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沉积岩岩石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作者: 王青春 贺萍 杨克基 杜江民摘 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是沉积岩岩石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团队通过研究课程特点,将课程思政总体方向聚焦于“提升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效果”,并通过“情景内容导入法”进一步分析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在系统研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各教学模块的授课要点、课程思政融合点、课程思政切入点和课程思政预期成效进行系统总结,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沉积岩岩石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沉积岩岩石学;课程思政;情景内容导入法;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9-0172-05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ear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the general direction for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of curriculum focuses o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value-l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as been further analyzed through "situational content introdu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points of each teaching module, the integration point, the entry point and the expected results of the course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 student-cente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 course is constructed.
Keywords: student-centered; Sedimentary Petr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f curriculum; situational content introduction metho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但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正如曾子在《礼记·大学》中强调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是以知识为载体、育人为目的,是为了促进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进而成长成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教育始终是为了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且德才兼备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大踏步前进,“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出来。
2016 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2],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2018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3]。这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战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撑。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在非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思政教育能效,即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取得立德树人的效果,使教育成为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但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高等教育过程更应当秉承客观的态度,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被教育者的特点,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4]。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沉积岩岩石学思政教学体系,是进一步提高课程育人功能的必要途径。
一、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特点
沉积岩岩石学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和古生物学等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课程团队始终重视课程育人功能建设,并提出“情境内容导入法”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5]。“情景内容导入法”是在系统梳理课程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专业基础特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重组课程内容体系,甄选能够与课程特点及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与时代发展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通过课堂剖析、研讨等形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之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全面育人效果[5]。
河北地质大学自建校以来就开设了岩石学课程,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独立出来,主要授课对象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该课程已于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证书编号2020130286)。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沉积岩岩石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沉积岩岩石学知识基础扎实、综合应用能力过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能够胜任地球科学相关的科技、生产、灾害防治及科普宣传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沉积岩岩石学课程要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沉积岩与岩浆岩、变质岩之间的关系,理解沉积岩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规律;(2)掌握沉积岩分类及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中主要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鉴别,掌握典型沉积构造的鉴别特征,掌握典型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特点,掌握沉积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3)了解火山碎屑岩和其他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初步鉴别,初步了解沉积岩在沉积矿产形成、地质灾害预防及工程地质研究中的作用;(4)通过本课程学习,逐步确立创新创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和报效祖国思想诉求。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的先修专业课程主要有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和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等,并行专业课程以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等为主,后续延伸课程有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石油地质学和资源勘探学等。学生前期具有初级专业背景知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基础,本课程是对专业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承载着为后续课程深入学习和全面发展夯实专业基础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鉴于学生专业课程组成及培养方案的设置,沉积岩岩石学课程主要授课内容选取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结构组分及结构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常见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特点等,有关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后续选修课程或自学进行完善,但在讲解上述主要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可适当对其成因进行解释,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专业性强,课程内容涉及学科多,交叉性大,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且发展迅速,关乎国家矿产和能源安全及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和民生需求等各个领域。为了提升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课程团队将实验学时提升至24课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课程团队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完善沉积岩岩石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沉积岩岩石学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的根本问题[6]。课程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教师是高校育人的主力军[7]。因此,沉积岩岩石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方向,聚焦于以学生学情为依据,在把握本课程专业知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各知识点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发挥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引领的作用,提升该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要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就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8]。鉴于课程团队始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坚持知识就在身边、知识源于生活和理解利于掌握的教学理念,沉积岩岩石学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可进一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情变化和时代发展等特点,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案例,探索课程思政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
(2)以发展的眼光研究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途径,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3)剖析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方式,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学习状态和思想意识的变化进行不断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高综合素质,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三、沉积岩岩石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一)课程思政切入点
绪论部分是课程思政的首战阵地,可通过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现代沉积环境的影响,也可从沉积学角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意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风化、搬运等,可通过稳定矿物相对含量变化借喻坚强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沉积岩的结构、构造部分,可将结构组分类比班集体、泥裂等沉积构造隐喻环境保护等;陆源碎屑岩各论可采用拟人化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类型碎屑岩成因及特点突出坚定信仰的重要性;碳酸盐岩部分则可结合其特殊而“神奇”的特点,彰显奉献、拼搏精神的深远意义。
(二)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课程团队提出的情境内容导入法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5]。情境内容导入法首先强调“选取情境应具有学科性[9],须根据学情特点和学科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及其顺序并进行有机组合,从国内外时政、国家发展战略及生活环境等层面甄选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案例,以“立德树人”为准绳,以“三全育人”为指导,强调专业知识培养,注重思政教育内化吸收,达到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目标[5]。
(三)教学手段
深入研究学情特点,分解课程重点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研究各模块专业知识的综合特征,分析时局实事、民生焦点、媒体热点等与专业知识的最佳结合方式,解读专业知识晦涩难懂之处,以生动、幽默、风趣而不失专业性的讲解方式,引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打造知识就在身边的学习氛围。分解沉积岩岩石学重点教学内容,强调基础,强化重点,拆解难点;综合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情分解和重构教学模块;探究教学模块、知识点与思政的结合点、切入点,优选学生关心的、关注的和身边的案例,采用情景内容导入法引导专业知识的讲解;开展课程思政”学效果反馈和评价调查,及时更新、改进课程思政案例,并研究其与课程专业知识之间的切入点和切入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目的,进而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