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背景下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作者: 何平 侯长志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运用在环境设计领域中,装饰材料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装饰企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标准,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该文分析高校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旨在为从事环境设计高等教育的教学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8-0130-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decoration companie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standard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professionals, and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of decoration materials courses have also changed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decoration material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decoration materials courses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s, aiming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eaching staff engaged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Key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Decoration Materials; teaching reform; inquiry; environmental design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装饰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装饰材料的综合能力为导向,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是以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后更名而来的,该专业涉及美学、建筑、园林和设计创意等多门学科。装饰材料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个人综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该课程虽然在艺术类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发展较晚,但由于国内装饰行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使装饰材料课程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来看,高校在培养环境设计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等方面亟待加强,其中理论与实践脱离是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各课程间的融合度不够深入

如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属交叉学科。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使专业课程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交叉,从设计学、材料学等学科内容上融合,体现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合理性。本着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拓展等方面科学地构建环境设计的课程体系,与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等工科性质的课程互相融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度较低。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割裂,课程之间的衔接性较差,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装饰材料课程与设计类课程中之间的融合程度不足,这种不足之处体现在教材老旧、教学模式单一及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等方面。讲授装饰材料课的教师不懂设计,承担设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又不熟悉装饰材料,专业课程之间的隔离度较大。

(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装饰材料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授课教师不仅应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装饰材料理论知识,而且应有装饰工程实践的经历和检测装饰材料质量的实验能力。很多院校缺乏专业性、综合性的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人才。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不过硬、缺乏工程实战培育,再加上教学经验不足,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单纯从理论层面上阐述装饰材料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装饰材料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短和知识面广,学生经过短暂的理论课学习后,再无时间完成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课堂训练,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将装饰材料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新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影响了综合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现阶段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没有结合课程特点开展社会和企业对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要求的调研,导致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初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一段较长的岗位适应期。此外,由于装饰材料课程的校内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匆忙将枯燥的理论一股脑地教给学生,学生在被动学习时的效率低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很多教师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引进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料,导致装饰材料课程只能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上,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巩固,在运用装饰材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

(四)教材内容有待完善

教材内容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现有教材的内容没有结合社会的发展进行完善和更新,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组成也不尽合理等。当某一新材料在装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时,教师应该对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确保教材内容紧跟行业的发展。结合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高校装饰材料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偏向于理论方面的论述较多,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雷同,缺乏实用性、权威性和针对性的高质量教材,而且教材编著的速度始终滞后于新型装饰材料的发展和更新速度。现代社会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在持续更新,在某一新型材料技术成熟后,各院校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完善和更新,抓好装饰材料教材的时效性。

二、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根据课程特点调整课程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室内使用的装饰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中不仅要有较高的美观度和产品质量,还要满足各种合理的使用性能要求。在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际应用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导向,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环境设计复合型人才。装饰材料课程具有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科课程之间有机融合的特点。教师在长期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寻求创新,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并根据行业的发展对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结构体系进行优化、组合,加强课程实践性方面的教学,培养熟练掌握材料、设计、施工和造价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教育方向过于单一,学生仅仅掌握某一项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中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据此,教师应当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教师在装饰材料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讲解知识内容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运用案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展示空间设计课程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室内材料的应用和做法,通过实例将装饰材料和室内设计等专业课程有效地关联起来。加强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全面认知,教师要熟悉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重点、要点,对与专业课程关联性不强的材料理论知识只作简要讲解,与装饰材料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则增加教学的深度,突出其重要性。装饰材料课程的课时可依据教学目的、学习的时长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设置。装饰材料课程的内容可按照学生对空间装饰部位的认知、施工工艺构造和装饰材料的应用等3个方面分析。装饰材料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开课时间一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课程的学习应结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装饰材料的设计表达要与装饰制图、装饰构造和室内设计等课程联系,以层层递进、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将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引入到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中。

(二)加强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材料综合知识,还要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将所学的材料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水平。装饰材料的课程性质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加强高校装饰材料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完善、创新和优化教学目标。

加强师资力量的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教师应及时了解知识行业的发展动态,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情况融入到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扩充知识储备,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教师能够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有效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了解未来从事的岗位要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第二,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或企业开展的专业竞赛活动,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具备“双师型”资质。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后,能够将实践的感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度。第三,学校应该与相关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参与到课堂的授课中,提高课堂的实训水平,增加校外专家的师资储备,为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及时更新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要围绕教材进行。如前文所述,目前的装饰材料课程的教材内容不尽完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很多高校没有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和装饰材料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导致教学活动内容与装饰材料的实际应用存在偏离。为了提高装饰材料课程的教改水平,首先应从更新教材这个源头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材的合理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系统及规范的知识。高校的课程教育要注重教材建设,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中的理论和案例。装饰材料课程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介绍工程案例时要以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选用实用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教材。此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在高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学校和授课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可以利用线上课程资源,通过便捷的手机移动交互加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采集和认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仅局限在纸质版的教材层面,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为指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同时利用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也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网络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应该通过科学论证后,合理选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素材,同时也可以利用在线教学的方式弥补纸质版教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渠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