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
作者: 王向志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渠道、主阵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进行智慧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1-0164-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t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fro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world outlook, life outlook and values outlook. In the new media era,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big data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ctively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wisdom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sdom classroom; teaching
“新媒体”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的,当时他把要开发的“电子录像”称之为“新媒体”。这一定义与我们现在使用的新媒体相对照,不论是概念内涵还是概念外延都要狭隘得多。学者冯刚教授[1]早在2009年就指出:“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媒体形态。”学者李林英等[2]在2015年也提出:“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的,以数字设备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播的新兴媒体形态。”总体而言,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依靠网络、数字和移动等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和更多服务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3]。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表现出自有的及时性、互动性、独特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同时又具备技术性、平等性和非理性等特征,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利用不好、管理不到位等,就会给广大用户、受众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把新媒体技术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加强正确引导和管理,进行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当今世界已处于新媒体时代,这给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所谓智慧课堂,就是依托新媒体技术,运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和教学用具把教师和学生有机连接起来,实现教学形式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使得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新时代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能够展示视频、图片等内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凸出。因此,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一)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本身所拥有的信息储存量大、传播速度快、空间范围广等特性,使得教育领域积极开展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早在2018年4月教育部就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动力,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走一条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5]。高校思政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重要课程,理应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等载体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理论灌输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由过去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教师的单一主体地位变为教师和学生的二位主体,同时使得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空间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已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等紧密相连,高校思政课只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新媒体技术,以视频、图像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真正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活起来。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师生互动,这样就能促使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有效结合,有助于改变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大大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现实需求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发出《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6]”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所谓压力是指思政课教师不仅专业知识功底要扎实,而且还要掌握相关的新媒体技术,以便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时能够得心应手、操作自如。所谓动力是指思政课教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开展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果还是局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应对多元化的信息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政治辨别能力,而且需要主动投入到新媒体阵地建设当中去,加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技能水平,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多媒体智慧的无限性代替思政课教师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同时在传授知识时应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做好正能量的传播和宣传。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而且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它们是为了帮助学生转变思想,纠正错误,提高政治觉悟,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树立正确的三观等,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既没有改变,同时又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空间,他们可以从网上得到更多与自己学习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仍然满足于传统的夸夸其谈,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想法,就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鸿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紧张,这样必然导致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等。因此,开展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7]”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可以通过智能平台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又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通过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等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差异性和不足,思政课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精准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着部分教师偏爱一本书、一支粉笔,对新兴的新媒体持观望态度或者不感兴趣,教师的主体意识特别强,课堂上始终是自己一个人从头讲到尾,根本没有让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对部分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情况的走访调查得知,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有些思政课教师的课堂单调乏味,缺乏针对性、吸引力,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需求不对称等,大大影响了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教学实效性。
(一)新媒体带来的重大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内容众多、传播速度快及互动性强等特点,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点等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文化层次自然比较高,新媒体成为了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必要平台,高校师生与新媒体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深得学生的喜爱。实践中借助QQ、微信、微博、学习通及雨课堂等新媒体,能够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学生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变得更加便利有效,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也能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大量信息中既包含积极、向好的内容,也包含消极、负面的内容,如果大学生缺乏辨别力,自控能力又差,整天花费大量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这样必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学生政治思想上的混乱、道德行为的滑坡等不良行为,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认清新媒体给思政课课堂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要积极推动思政课与新媒体的高度融合,而且要在课堂上进行正面导向的教学和引领。
(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着无可争辩的事实,即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前排就座率比较低,课堂上低头族占有一定的比例,就算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有办法来解决这种现象。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部分学生觉得高校思政课内容与中学相同,他们早就学了,认为没有必要再重复学习,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占到了39.8%;二是部分学生本身就认为思政课不重要,来上思政课纯粹是为了凑学分,也是为了应对老师对学生的考勤,避免挂科,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占到了32.7%;三是思政课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极不利于互动教学的开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占到了41.3%;四是也有些教师讲课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根本没有吸引力,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占到了28.7%。这样,导致思政课课堂上出现学生玩手机、看其他课程书或做其他作业、低声交谈等现象,通过走访、调查得知,81.2 %的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玩过手机,40.6%的学生利用过上思政课的时间来看其他课程书或做其他作业,18.6%的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讲过小话等。由此可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