学习反馈。与传统教学评价更关注结果相比,线上教学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进度、学习时长、资源查阅、作业提交和在线分享等过程性指标都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理念转变,强调教学过程决定教学结果。混合式教学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将线上与线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理论知识考核与实操考核、企业导师考核与校内教师考核和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将考核结果快速、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行动力,增强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高职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应用和普遍认可,不仅因其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契合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形态和人才需求的深刻改变。智能环境既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转变,也推动了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系重构及教育文化更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重新考量、重新设计教与学的关系,以其突破时空限制、呈现手段丰富及复制传播快速的独特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也是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且将会成为未来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推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最为关注的就是教与学的问题,这也是最需要与时俱进的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职责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批判和去探索[4]。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线下课堂组织、引导和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等职业素养。教师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应该怎么学”,而不是“我应该怎么教”,这些正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理念,从而成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
(三)促成高职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强调理解性的学习、积极的知识建构、批判性的高阶思维、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不足,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倦怠感,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这也就造成了学习者处于浅层学习的状态,即把信息作为相互独立、不相关的事实来被动接受、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记忆与理解等比较初级的目标大多已经在线上学习中完成,学习者带着困惑和问题进入线下面授课堂,基于现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小组合作协商、探索、交流、分享和实践,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学习者之间产生积极、多重的交互行为,完成学习任务、构建人际关系和实现智慧创生。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在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性地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实践迁移,实现学习者的自我组织、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
(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建设,对教师而言是知识的拓展,也是知识创新发展的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开辟、研发和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加工,制作形式多样的微课、动画和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吸引学生随时随地主动学习和重复学习,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部分学校还通过建立区域性联盟,整合、配置联盟内高校教师及课程资源,达到教育资源的最大分配和共享,形成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