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作者: 孙金丽 季晓媛 胡兴杰 周炎烽 宋海云
摘 要:硕博一年级是研究生学习专业知识并向科学研究过渡的重要阶段,英文文献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这一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掌握好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对了解本专业国际前沿研究、培养科研思维及写作SCI论文极其重要。公共卫生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优化传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教师引领的学生讲坛学习方式,并探索性地引入“身边的教学案例”及创新性的改革考核形式。基于这些改革创新,通过“问卷星APP” 就学生对这一教学改革方案的满意度及建议进行问卷调研并以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预防医学;英文文献;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考核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8-0134-04
Abstract: The first year in master's and doctoral degree studies is a critically important stage for graduate students. During that period, they acquire scientific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erform their transi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English literature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s the main difficulty in this stage. For medical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it is crucially important to master the ability of English literature reading and obtain writing skills. These new skills and knowledge will facilit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frontier research, will cultivate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potential to write SCI papers. The course "English Literatur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Public Health" optimizes the traditional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mproves the teacher-led learning pattern, and introduces "teaching cases around", which innovatively reforms the assessment form. Based on these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and obtained their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tar APP", which were finally analyzed accordingly.
Keywords: preventive medicine; English literatur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case; inspection form
在国际合作交流日趋加强的新形势下,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已成为一种常态,英文文献阅读是医学研究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在面对英文文献时,读不懂甚至不想读,对英文文献望而生畏。如何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阅读与写作英文文献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是硕博研究生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任教老师不仅要从英文文献论文结构、专业英语词汇特点、结论及实验方法分析等方面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控全文内容;还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还应具备写作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写作和发表是实现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学生们平时要多阅读,多做笔记,只有积累了丰富的专业英语词汇、语法基础、背景知识、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写作策略等,才能更好地“输出”[1]。
然而,目前国内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比较陈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模式上,主要以小组汇报为主,不预习、不复习,学生个体知识面强化度不够;课程构建上,内容陈旧,无法聚焦国际前沿,学生兴趣度低;考核形式上,维度单一,主要流于“论文考核形式”“开卷考试”等,对学生的“努力度、掌握度和应用度”评估不够客观。因此,亟需对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考核形式进行改进。
在本研究中,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设的公共卫生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为例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模式上,教学团队除了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微信“抽签助手”小程序、“学习通APP”及“EV录屏APP”等充分让学生参与汇报,提前预习,课后复习,还优化了传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了教师引领的学生讲坛学习方式,并探索性地引入了“身边的教学案例”,任教老师以自身案例为基准,加工整理成了出色的教学案例,实践性地给学生展现了如何写作高水平英文学术论文;在课程构建上,教学团队深入聚焦公共卫生系科相关专业最新研究成果,从学生阅读与写作英文文献时易陷入的盲区及痛点出发,专业讲解、系统指导;在考核形式上,多维度改革考核形式,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占比模式,并在期末考试中推行当场发放不含英文题目和摘要的英文文献试卷,考核学生的英文文献阅读、英文摘要提炼写作能力,以综合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通过“问卷星APP”就学生对这一教学改革方案的满意度及建议进行了问卷调研,旨在深入、细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博研究生对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学生们希望拓展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内容等,以期为研究生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相关课程设置和改革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方法、内容
(一)调查对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硕博一年级研究生。
(二)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APP”发布课程满意度相关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1. 客观内容调查:涵盖受访者年龄、学习状态、系科和研究方向等,旨在了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博研究生的客观情况。
2. 课程满意度调研:针对受访者对课程章节内容、课程形式、考核形式的满意度及希望拓展的公共卫生领域前沿内容等展开调研。
本调查问卷共设11个封闭式问题,含7个单选题、2个多选题、1个必答题及1个选答题,设计合理,逻辑清楚。调查问卷共回收61份电子问卷,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均积极配合完成调查问卷相关调研,其中无效问卷0份,回收率为100%,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统计学分析要求。
二、调查分析及讨论
(一)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分析
由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本次涉及到的调查对象年龄基本分布在20~30周岁,并随机分布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6大系科,包括环境与健康系、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系、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社区健康与行为医学系和妇女儿童健康系。其中“其他”一项还囊括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公共卫生专业有关的中国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及营养系。全球健康学院的研究聚焦于全球卫生政策和标准、妇幼保健、营养和食品安全等;营养系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营养卫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治、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等。
(二)调查对象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研
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追踪到了每个学生,绘制了学生们觉得对各自的科研工作、生活最有帮助的课程内容。由图1(a)可知,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分别有21.28%、25.53%、29.79%的学生选择了“营养与代谢疾病”“肿瘤研究进展”和“妇幼健康前沿”,另有10.64%、12.77%的学生选择了“纳米医学研究进展”和“毒理学研究前沿”;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分别有35.71%、42.86%的学生选择了“妇幼健康前沿”和“肿瘤研究进展”,选择“营养与代谢疾病”“毒理学研究前沿”和“纳米医学研究进展”的学生占比均为7.14%。巧合的是,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不管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选择比例最高的都是“肿瘤研究进展”和“妇幼健康前沿”,这也说明新生代的“公卫人”走在关注民生、关注人类健康前沿。
另外我们调研了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章节及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分别有34.04%的硕士研究生和42.86%的博士研究生持“非常满意”态度;另有48.94%的硕士研究生和42.86%的博研究生持“满意”态度,说明大多数学生都非常认可目前的课程设置内容,如图1(b)所示。
最后我们调研了学生们期望在本门课程中拓展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相关内容,分别有61.7%的硕士研究生和57.14%的博士研究生对“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感兴趣,另外分别有46.81%的硕士研究生和50%的博士研究生对“卫生管理与大数据循证决策”感兴趣,如图2所示。这也为我们日后改进这门课程提供了实质性建议。
(三)调查对象对教学模式及考核形式的满意度调研
在本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们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引入了“身边的教学案例”及改良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如图3(a)所示,硕、博研究生们最喜欢的课程形式为“案例教学”,分别有55.32%的硕士研究生和64.29%和博士研究生选择了此项,说明本门课程中探索性引入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教学实践改革具有借鉴性意义,也促进了学生们学习写作专业英文文献的技能。问卷调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也从侧面显示,基于翻转课堂引入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分别有34.04%的硕士研究生和42.86%的博士选择了此项,这种在讨论中教学相长的学习成长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最后,为了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课程特点,我们重点改革了考核形式并以此进行了问卷调研,如图3(b)所示,分别有27.66%的硕士研究生和42.86%的博士研究生持“非常满意”态度;另有48.94%的硕士研究生和42.86%的博士研究生持“满意”态度,说明大多数研究生对这样新颖的考核形式较为满意。
三、讨论与展望
在深入了解21世纪创新应用型人才具有的素质、知识结构、规格及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认识规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方式等的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2]。在本研究中,教学团队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为根本,突出培养新时代硕、博研究生的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升级教学模式,强化学习流程
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教学团队高效利用网络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开讲第一节主讲老师即利用微信“抽签助手”小程序向学生们发布了课题任务,采取“以个人为单位”的方针要求学生逐个进行文献汇报,一改旧有的小组汇报模式,使个人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为帮助学生提前理解课堂内容,任教老师于课前在“学习通APP”上发布教学资源及布置适合讨论的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上课内容,引导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在引导学生复习方面,任课老师会在上课时利用“EV录屏APP”同步进行课件录屏并上传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上,以帮助学生后期查看补充学习。
(二)改革课程设置,聚焦前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