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金融文化融入财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作者: 尹中汇

摘要:文章结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特色案例,分析在财经类高等院校中整合红色金融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将红色金融文化融入财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即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相关特色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活动的思想深度,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关键词:红色金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红色金融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其蕴含的红色金融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巩固和加强财经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金融业的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财经类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应进一步提高红色金融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中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3年7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成为全国首个红色金融育人联盟会员单位,其有义务也有责任将红色金融文化教育贯穿金融人才培养全过程。财经类高校探索如何将这一文化精髓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对激发学生学习红色金融文化的兴趣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红色金融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红色金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激励中国金融学子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长期以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主动挖掘红色金融文化资源的教育潜力,致力于将这一文化元素整合到在校学生的专业课程中,通过强化课程中的思想教育,突出红色金融文化特色,可以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魅力。

(一)聚力课程思政建设

近年来,财经类高校普遍重视课程思政的发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旨在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通学科壁垒,各类课程都能承担起育人职责,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效应。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增强高校培养全面人才的能力。财经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还要激发和调动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财经类高校课程体系体现出思政色彩和思政元素。

财经类高校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财经专业特色,而且要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直以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强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多名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金融学课程和金融市场与机构课程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与当代金融课程获批河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为了上好每一节课,用好每一个思政元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金融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入融合。比如,在“货币政策”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引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独立统一货币制度的艰难历程,同时从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鲜活案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在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财经类高校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熟知金融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开设红色金融文化课程

财经类高校是为我国输送金融、经济、管理等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大部分财经类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开设红色金融文化相关的课程,甚至在教材中也缺少红色金融文化与革命精神的内容。因此,财经类高校应积极开设与红色金融文化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深入理解红色金融文化。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熟知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金融文化,将地方红色金融资源和红色金融文化课程密切地融为一体,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金融博物馆、历史长廊等,以有理有据的事实进行红色金融文化的教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领导和教师曾多次带领学生参观中原金融博物馆,馆内有专门的中国金融史展厅。在参观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驻足观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时代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我国金融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学生纷纷表示,要传承好金融前辈埋头苦干、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争取早日为金融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红色金融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中课外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对培养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育人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将校园生活与社会环境相融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教学活动:2023年暑假期间,院长带领学生参观中国保险博物馆等金融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透过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的金融发展及货币金融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学生到贵州实地考察金融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参观遵义会议期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实地见证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在货币金融理论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成果;部分学生到商丘宁陵县调研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果,在调研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出台的金融政策的显著成效。

(一)参与红色金融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多元化社会实践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活动不仅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渠道,还是自我成长的关键平台。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开阔眼界,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提高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实现空间,然而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与社会接触有限,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认知不足,实际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财经类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促进个人成长。比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组织与红色金融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访问革命老区、参与红色金融主题的志愿服务和调研等,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艰辛历程,这有助于他们坚定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二)共建红色金融育人基地

财经类高校可以联合红色革命老区、博物馆等具有红色金融文化底蕴的单位共建红色金融育人基地,不仅能拓宽教学题材,丰富育人内容,还能创新教学形式。财经类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瞻仰、考察、调研红色金融育人基地,激发学生学习红色金融文化资源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历史,以强烈的代入感去感受革命先辈们在各种挑战面前所展现的崇高品质和英勇精神。比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与中原金融博物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之一)共建“红色金融馆专区”,帮助学生认识新金融、理解新金融、实践新金融。红色金融馆专区通过图、文、光、影组合和实物呈现,以时间为轴、以地点为单元,系统展现我国红色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历史,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们为红色金融不懈奋斗的光荣事迹,亲身感受红色金融先辈们筚路蓝缕、无惧牺牲的伟大豪情,激励学生传承红色金融血脉,汲取奋进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三、红色金融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主要指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财经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的摇篮,应将红色金融文化资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既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内涵,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金融教育。

财经类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金融文化活动,如根据学生喜好适时开展以红色金融为主题的班会、艺术作品展览、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同时各级党团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金融革命遗址学习参观,开展红色主题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中国金融发展史,感悟红色金融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力量。

比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召开了以“传承红色金融基因  飞扬青春报国梦想”为主题的班会,教师从百年红色金融的发展进程和历史脉络维度出发,讲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展现的伟大建党精神和建立的丰功伟绩,激励学生以金融先驱为榜样,发扬红色精神,汲取红色精神营养,为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教师还要求学生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青春使命,传递好先辈们手中的火炬,点燃“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火种,照亮“为民族复兴”的奋进道路,努力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四、结语

红色金融文化是财经类高校重要且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是深化财经类学生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依托,为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和坚强的精神支柱。财经类高校应立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持续深耕挖掘红色金融教育资源,创新红色金融文化教育模式,以推进红色金融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努力培养社会所需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惠民.红色金融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财经类专业思政课堂的路径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

[2]石玥.红色金融文化助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

[3]董一冰,曹靖悦.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

[4]曾春妹,李金艳.高校思政元素与教学设计融合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7).

[5]肖凯强,税正伟,梁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路径探析:以驻南充市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

[6]苏新乐,郑福雪.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路径研究[N].河南经济报,2024-03-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