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路径
作者: 孙曼曼 崔素丽
摘要:文章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梳理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构建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进而总结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路径及其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计算机类课程
一、课程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计算机应用入门的通识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熟练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操作,包括文本录入、基础排版、图文混排、长文档排版、表格制作等;熟练掌握Excel操作,包括电子表格的制作和排版、数据统计与分析等;能设计制作主题突出、界面美观的演示文稿;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培养信息素养。
二、挖掘并梳理思政元素
笔者身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烂熟于心,并积累了一定的思政育人资源,在此以思政元素为主线,梳理并重构教学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三、构建教学模式
笔者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构建新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把网络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融会贯通到每一个阶段,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具体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丰富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知识点中,并贯彻教学活动全过程,慢慢渗透应有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教学实践
本轮教学实践采用新构建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课程为载体,在2021级1班中开展教学实践,实践周期为一个学期。由于实践周期较长,在此选择典型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具体如表2所示。
五、教学效果分析
从三个方面分析本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一是过程化考核成绩,二是期末实践考核成绩,三是调查问卷。过程化考核成绩由雨课堂中的考勤成绩(占比10%)、雨课堂中的课堂表现成绩(占比50%)、超星中的作业成绩(占比40%)构成。期末实践考核成绩是在期末考试时组织学生完成的综合性实践项目成绩。调查问卷则是调查本轮教学实践中融入的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将本轮教学的过程化考核成绩与上一轮教学的过程化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学生在出勤率、课堂表现成绩、作业成绩方面均有提升。将本轮教学的期末实践考核成绩与上一轮教学的期末实践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5分,且作品的质量、美观程度都有很大提升。
六、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路径及其作用
首先,确定建设目标;其次,整理思政案例;再次,丰富思政素材;最后,开放资源库。思政教学资源库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为同专业教师提供共享案例和资源,配合新型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可以提升思政教学效果。目前,思政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各任课教师不断补充、更新与修正,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联动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黄俊,金叶英,季燎原.多维视角下的高校“专业思政”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0(9).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单位资助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西藏班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途径研究”,课题编号:XZJYKT621041。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