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BSE视角的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
作者: 孙婵摘要:文章探讨基于VBSE视角的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有效策略,并针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建设及重视实践教学等建议。研究发现,VBSE视角下的教学能培养学生跨界融合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商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VBSE;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与创业教学
VBSE(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为商科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而设计,在高度仿真的数字化环境模拟现实商业的各种情境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沉浸式、互动式的实践学习体验。
一、VBSE视角下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培养学生跨界融合思维
在VBSE视角下,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跨界融合的思维,学生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创新性思维。VBSE教学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从而发展跨界融合的思维。商科专业的VBSE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与他人交流,进一步促进跨界融合思维的形成。
(二)提高学生创新驱动的实践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商科专业VBSE教学模拟真实的商业场景和问题,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商科专业VBSE教学中的模拟商业环境和决策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他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来应对挑战。
(三)增强学生对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VBSE视角下的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能显著增强学生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VBSE教学模拟真实的商业情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商业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化及内部管理挑战,从而增强环境适应能力。VBSE教学通常涉及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位需要,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商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VBSE教学理念与商科教育改革的对接体现在其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敏感性与响应能力上。一方面,VBSE教学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和案例,教师应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商业世界紧密相连,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商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商科专业VBSE教学强调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度契合,促进教育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二、VBSE视角下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存在固有边界,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阻碍了学生跨界融合能力的发展。许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学生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习体验。即使某些课程标榜为“跨学科”,但其实际内容往往是多个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非有机整合,妨碍了学生深入理解复杂的商业问题。
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授课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虽然已被部分采纳,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足以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或挑战。
(二)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的不足
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然而现实中这两方面存在显著的不足。高校里具备跨学科背景和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商科专业教师相对匮乏,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上存在不足,难以胜任跨学科教学的要求,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些高校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方面投入不足,难以构建相应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学习资料、实践机会和业界指导。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削弱了教育公平性,使部分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处于不利地位。
(三)学生参与度与实践机会的不足
商科专业的许多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互动性和参与性不强,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对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实际应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
尽管一些高校尝试模拟商业环境或与企业进行合作来提供实践平台,但是这些机会往往局限于少数学生,或者存在形式化、缺乏深度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仍然很难获得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实践机会。而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途径,也面临质量参差不齐、相关指导和监管不充分的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将学术理论与实际工作需求对接时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在实践中有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VBSE视角下商科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1.构建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
教师要先系统性整合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商科专业壁垒,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形成连贯、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设计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思政目标为导向,围绕创业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展开,确保学生增强典型任务解决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沟通谈判能力、方案制作能力、企业管理全局观、团队合作精神、风险与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然后,教师要进行科学排课与实训安排,遵循企业运营特点,采用轮动搭配、混合编排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排课,确保各专业间协同配合。为便于学生全面理解VBSE实践内容,教师将实训调整为时长2周、共计80个课时的集中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分为5个模块23个项目,涵盖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税务等领域,既巩固旧知,又引导学生体验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2.引入项目制与案例教学法
第一,采用双师主导与多元教学法。商科专业采用双师共同主导执教的方式,结合现代教学技术,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法、任务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学生辅助教学法、专题讲座、游戏、翻转课堂、校园科研课题模式、创业大赛模式等教学手段,营造生动、互动、实效性强的课堂氛围。
第二,进行项目制学习与实战演练。教师将实际商业项目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组建跨专业团队,模拟企业运营全过程,从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编写、项目路演、资源筹措到项目落地执行,全程参与并承担相应角色的职责。学生在项目制学习中,不仅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提高团队协作、项目管理、问题解决等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开展案例教学与反思讨论。教师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成功或失败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案例背后的商业模式、市场策略、创新要素、风险控制等因素,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复盘等形式,促使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及商业敏感度。
(二)强化师资建设,整合教学资源
1.培养与引进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
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育培训、学术研讨、企业实践等活动,构建教师跨学科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校还要鼓励教师攻读相关跨学科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进行跨学科研究,拓宽教师学术视野和知识领域,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教师交流与访学机制,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要优先考虑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或实践经验的候选人,如经济学与信息技术交叉、管理学与法学融合等。
2.建立跨学科教学资源库与共享平台
高校应汇集各类跨学科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经典教材、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政策法规、企业案例、视频教程、在线课程、模拟软件等。资源库内容覆盖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同时注重资源的新颖性、实用性、前沿性,确保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开发或引进功能完善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实现资源的分类检索、在线预览、下载使用、评价反馈等功能。教师可以便捷上传、更新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学习所需资料。高校应与行业组织、企业、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一手行业资讯、企业实践案例、政策解读等独家教学资源。
(三)重视实践教学,搭建实践平台
1.设计跨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教师应结合商科专业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计一系列跨学科交叉的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竞赛、商业模拟挑战赛、创业训练营、企业咨询项目、社会创新项目等,要求学生跨专业组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商业问题,提高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能力。另外,教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如设置课程项目、学期课题、毕业设计等环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师在课程中嵌入实践活动指导,如项目选题、方案设计、进度管理、成果展示等,确保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相互促进,增强教学效果。
2.建立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基地应具备真实的商业环境、丰富的实践项目、专业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机会。高校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并支持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为其提供科研经费、场地设备、技术指导等支持。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VBSE是一种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模拟真实商业环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创新,拓展实践平台,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商科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杨,蒋银娟,欧朝敏.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1).
[2]牛韵星.“双创”视角下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23(12).
[3]李群.专创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规范化教学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2(18).
[4]黄国鑫.创新创业视角下的教学重构:以高职包装设计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23).
[5]王娜.系统论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4).
[6]胡锦霞.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2).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VBSE的商科跨专业双创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2-0311。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