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作者: 孙豪 董金梁 水永江

工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0

摘要:文章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工学一体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工学一体模式下实训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学一体模式;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亟待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工学一体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本文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探讨工学一体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实训基地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学校纷纷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和投入不同,导致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的实训基地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可见,当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需要得到改进。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主要以单一学科为主,缺乏跨学科综合性,难以满足现代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传统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常常缺乏对实际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导致建设出来的实训基地与实际应用场景脱节,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二、工学一体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工学一体模式的理念与特点

工学一体模式是一种将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实践性项目、工程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工学一体模式的特点包括注重实践性教学、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倡导问题导向学习、重视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等。

(二)工学一体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势

第一,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操作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第二,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工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注重项目驱动和问题解决,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并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有效沟通和协作。第三,推动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产业界提供实践场所和人才培养基地,能有效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案例分析

(一)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人才缺口较大,其安全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时间提出了很高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及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配置等方面得到了持续优化。

(二)建设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开展技能鉴定、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信号工、列车司机)等技能竞赛的基础。同时,先进的实训基地条件可以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教师逐步掌握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技能,打造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目标与预期成效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推进产教研结合和工学交替,对接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岗位和专业技术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小组通过拆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分阶段对建设内容进行验收,逐步形成工学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分阶段建设内容及进度如表1所示。

(四)实施过程与建设成效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小组申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项目初,聘请企事业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证,采购程序规范,价格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实施小组与企业专家多次商讨技术细节,充分考虑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与现代制造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所使用的设备均为当前地铁运营中实际使用型号。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由站台站厅实训区、道岔实训区、车站控制实训区、网络化三维交互实训区组成。站台站厅实训区主要用于对售检票人员、站厅监控人员、票务人员等作业能力的实训,配备地铁售检票、屏蔽门等硬件设备,并通过科学的课程编排和组织满足地铁车站售票员、值班站长、站务员等岗位作业能力的实训。车站控制实训区以城市轨道交通真实车控室为依据,主要配置了综合后备盘、车站级列车自动监督系统工作站、车站级监控工作站、车站票务工作站、闭路电视工作站以及广播等设备,实现对车站设备的监视、控制操作。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如下。第一,制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技能人才培训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经专家充分论证,课程体系已初步实现工学一体的基本要求。轨道教研室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已完成车站设备、票务管理、行车组织、应急处理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完成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概论2门专业课的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参与省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聚焦行业典型,成功申报专利2项。第三,完成所有实训课程的实训工作页编写工作,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行车票务综合实训2门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第四,一体化教师比例达到90%,2名教师获评“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评“江苏省技术能手”,学生高级工考工合格率达到95%,建立2个校外实训基地。第五,与地铁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并参与核心课程的资源开发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目前,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学生、教师和行业界的好评。通过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率、就业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工学一体模式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合作

在加强与地铁企业合作方面,职业院校可以采取更具体的策略和路径。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项目、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职业院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职业院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职业院校可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师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交流活动,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项目,提升其专业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

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应用项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虚拟仿真技术、远程实验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实践教学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体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36).

[2]龙讯.互联互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室的建设[J].科技风,2023(17).

[3]沈亦宽,戈秀龙,李廷.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室建设方案探索[J].新型工业化,2021(12).

[4]王坤,杨普,黄鑫,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探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

[5]王楠,吴国伟,祁文洁.《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0(12).

[6]周锐,赵宇航,林亦楠,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2).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工学一体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项目编号:JT2022YB359。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