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解析
作者: 王其兵 陈劲松 金孝红 孙国红 夏静 王颖 姚远
摘 要:为积极响应国家、江苏省和学校新时代劳动育人新要求,为提高大学生学习工程训练课程兴趣,培养劳动素养,激发家国情怀,通过优化工程训练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和教学案例,融入劳动要素,经过一年探索与实践,学生劳动素养、工程素质、参加工程训练的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履行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意识、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力及家国情怀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该文以数控车教学为例阐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工程训练;课程;解析;数控车教学;劳动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3-0122-04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actively respond to State and Jiangsu education authorities' education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in new era,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course, cultivate their labor quality through education and spur their patriotis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purposes, the teaching programs, plans, courseware, and teaching cases of Engineering Trainingare optimized by integrating labor factors. The practices and exploration in the past year prove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s in taking part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labor quality, their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are improved. In addition,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understanding and abiding by engineering ethics and codes of conduct, and fulfilling work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re also promoted. Their patriotism is also found to be enhanced.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by taking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as an example.
Keywords: labor education; engineering training; courses; analysis; teaching of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labor quality
劳动教育是自人类社会诞生起就存在的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1],社会性质的转变、新式思想的传播均为高校劳动教育的萌芽与起步提供理念与内容上的支持[2]。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提到:“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要使他们热爱劳动、提高工作效率[3]。”20世纪 70年代,美国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必需的谋生技能。在中小学校开设生产劳动课程,成为美国教育的鲜明特色。学生高中毕业后,除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学生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社区学院进行较短期的学习和训练,毕业后从事技术性工作[4]。日本新修订的《基本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重视职业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尊重劳动的态度[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在实践和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重视劳动价值和作用,树立鲜明的劳动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特点[6]。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7]。习近平关于劳动的讲话精神对于引导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共识产生了积极作用,是当前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对以上两个文件分别简称《意见》《指导纲要》),伴随《意见》《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并迅速成为国内高教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8-13]。但部分高校劳动教育及其工作开展目前还停留在研讨、宣传动员和按照政府要求制定初步方案这一层面,还谈不上该项教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基于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对个人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该领域值得更多的教育科研者深入探究[14]。
江苏海洋大学是较早开展劳动教育的高校。2020年10月份,制定了《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将把劳动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托工程训练公共必修课程,系统开展劳动知识和劳动技术教育。
江苏海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独立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任务。工程训练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把劳动教育与工程训练教学相融合?除了达到传统的工程训练目的外,重点深化高校劳动教育,让学生理解劳动内涵,体认劳动价值、锻炼劳动品质和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如何评价和考核?工程训练是一门课程,但涉及的训练项目多(车、铣、铸造、钳工、焊接、数控加工和3D打印等)、涉及的训练层次多(工程认知训练、工程基础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和工程综合创新创业训练)和涉及的老师多。部分老师还停留在劳动教育就是出力流汗认识面层上、认为安排学生打扫训练室地面卫生,整理工具、量具,擦机床就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如何把高校劳动教育精神、理念、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理论深入融入工程训练各个训练项目、各个训练层次及各个训练老师行动上,推动劳动教育全员参与,构建适合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质量和考核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和学习《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价值引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吸收和借鉴国外劳动思想精髓,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优秀的劳动思想,把握新劳动教育的特征和内涵,提高课题项目组团队成员高校劳动教育认识水平、劳动教育思想水平、劳动教育理论水平。多次开展交流研讨,优化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优化工程训练各训练项目教案、课件和教学案例等,本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内容如图1所示。
我们采取的措施方法限于篇幅,现主要以数控车教学为例简述如下。
一、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教学大纲
劳动教育现已融入工程训练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和教学案例,江苏海洋大学工程训练大纲分工程训练C(1周)、工程训练C(2周)、工程训练B、工程训练A(一)和工程训练A(二)五种,限于篇幅,现以工程训练A(一)大纲为例,见表1、表2。
二、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解析
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普车、数车、钳工、焊接、3D打印和电工电子训练等10余个训练项目,每个项目又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和创新训练等四个层次。每个训练项目都由训练教学知识点按实习进程串联起来,表3为工程训练课程数控车A(一)训练教学知识点引出的劳动教育元素(思政)的解析实例。
三、教学成效
学生形成“爱数控车编程,学数控车仿真,做数控车加工”的良好风气。尤其文科类、社科类学生找到自信,没想到自己也能根据工程图纸编程,开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加工艺术品,有的学生甚至改变了人生方向。
学生对数控车床有关方面有了深入了解,激发爱国主义,责任意识,劳动成就美好未来;激发科技报国,劳动推动民族复兴;提高生态文明,安全意识,保障劳动安全;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提高劳动素养,成为新时代实学实干青年。
四、结束语
江苏海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积极响应国家、江苏省和学校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新要求,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工程训练课程学习兴趣,激发家国情怀,通过优化工程训练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和教学案例,已成功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劳动素养、工程素质、参加工程训练的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理解并履行工作责任、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及家国情怀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很好成效,也得到了师生、教育部工程认证专家好评。
参考文献:
[1] 申国昌,申慧宁.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0):102-113.
[2] 周继良,吴肖.寻根问路:中国共产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21,9(4):16-29.
[3] 瞿葆奎.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62.
[4] 王莹,王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8):67-71.
[5] 杨兆山,陈煌.马克思主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21(1):218-229.
[6] 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14(5):63-72.
[7]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8] 李绍军,徐玉生.困境与重塑:教育场域视野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4):31-35.
[9] 张海生.高校劳动教育的意涵、价值与实践——一种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1(1):53-59.
[10] 王丽荣,卢惠璋.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J].高教探索,2020(7):114-118.
[11] 车丽娜,邓海云.论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偏颇及其教育改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5):102-108.
[12] 刘祥玲.高校以服务学习课程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0):49-52.
[13] 刘向兵,赵明霏.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8):62-66.
[14] 杨素萍,张卉梓.1992—2019年国内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4):96-110.
[1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03-18(1).
基金项目: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机基委/工训委教研课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课程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J-GX-
JY2021140);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立项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与实施研究”(2021JDKT021);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劳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课程为例”(2021JSJG615)
第一作者简介:王其兵(1968-),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训练中心基础教学部主任。研究方向为工程实践教
学、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及CAD/CAE/CA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