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陌生化理论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探究
作者: 王瑜[摘 要]在文学活动中,陌生化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变形得以实现,变形体现在不同层面,如视角、构思、选材、立意、意象、情节、细节、语言等。为推动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创新高中写作教学发展方式,可引入陌生化理论。基于陌生化理论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通过新鲜的理论视野和有效的写作策略,将学生引向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为高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深度写作教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7-0017-03
经研究后,笔者认为,深度写作是伴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而生的一种新的写作和学习方式,是对过往写作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深化。在内容上,它打破了传统写作单一维度的桎梏,与听、说、读等学习内容共同组成语文课程内容,具有了学习价值和课程价值。在实施方式上,强调基于文体或知识序列的呈现方式,着眼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然生发,凸显写作的自由与个性。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单一维度的写作无法与整体的语文课程相结合,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陌生化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学理论,具有认识论和创作论的双重价值,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且符合新课标、新教材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一、 深度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
深度写作是新课标提出的设想与要求。深度写作教学能将各个写作知识要点自然地融合在单元学习任务之中,由情境生发写作动机。深度写作教学布设的写作任务真实,且有明晰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深度写作教学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评价、创造的综合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深度写作不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语文课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方法论的价值。
深度写作深刻回答了有关写作的两个问题,即为何而写——为发展能力而写,写什么——写一定学科背景下的深刻认知和思考。然而,第三个问题——如何写,依然是教师需要继续探究的。
深度写作教学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写作行为因何发生,二是学生的写作实践如何推进。第一个问题与认识论相关,指向写作的原因、目的和对象;第二个问题与创作论相关,指向写作活动的有效完成。目前针对深度写作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且偏向于宏观描述,具体针对性不强。如郑明川在《优化思维品质,进行深度写作》中提出用理性思维来实现深度写作,但是理性思维如何获得,并无方法论的指导。林汇波在《从“教写作知识”到写的组织的转向——真实情境下深度写作教学探析》中提出要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发现写作任务,但是对学生的发现过程表述模糊,以致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价值减弱。深度写作教学亟待更加先进和清晰的理论为其提供实践指导。
二、 陌生化理论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陌生化或被译为反常化、奇异化、反熟悉化、间离化。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针对感觉的“自动化”提出,目的是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其实质是改变人们对事物、人生和世界固有的陈旧认识,让人们采取具有创造性的独特方法,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事物。
教师可以将陌生化理论运用于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原本熟悉的内容进行创新式的写作,以获得独特的写作体验。这不仅有利于完善和更新学生的阅读认知体系,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此前已有部分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关注陌生化理论对语文教学的价值,并将其运用到写作教学中,但是对陌生化理论与深度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以下对陌生化理论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1. 探讨了基于陌生化理论开展写作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如蔡舒雯《“陌生化”写作研究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提出用陌生化理论推动人们写作思维的创新;金冠芬《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认为“陌生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联想,延长审美的过程;郭宏云《用陌生化手法扮亮作文语言》认为陌生化手法可以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使文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开展了基于陌生化理论的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如刘志军《记叙文语言的创造性变形——基于陌生化理论的实践思考》提出在陌生化理论的指导下锤炼文章语言;张媛媛《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实现》从语言操作层面,即词汇、句法、搭配分析了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原因,间接启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创作方法;蔡兵《陌生化手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从语言、形象、主题、视角等角度对陌生化手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又显露出一些不足,具体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研究成果主观性较强,而科学性不足。研究者大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单一维度的写作案例、写作策略进行论述性和感悟式的评论和研究,未能实现写作教学与陌生化理论的深度融合研究。
有些研究多偏向于探讨抽象的写作原则和策略,与真实的写作情境或语境联系薄弱,以致相关成果实践指导价值不高。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单一维度的研究无法与语文课程相结合,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
三、 陌生化理论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相契合
陌生化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学理论,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利于满足新课标、新教材提出的学习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陌生化理论运用到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中,具有认识论和创作论的双重价值,能够完善和更新学生的阅读认知体系,促使学生实现多元、敏锐、深刻、批判的认知,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顺利进行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写作。
首先,在认识论层面,陌生化理论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天然地具有契合之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经受了时代考验的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章,其诞生之初即拥有丰富的艺术可感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创作语境不存,今天的学生带着特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去面对它们时,无疑会陷入对其无感的被动学习境地。通过运用陌生化理论探究文本中的陌生性和艺术价值,学生能够有效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内容认知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有效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习得相关写作技巧。这有利于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其次,在创作论层面,陌生化理论为深度写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和策略。陌生化理论指出,陌生化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变形得以实现,表现在视角、构思、选材、立意、意象、情节、细节、语言等方面。在深度写作教学中,可借助陌生化理论,指引学生将“自动化”语言转变为“陌生化”语言,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更好地创造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陌生化理论的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写作。陌生化理论在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学生写作的个性化、创造性的深度发展。
最后,陌生化理论与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的融合符合新课标、新教材提出的学习发展需要。新课标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创造等方面都提出了深刻要求——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提升思维品质,获得美的熏陶并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等。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写作的创造性是基于陌生化理论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的目标。陌生化理论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完善和更新学生的阅读认知体系,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创造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 基于陌生化理论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研究价值
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深度写作教学能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写作实践中,借助种种语言变形的手段和策略,推动自我的写作实现个性化、创造性的深度发展。这有利于改变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浅表化、套路化、应试化等弊端。基于陌生化理论的深度写作教学实践,顺应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潮流,契合了新课标下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凸显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
对基于陌生化理论的深度写作教学进行设计,须找准读写结合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策略组织情境再现、文本分析、写作创造等活动。其中,读写结合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难点所在;推动写作与阅读的深度融合,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发展,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所在。在陌生化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通过关注教材中的选文陌生化与自动化交织共生的矛盾现状,找准读写结合点,以学生自主写作的方式,构建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还原文本陌生化的艺术特质,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推动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习得的写作手法及规律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实践,使学生实现深度写作。
基于陌生化理论的高中语文深度写作教学能助推“学生写作行为因何发生”和“学生写作实践如何推进”的现实教学问题的解决,具有理论创新价值。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深度写作教学通过介入具体的教学情境,在还原语境和陌生化与自动化的文本对照阅读中,帮助学生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让学生习得更好的写作表达方式,从而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方法,注入新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郑明川.优化思维品质,进行深度写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89,156.
[3] 林汇波.从“教写作知识”到写的组织的转向:真实情境下深度写作教学探析[J].中学语文,2019(31):26-29.
[4] 蔡舒雯. “陌生化”写作研究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D].延吉:延边大学,2011.
[5] 金冠芬.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131-132.
[6] 郭宏云.用陌生化手法扮亮作文语言[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8):26.
[7] 刘志军.记叙文语言的创造性变形:基于陌生化理论的实践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3):136-138.
[8] 张媛媛. 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9] 蔡兵. 陌生化手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