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作者: 韩颖
摘 要: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线上教学平台提供支撑服务,线上教学平台是进行线上教学的载体,基于铜陵学院在校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学生对线上平台的使用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学生每次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平均时间为1.64小时,平均教学效果的得分为4.1分,综合得分较高,总体上学生对于线上教学效果认可程度较高,同时也提出平台存在的缺点和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提供线上平台优化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差异分析;教学效果;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3-0118-05
Abstract: Online teaching can not go smoothly without the support services provided by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is the carrier of online teach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of online teaching conducted by students in Tongling University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ime of students using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is 1.64 hours, the average score of teaching effect is 4.1 points,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is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of the platform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online platform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function; difference analysis; teaching effect; development strategy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为应对学生学习需求及进行疫情防控,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动员全国上下进行线上教学活动,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史无前例,线上教学顺利进行离不开线上平台的功能运行,离不开平台环境支持。线上教学的对象是广大的学生群体,线上平台功能效果如何、使用环境如何、平台缺点和问题有哪些,学生最有使用话语权,因此,本文基于铜陵学院在校学生在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了学生对线上平台的使用现状及特点,并且针对提出的问题提供平台优化建议。通过整理相关参考文献发现,已有参考文献主要集中在线上教学评价、线上教学质量管理、线上教学平台功能研究等。
第一,线上教学评价通过构建指标体系[1]来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设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采用统计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线上教学效果。同时,可以通过差异分析[2]比较使用线上平台和未使用线上平台学生成绩的差异程度,比较混合式教学模式[3]的教学效果差异程度,分析线上平台的教学效果。
第二,针对线上教学质量管理,给出线上教学质量的概念[4],提出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在线教学质量管理[5],并且对影响在线教学质量进行因素分析,同时得出在线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策略[6],经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对线上教学质量管理研究大多不够深入,在研究方法上大多利用理论分析,缺乏实证性分析,改进策略偏向于理论化。
第三,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有多种类别,通过分析其中的几种平台在线上教学的实际应用[7],了解其中的优势所在,同时基于在线教学平台,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8],并给出相关策略改进措施,经总结发现,关于线上教学平台研究的文献较少,同时大多偏向于理论分析,缺乏实证分析,或者是基于平台而实际研究的是线上教学质量并对教学质量提升而提出的改进策略。
要想提升线上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保证线上教学平台的顺利实施,教学平台是依托、是载体,是关键所在,本文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偏好程度及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平台使用效果的综合感受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关于线上平台的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研究价值。
一、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一)线上教学平台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线上教学开展主要依托两类平台: (1)资源类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这类平台不仅可以进行线上教学,同时平台上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不仅可以在应用模块里实现签到、抢答等操作,同时还可以利用平台已有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平台效用较高。(2)直播平台,如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和钉钉等,这类平台主要可以通过教师实时直播的方式进行学习,直接并且效率较高,对于不同课程,不同的线上教学平台可能有所不同。
(二)调查方案设计
1. 调查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其调查目的是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得到数据上的支撑,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现状。从而有效掌握高校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对提高高校线上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全体铜陵学院学生,同时为了调查更加方便和更具有代表性,选取了铜陵学院的学生进行线上网络问卷调查。
