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作者: 赵妍 陈龙浩
摘 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相关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管理思维及管理习惯,课程天然思政元素丰满,课程育人目标要求较高。该文基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研究学科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的方法、意义,探讨在管理学教学中思政教学相关知识融入与方法设计,展示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相关思政教学活动设计,旨在对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改革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价值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3-0177-04
Abstract: 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the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strengthen mor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tas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h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s the first course for students related to management. The course aim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management values, cultivate correct management thinking and management habits, which target requirements are high.Based on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courses, this paper explores practice, research disciplines and thinking organic integration methods, significance. It exploresthe integration and method design of integration in management teaching in management teaching, show Management Principles design of relevant think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eaching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sugges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my country's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urses.
Keywords: Management Princip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sense of worth; teaching method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战略设计及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等管理工作相关能力。通过思政融合管理课程改革,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处处充满管理学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帮助学生培养适应时代的管理素养,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和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及探索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怀揣“正人之心”去从事公共领域及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课程本身的内容对思政教学的要求很高,通过课程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一目标要求与管理学课程的能力目标“培养管理者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管理意识”相统一,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教学团队尝试以“管理学知识传授-管理能力培养-管理价值引领”(NAV教学模式)为构建手段,在管理五项基本职能对应的章节中,运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从而正确理解管理的真正意义和职能。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改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要明确目标,加强线上与线下和第二课堂配合,形成全方位、全方面协同育人机制(图1)。
图1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融入框架
(一)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作为带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
讲授企业文化时,教师引入我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华为作为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华为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1)哲学中关于价值观的思考告诉我们,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正确的价值观会引导改造世界活动的成功,反之则不然。(2)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做百年企业的基础。华为之所以快速发展,正是因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得到了统一和认同。同时,华为的文化蕴含在每个华为人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之中,确保了团队工作中保持统一的思想和行动。通过案例带入的模式,使学生树立爱国企业家的情怀,切实体会到“正人之心、威武之师”,具有正确价值观引领的优秀的人才能领导优秀的企业。同时,作为将来即将进入管理岗位的在校大学生,从事管理相关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二)将文化经典融入课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立德树人的学习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核心精髓是“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人以德为本的思想和德以孝为本的思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和同、求大同,这些思想是管理哲学中最重要的理念。因此,在融入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将管理经典著作阅读持续地引入教学过程,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同时邀请一些管理的成功人士分享创业和管理经验,从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观,深入思考管理理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也深受同学们喜爱。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组织发展观
讲授企业成长周期理论时,运用思政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正是我们优秀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党员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为评价指标,不断地艰苦奋斗,不忘初心,才实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如何让自己的组织经久不衰,如何让自己的企业能够成为百年企业?”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实践经验中,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企业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不忘初心”,不能因为利益改变自己对客户的初心,企业中的管理者需要善待自己的员工和客户,企业的发展要以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目标才能取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因为百年企业一定是能够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帮助的,管理者深入思考客户的需求,才能够生产或设计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管理者善待组织中努力工作的员工,员工才能够不忘初心,在生产和提供服务过程中,真心地为客户服务。
在祖国发展的长河中,用思政案例说明正是无数中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的利益与祖国的利益、个人的目标与祖国的目标高度统一,才能够让我们的祖国持续具有竞争力。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企业创造持续的绩效”?当组织中的员工理解“利益的获得不在于分割而在于分享”“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时,绩效水平最大化”,如此价值观的员工才是我们趋之若鹜的,这样的员工才应当是我们的优秀员工!管理学原理中思政的这一天然元素为学生将来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管理思想,教会他们如何识别优秀员工,如何让自己管理的组织持续地具有竞争力。
(四)道德观教育和责任感意识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突出强调大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使其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弘扬家国情怀,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家国一体意识,强化家国认同,以家国天下为重,以民族大义为念,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维系在一起,继承“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优秀传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从具体的8个企业行为改变途径,讲授如何改善企业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讲授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时,强调在将来的工作中要以家国天下为重,以民族大义为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
(五)将自我批判的思想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客观理性的决策方法
围绕“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管理者的决策这一讲中,将自我批判的思想引入课程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理性的决策需要抛弃自身自大的局限,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批判,对组织进行诊断,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够更好地胜任管理工作。
(六)管理学原理主要课程思政融入点(表1)
(七)创新“TS课程-管理学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TS课程-管理学教学团队”教学改革。旨在发挥管理学原理作为“专业入门和专业育人”的重要作用,教学团队教师分别对所课程板块尽力“专题负责制”,例如主讲教师除了学生大一的管理学原理,还需要承担学生大二和大三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课程讲授,因此管理学原理中“组织”和“人力资源”的章节就由该位教师负责研发课程活动方案、素质拓展计划等内容。个人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与团队成员合力打造管理学原理的课程优势,真正实现教、研、学深度融合,TS一体化功能得以实现。帮助各专业的同学在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学习中,建立专业自信,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