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孙茜 王乙

摘  要:“西医学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是中国特色的医学继续教育模式,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文从吉林省“西学中”继续教育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就如何引领“西学中”项目规范化、健康化运行,以促进西医思维和中医思维交叉融合,为以后“西学中”人才培养提供规范。通过构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使教学和考核模式多元化,建立中西医结合人才相对完整的中医临床诊疗知识与技能继续教育体系。

关键词:西医学中医;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8-0165-04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doctors of western medicine learning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western medicine learning Chinese medicine") is 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integrat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in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in Jilin Province", this article will guide the standardized and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western Learning" project,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think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and provide norms for the future talent training in "western learning". By constructing a specialized curriculum system, diversify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odes, and establishing a relatively complete TCM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for talents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words: western medicine learning Chinese medicine; continuing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innovate; double division

当前,中国正向老龄化社会迈进。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将进入高危期,老年疾病高发,患慢性病比例将高达75%,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和治未病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和期待日益强烈,中西医结合诊疗已成为更多大众的选择。“中西医”并重方针已提出多年,但是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药人才严重缺乏,整体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低下[1],因此,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西医学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不仅是一条培养中西医人才的有效途径[2],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3],“西学中”继续教育作为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一、“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背景及现状

(一)“西学中”继续教育政策利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的通知,第三条加强目录外药品的处方管理中明确提出:其他类别的医师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4]。因此,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西医临床医生有了更加宽泛的施治选择,可根据病人病情需要选择毒副作用更小的中药,并适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加以诊治。因此,开展“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既是加强吉林省非中医类别医师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二)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用凸显

中医学在我国传承数千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西医队伍的发展壮大,传统中医医疗队伍数量明显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已经成为大健康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方案”的亮点,中药起效非常快,对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转阴都有明显效果,其在治疗中发挥的核心作用,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概率,全国各地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达90%以上,对疫情防控中关口前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自制的中药“代茶饮”,具有清肺排毒疗效,在校园师生、几大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中推广使用,对增强自体机能免疫发挥了一定作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中医药在后疫情时代和大健康产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中西医结合人才执业现状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 022 922个,其中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72 355个(其中中医类医院5 482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66 830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3个),虽较2019年有所提升,但占比仅为7%;注册职业(助理)医师共计408.6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8.3万人,占比仅为16.7%,远远低于西医类别执业人员。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90人,医患比2.9∶1 000;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2亿人次。中西医结合类执业医师更为匮乏,医院人满为患,导致长期以来良性医患关系的缺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巨大挑战。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需求加大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进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状况调研显示,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应用广泛,深得群众信赖,我国超过71.2%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进行疾病防治[5]。尤其在老龄化社会加快的今天,中医药的“简、便、效和廉”的特点在老龄化卫生保健方面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药养生保健和预防医学知识在慢性病防治和治未病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资源丰富,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与西医优势互补能极大程度缓解老年人医疗短缺问题。但人民日益增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需求与现有从业规模形成了巨大缺口,中、西医比例的失衡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原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曾指出“西学中”是推进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手段,当前仍应大力提倡[6]。通过“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项目,使大量的西医临床医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应用到临床,使患者有更多选择机会,免去一病多地奔波。中医学的特色优势对后疫情时代和大健康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目前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人才奇缺、人员梯队不合理等因素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长春中医药大学“西学中”继续教育开展现状

长春中医药大学受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先后开展了“西学中”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2期,每期历时1年,共培训学员309人,培训对象为松原、四平、九台和农安等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西医人员。为增加培训的针对性,体现科学性和实效性,选派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任课教师到当地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面授和远程网络相结合学习形式,培训课程16门,共计2 234学时,每期项目培训组织阶段性考试2次,后期到当地高一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通过考试可获得结业证书和学分证书。为让学员领悟中医药的精髓,适时开展名中医讲堂活动,特别邀请到国家名中医、终身教授及国务院津贴获得者3人举办专题讲座6场,各位专家通过介绍自己学习中医的历程和临床经验,使学员更加坚定了真学、真信、真用及真干中医的信心和决心,现培训学员大多已成为当地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骨干。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为中医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思考,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慕课、在线公开课、公共基础课和中医药精品课程等内容在网络平台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积极构建“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体系,面向中医药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继续教育课程,为社会中医药从业者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内容和途径。

二、“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常态化“西学中”继续教育模式未形成

由于受政策等因素影响,还未形成由政府主导—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主办—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的全链条循环模式,相关培训政策激励机制不够,长效培训模式未建立,加之中药诊治费用低廉与收入挂钩产出效益低,导致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主动参与培训意识不强。

(二)中医经典知识理论薄弱

“西学中”继续教育培训市场前景广阔,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医经典理论博大精深,对古今中医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但大部分西医对中医药知识零基础,加之学习时间少、学员年龄偏大记忆力偏差,学习效果会打折扣。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思维不够

缺乏“西学中”继续教育专门教材,大多高校使用中医院校本科生教材,对于理论学习只有1年的培训学员不适用。“西学中”教师均为中医药相关专业教师,其中医思维与学员固有的西医思维冲突,其中西医结合理论不够扎实,学员西医固有临床思维屏障,理论交融渗透需要过程。

(四)工学矛盾突出

“西学中”学员大多是基层卫生机构一线的临床医生,平时工作任务繁重,其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积累,很多都有学习中医药的强烈渴求,但长期的大量学习时间让很多学员产生退却心理,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学习兴趣不高。

(五)培养途径不够丰富

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西医临床人员,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完善,实践培训基地不能实现完全共享,个性化需求不能完全满足等现实问题,都需要中医药院校主体对上积极响应做好统筹,对下加强宣传做好调研,对内丰富培训载体与路径,使“西学中”培训成为中医药常态化继续教育模式。

(六)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西学中”培训既不同于全日制在校生的长效教学,也不同于短期培训学员的速成教学。作为本职工作之外的长周期继续教育学习,既有工作之外的考核目标压力,又有临床实践的中西医融合应用考量,因此人性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需要不断丰富完善。

(七)临床实践学习困难重重

在厚植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是最终目标,第二阶段的医院实习是理论向应用的实践转化。在基层一线的临床医疗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用半年至1年的大块时间到高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或异地医院)实习实现难度较大,选择同地上一级医院实习需要每周至少2~3次跟诊学习,对病例个案的跟踪学习更需要占用长期持续的时间精力。由政府主导统筹的接收“西学中”培训学员的医院常态化培训体制还未落地,作为培训主体的中医药高校附属医院数量规模有限,对“西学中”学员的选择路径不够宽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