问卷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在线教学平台使用背景,第三部分为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现状及特点,第四部分为对在线教学平台功能使用感受评价。
3. 抽样设计
通过预调查,进一步明确了调查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修改,为正式调查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本次预调查从铜陵学院经济学院全体学生中简单随机抽样,问卷共收集100份,其中未回答完或有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有2份做无效问卷处理,则有效率为98%。根据预调查结果重新修改调整了调查问卷。
实际调查中,在铜陵学院全部学生中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了300个样本,除掉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295份,有效率为98.3%。
(三)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指测度数据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根据克朗巴哈系数对问卷信度进行分析,对整个问卷4个部分进行信度检验,得到Cronbach's Alpha=0.705,大于0.7,说明本次调查问卷的可信度较高。
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分为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三个主要类型。这里采用结构效度进行评价,采用KMO和 Bartlett检验,得出,KMO=0.603,大于0.6,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问卷题目的归类与问卷本身结构相符,问卷的结构效度较高。
(四)调查分析
1. 基本信息分析
在295名学生中,有男性 91名,女性204名,男性占比为30.8%,女性占比为69.2%,男女性比例有点失衡,查其根源可知,铜陵学院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的高校,女生比例较大,因此,在样本中女性学生偏多。
在专业调查结果中可知,主要专业集中在人文社科类及经济管理类。同时,不同年级学生分布较均匀,综合可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线上教学平台背景分析
(1)平台偏好分析。在几种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中,学生对于平台的偏好是有差异的,由表1可知,偏向使用超星学习通的学生数最多,其次是中国大学慕课,第三为腾讯会议,可能学生更喜欢“学习加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对于其他几种在线平台,偏向使用的比例较少。
(2)教学媒体资源偏好分析。由表2可知,教学媒体资源主要有视频、音频、PPT等电子文档、图片还有动画几种主要形式,其中,学生更加偏好视频、PPT等电子文档这两种形式,视频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所学的知识,PPT相关的电子文档能够提供理论知识,因此这两种形式比例最高。
(3)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时间分析。从使用频率来看,52.9%的学生一个星期使用教学平台为1~3次,次数不算多,学生基本是有线上课程的时候,才会去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
从使用时间来看,55.9%的学生每次使用教学平台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结果见表3。
根据上述频数表,可计算出线上教学平台平均使用时间为
平均使用时间==1.64(小时),
式中:xi为平台使用时间;fi为使用频次。
从结果可知,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时间大多数集中在1~2小时之间,平均每次使用时间为1.64小时。
同时针对使用时间进行差异分析可知,学生对线上平台使用时间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学生对线上平台使用时间在不同年级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对线上平台使用时间在不同专业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性别、年级、专业不是影响学生使用时间长短的因素。
3.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现状及特点分析
(1)教学平台问题及改进。对于平台硬件环境缺点分析。在对平台硬件环境缺点分析中,有49.8%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受网络影响较大,有22.7%的学生认为在使用过程中时有平台故障发生,有12.2%的学生认为在使用中有视频、PPT播放存在问题,影响学生使用感受。因此,要使对平台使用感受评价较高,必须提升平台自身硬件环境,这是首要任务,只有提高硬件设施,保障基本设施稳定,才能为后续的使用效果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线上教学的基础,因此,应呼吁各个平台服务供应商大力提升相关平台服务性能,同时为了应对使用人数较多时平台出现卡顿、不流畅的情况,对于平台使用者而言,应该采用多种线上平台交叉使用的教学方式,减少由于在线拥堵而带来的不稳定性。平台教学模式缺点和不足分析。从表4可知,对于平台教学模式缺点,学生通过使用,认为平台有答疑、反馈、评价不及时的缺点较为突出,而这些问题的改善需要教师的配合,学生在利用平台功能完成学习时,教师应及时做好反馈和服务,否则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时通过性别与对平台缺点看法的交叉表结果可知,男生与女生对于平台缺点(资源少、更新时间长及答疑、反馈、评价不及时及针对性不足)看法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平台缺点(产生作弊现象及某些模块功能设计不完善)看法有显著性差异。
(2)教学平台使用感受分析。满意度分析。从表5可知,认为平台使用感受比较好的占比为49.2%,认为平台使用感受一般的比例为38.3%,认为平台使用感受很好的占比很小,为8.1%;同时将很好赋值为5分,比较好为4分,一般为3分,比较差为2分,很差为1分,得出平均平台使用感受得分为4.1分,综合得分较高,说明总体上学生对于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满意程度较高。
不同性别的差异分析。对不同性别的平台使用感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在平台使用感受满意度上,男女性别有显著性的差异,并且女性平台使用感受满意度平均分高于男性。
不同年级的差异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平台使用感受进行方差分析,由于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数据较少,不具有研究意义,因此剔除大四学生的数据,结果见表7,在平台使用感受满意度上,不同年级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并且从图1中可知,大二平均分略高于大三平均分,大三平均分略高于大一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