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李韵婷 段静 周丽云摘 要:在“全金融”时代,投资学所具有的时代性、实用性、普适性和趣味性强等特点,使这门专业课天然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优势,也容易把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于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金融学科知识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难点在于有效化解思政内容前沿多变和课堂教学固化之间的矛盾。为此,在思政元素方面,通过梳理新时代投资学教学内容,从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金融领域相关政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及培养学生健康的理财观念三方面梳理投资学思政元素,构建完整课程思政体系;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翻转课堂、产学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新媒体融合等多种方式,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助力培养新时代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型投资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投资学;思政元素;教学改革;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3-0135-05
Abstract: The Investment course naturally has the advantage of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t is easy to form a broad consensu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practicability, universality and interest, etc. The focus of the Investment course is to combine the knowledge of financial disciplin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o build a comple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system. The difficulty lies in effectively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hanging fronti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and the solidif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macro and industry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ealthy financial management concepts. In teaching practice,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group cooperation mode flipped classroom, industry-university integr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raining projects are used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alize that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help cultivate new investment-oriented talents with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cours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vest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分类推进,其中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投资学,也称作证券投资学,是以投资人风险厌恶为前提,研究股票、债券等证券产品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及两者关系的学科。一方面,由于投资学兼具理论性和实操性的特点[1],所以既是经济学、金融学类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也是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成为广受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广泛的受众,加上投资学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实用性、普适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使这门课程天然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优势,也容易把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另一方面,随着“全金融”时代的到来,从财富管理到教育养老,从个人生活到职业选择,投资行为已经贯穿了每个人生活的几乎全部场景,投资学的知识俨然成为现代人的“刚需”。近年来,年轻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金钱观而身陷网络贷款或者使用花呗、借呗和白条等热门互联网信贷产品中,过度购物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可见,在“全金融”时代,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育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投资学知识,掌握投资收益与风险规律,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既必要又迫切。
因此,挖掘投资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推进投资学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使投资学基础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具有正确投资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投资学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既有研究对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内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
关于投资学课程思政内涵,可以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定义。中观层面研究把投资学作为一个专业,以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探索通过挖掘金融学等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投资学思政内涵[2],并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投资学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投资人才[3]。微观层面研究把投资学作为一门具体课程,以课堂教学作为投资学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研究如何通过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投资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在投资学课程思政内容方面,王明涛[4]提出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应该体现科学精神和进取精神,正确的财富观与价值观,风险意识与金融素养,优良品质、高度社会责任感等四项原则,并进一步指出投资学的课程思想教学应该以最新案例为主引入课程思政元素。熊湘辉等[5]以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为融入点,通过强调中国芯片安全性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以2019年长生生物退市、千山药机财务造假退市等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乌拉尔·沙尔赛开等[6]在前人的基础上,细化了博迪等《投资学》(第9版)教材中各章节的思政元素,并通过2020年油价暴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202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公告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2020年4月瑞幸咖啡承认虚假交易22亿人民币等事件举例阐述如何将爱国情怀、创新精神、思想道德追求及人格培养融入投资学课程教学之中。在投资学课程思政实现方式方面,汤洋[7]强调投资学课程思政实现要从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
既有研究为投资学任课老师践行课程思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鲜有文献按照教育部的《指导纲要》,根据投资学课程的特色,构建比较完整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有的学者或关注宏观时事,有的学者或关心行业前沿,但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环境,细碎的课程思政内容无法把投资学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和引领性、时代性、开放性有效结合。其次,现有研究并未重视课程思政实现模式方面的研究。面对讯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课堂内容固化或多或少会导致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损失,这部分的损失是否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得到补偿,进而实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统一,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现有研究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鉴于已有文献,本文关注微观层面的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以投资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教育部《指导纲要》要求,结合课程特点,试图以时事热点、前沿行业案例构建投资学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然后,结合学生特点,提出通过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夯实课程思政成效。
二、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嘱托要办好思政课,也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①。对于兼具理论外来性和内容实践性的一类课程,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中国企业的经典案例,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现状和特征[8]。根据上述要求,新时代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也应以中国市场成长经历及上市公司先进管理案例为主,“用中国故事讲中国自信,用龙头上市公司实践讲榜样力量,用大学生投资理财经历讲正确金钱观”。
(一)挖掘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金融领域相关政策蕴含的思政元素
宏观金融时事一直是课程思政视域下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授课时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综合知识、国际和历史三维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和具体地纵横比较“讲好中国故事”,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疑惑,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比如,在讲述“股票投资信息分析”中的“宏观信息”时,可以选用国际事件(如2022年俄乌冲突)和国内宏观政策(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
2022年2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军事冲突。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俄罗斯遭到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全方位围攻,政治、经济和外交全面被打压,连艺术、文化、学术和体育等“无关政治”的领域也被列入了“制裁名单”。在科技领域,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在此次冲突中也暂停了在俄罗斯销售苹果公司产品、限制苹果支付功能、并在苹果应用商店中删除“今日俄罗斯”和“卫星通讯社”等应用程序,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俄罗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受到极大限制。通过案例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极限施压背后的原因;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果遭受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同样的极限制裁,中国公司、普通民众应该如何“自救”等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坚信中国有底气、有实力应对同类的困难,坚定中国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以更大的决心发展自己,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的优秀教学素材。老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我国政府对国内外形势的研判、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家长周期的资源储备方向”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譬如,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罗列了伟大的经济成就和工作目标,也直接地描绘了中央政府所感受到的压力和风险。《报告》里说“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在社会主义事业前要主动作为,付出艰苦努力方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