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困生学业困难度评价模型和实证分析
作者: 黄建宁
摘要:为了评估高校学困生学业困难的程度,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大学生学业困难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通过计分问卷调查和模型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的“学业困难”,并提出了高校学困生学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目标规划和学习习惯不好。
关键词:高校;学困生;评价模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精英化和大众化的过程,目前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在教育规模和在校生数量屡创新高的同时,因入学时基础和自我管理等各方面能力不同,许多大学生因学业原因被降级甚至退学,学业困难学生群体不断扩大。如何快速地了解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并管理和转化学困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困生的内涵和成因
关于学困生的定义,目前学界说法不一。国内学者黎春虹、屠雯静指出,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校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面临学业警示、延长学年甚至退学等现象, 导致完成不了正常学业的一个目标群体。对学困生引入量化定义的曲帅锋指出,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学生为学业困难学生:一学年有三门及以上课程不及格,不能按学制期限毕业,入学以来平均学分绩点低于2.0。
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国外学者贝利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没有按照要求完成既定任务。国内学者邱杨、王辉提出造成学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与学习行为,只要改变对学习的认知,矫正错误的行为,可实现学困帮扶。房海宁提出了影响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因素有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
由此可见,当前对学困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的寻找和分析上,少有涉及量化分析和整体评价各学困生学业困难程度大小的研究。
二、高校学生学业困难度评价模型
(一)学业困难度评价指标体系
学业困难度是衡量大学生学业困难程度大小的一个变量。结合层次分析法,评价高校学生学业困难度的指标体系可分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最顶层为目标层,只有一个一级指标:学业困难度。第二层为准则层,对应5个二级指标。对准则层的指标再进行细分,得出第三层为指标层,含14个三级指标。由这三层最终构建出学业困难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指标说明
因本研究调查的是学生的学业困难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底”,所以部分指标的考查是以“底线思维”设计和考量的,与全面考查不同。
第一,专业偏好,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情感倾向和认知。具体的观测指标有“专业情感”和“专业认知”。专业情感是指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可以是很喜欢、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不喜欢等。专业认知仅指对专业未来从事何种工作,毕业需要考取哪些证书的了解。
第二,大学规划,是指大学生大学期间的目标规划。大学规划只考虑最基本的两个指标,分别是“毕业规划”和“课程最低目标”。毕业规划指毕业时的打算,课程最低目标是指学生对大学课程的自我要求。课程目标的“底”定得越低,发生学业困难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学习习惯,是指大学生的惯常学习行为,可从课前习惯、课中习惯、课后习惯和课程知识获取的方式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解。前三个指标仅指喜欢和不喜欢的课程,即两个极端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听课、课后复习情况,该指标考查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是否多样。
第四,生活境况,是指大学生当前的生活条件和状况。教师可从社团兼职数、人际关系和月均生活费等方面考量,目的是了解大学生是否存在生活上的困难。
第五,学业现状,是指大学生的学业实际情况,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业处境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可从挂科门数、自我归因和帮扶需求等方面考查。成绩归因是指自我分析寻找影响当前学习成绩的原因,考查的是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三)指标的量化
指标层的很多指标不是数值型的,如专业情感需要转化量化。具体量化按照下面几步。
第一,假设学业困难度满分值为 _____________ ,为最低分。
第二,设准则层的第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
=1,2,…,5,其下的第 个三级指标权重为 _____________ 。则 _____________ 是各二级指标对应的满分值,_____________ 是各三级指标对应的满分值。其中, _____________ =2,2,4,3,3。
第三,按照三级指标对应的满分值 _____________ ,本研究编制了各指标对应的问卷题目。一个三级指标至少编辑一道题目,若某指标对应编辑了多道题,则这些题目的分值之和需与该指标的满分相等。
第四,举例,如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则“专业情感”指标的满分 _____________ ,教师可以编辑如下一道5分的单选题,量化“专业情感”指标:对所学的专业,你是( )
A很喜欢 B较喜欢 C一般 D不太喜欢 E不喜欢
选项分值可依次设定为5、4、3、2、0,若学生选D,则该生的“专业情感”指标得分为2。
(四)学业困难度评价模型
第一,设 表示第 个学生的学业困难度得分。分值越低,表示学业困难度越大,其中
1,2,…。
第二, 设表示第 个学生的第 二级指标的实际得分。 表示第 个学生的第 个二级指标下的第 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则第 个学生的学业困难度 分_____________ 。
三、实证分析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本研究设定14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按照上述学业困难度评价模型和指标量化的方法,设定 _____________,用 乘以上述表格中各指标的权重,可得指标层各指标的满分值。笔者根据各指标的满分值,设计各指标相应的计分问卷题目,利用问卷星向江西高校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获得相应的数据。
(一)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314份,有效问卷1295份。其中非学困生问卷数1248份,学困生问卷数47份。具体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学业困难度平均分统计,如表3所示。
第二,学困生与非学困生二级指标平均分统计,如表4所示。
由表3可知,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平均分具有明显差异,说明本研究的模型和量化的问卷是有效的。从表4可知,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在专业偏好、大学规划、学习习惯、生活境况和学业现状这五个维度中,除了“学业现状”之外,平均分差异较为显著的是“大学规划”和“学习习惯”,说明没有做好规划、没有明确目标等不良学习习惯是造就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二)帮扶策略
第一,举办大学生目标规划讲座,分析当下和未来就业情况。高校可举办大学生目标规划讲座,请专业教师或优秀毕业生讲授经验,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业途径和可能从事的职业。
第二,建立优秀朋辈传帮带体系,一对一帮扶,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其完成日常学业任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让学优生传授个人学习经验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对一帮助学困生答疑解惑,让学困生更易接受。
第三,定期了解、关注学困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做到及时提醒和纠偏。好习惯的养成是不容易的,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努力。因此,高校教务处、学工处、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协同“作战”,经常关注学困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和生活状况,包括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和监督,防止学困生脱离正常学习轨道。
第四,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关心、关爱学困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困难与挫折,但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与勇气。学困生因多门课程不及格,心理上有较大压力,容易自暴自弃。因此,高校和家长应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给予学困生必要的鼓励和支持,让其明白学校和家庭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困难与挫折也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并坚持,一定能克服。
参考文献:
[1]黎春虹,屠雯静.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的探索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9).
[2]曲帅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3]孙建.国外高校学业危机研究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4]邱杨,王辉.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高校学困帮扶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励学计划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11).
[5]房海宁,马贝贝.基于扎根理论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成因评估模型与帮扶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YB258。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