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红色家风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探析

作者: 苟蒙 袁学哲

[摘 要]家风正,则民心淳朴;民风正,则社稷安康。川渝地区红色家风资源丰富,可适当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文章以川渝红色家风为切入点,对川渝红色家风的内涵进行分析,探析川渝红色家风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和路径,旨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川渝红色家风;内涵;价值分析;融入路径;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6-0059-03

2021年3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记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这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一致,即“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一、川渝红色家风的内涵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民族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家风有优劣之分,红色家风就属于优良家风的一种。红色家风是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家风,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川渝红色家风指的是出生或居住在川渝地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起来的家风。

(一)川渝红色家风蕴含爱国爱党、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历来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许多中国人心中,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如江竹筠,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依旧顽强不屈,其事迹被广为传颂,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这位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女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坚定自己的理念信仰。她在狱中给其亲人写信,信中表明她对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充满信心,期待能够走出敌人的牢笼,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同时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只有三岁的儿子,希望儿子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继承父母的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信中把“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女性本色与“追求真理、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本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川渝红色家风展示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

无产阶级政党的本性是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政权应当是“廉价政府”,无产阶级政权的公职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陈毅元帅一生清正廉洁,从不以权谋私,上对父母、下对子女都坚持原则,为我们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标尺,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对待父母,“约法三章”;对待子女,十分严格,常借用诗词告诫子女成功来之不易,要努力奋斗、严于律己,不要依靠父辈荣誉,而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报国之志,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对待亲属,绝不利用手中职权为其安排工作,而是耐心劝导其兢兢业业,不走捷径,争取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川渝红色家风体现志存高远、忠厚仁慈的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聂荣臻元帅一生耿直忠厚,且非常注重家风家教,教育子女对人要诚恳厚道、讲信义,还要求子女待人以诚、谦虚谨慎。他和子女说,要善于与人共事,不要什么事都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他强调,真正的分歧必须讨论清楚,是与非要明白,工作上的意见分歧可以争辩,但要心平气和,不能盛气凌人;个人之间的分歧,最好采取“和为贵”的态度,互相体谅,互相尊重。聂荣臻元帅一生襟怀坦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说过“教子之道贵以德”,这是他教育孩子最切身的体会,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川渝红色家风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川渝红色家风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将其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将教材理论知识和真实历史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认知还不够完善,迫切需要思想方面的正确指导,川渝红色家风所蕴含的育人功能和思政课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涵养学生民族精神

川渝红色家风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川渝红色家风,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渲染,知识上得到拓展,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感,立志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川渝红色家风作为典型的地域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自诞生起就成为激励当地百姓战天斗地、建设家园的精神力量,且在今天仍具有教化、传承、凝聚、规范、导向、激励等作用,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素材和鲜活内容。在思政课堂上融入关于川渝红色家风的事例,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更好地领悟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三)有利于创新高中思政课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目前一些高中思政课教师为了应对升学压力,过分关注教材内容,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川渝红色家风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开展有关川渝红色家风的革命故事会、歌曲演唱大赛、主题论文大赛、遗址参观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川渝红色家风的内涵,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背后的故事,丰富课外知识,对党的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三、川渝红色家风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建设川渝红色家风教育基地

川渝红色家风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有特定的产生背景,因此将其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并不容易。另外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量,部分学校不同意开展校外红色家风实践活动,这不利于学生了解红色家风。川渝地区的学校可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建设川渝红色家风教育基地,加强学生对川渝红色家风的感悟。

学校可以将川渝红色家风融入校园,比如在校园的橱窗和文化宣传屏幕上展示相关故事。另外,近年来川渝地区在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宣扬川渝红色家风的教育基地,以便学生参观学习。学校则要利用好川渝红色家风教育基地,组织让学生到现场切实感受红色家风的魅力。通过校内打造红色文化氛围、校外带领学生切身体验,让学生处于红色家风的渲染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学习统编思政教材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教师运用川渝红色家风相关素材的能力,加大素材融入教学的广度、深度

在传统的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川渝红色家风的相关素材只会在特定章节的教学中出现,并且教师往往会将教材内容和川渝红色家风故事进行简单结合,导致川渝红色家风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缺乏当下价值意义的深度探析。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运用川渝红色家风相关素材的能力,加大相关素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广度、深度。

以统编思政教材必修1第二课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陈毅元帅被国民党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梅岭三章》,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奋斗终身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增加多个提问环节,比如先提问:“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上,哪些川渝革命先辈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接着提问:“这些川渝革命先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出路?”最后结合教材内容提问:“川渝革命先辈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风塑造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对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有何启示?”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川渝红色家风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不仅要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还要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片段,由川渝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扩展到中国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继而让学生对中国的红色家风有深刻、全面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反应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当前的高中思政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出现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只关注应试内容等问题。教师在将川渝红色家风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时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创设红色家风的相关情境,并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以统编思政教材必修4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川渝红色家风教学资源,如聂荣臻元帅的相关事迹。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聂荣臻元帅同日本“女儿”美穗子的故事,该故事体现了聂荣臻元帅大爱无疆的仁厚品格。接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演绎其他川渝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故事,让川渝红色家风教学资源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当然,仅仅通过课堂融入川渝红色家风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重视课后实践体验。比如在课后让学生参观川渝革命先辈的故居且分享心得,自觉将革命先辈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川渝红色家风在中国红色家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将其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致力于营造学习川渝红色家风的氛围,创新融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川渝红色家风教学资源,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参   考   文   献   ]

[1]  肖群忠.“正家,而天下定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22(1):24-36.

[2]  谢细玲.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以福建红色家风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34-135.

[3]  屈建军.江姐遗书寄深情[J].当代党员,2019(22):64.

[4]  聂力.女儿心中的聂帅[J].学习月刊,2007(15):51-52.

[5]  陈再生.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75-76.

[6]  刘海鹰.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考,2022(9):149.

[7]  丁玉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21):33-37.

[8]  陈璐瑶.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2(1):42-43.

(责任编辑    袁    妮)

[基金项目]四川轻化工大学2023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培育课题“巴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究”(JGSZPYY-230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