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策略在IRF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彭琳 郭锦辉

摘要:交际策略是避免话语交际中断的一种语言运用方法,文章运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IRF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对一堂阅读课中师生交际互动下的话轮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三种互动表达中,师生常用的交际策略,以及使用该策的效果。

关键词:交际策略;IRF外语课堂教学模式;阅读课

辛克莱和库尔哈德在对外语课堂话语观察中发现,外语课堂教学有着固定的教学步骤和高度统一的组织结构。他们从中总结出一套外语课堂的主导教学模式——IRF模式,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该模式是课堂师生话语交际的一种交互模式,也是师生常用的一种会话结构。在IRF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交际环境,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学生的随即回答和教师根据回答给予的反馈评价,都是一步步的话轮转换,是师生的话语交际过程。

在外语课堂中,由于学生和教师运用的话语是中介语,不是目标语,在交际互动中不能准确表达其意图,所以教师和学生需要运用一定的交际策略,以弥补中介语的不足。在二语交际过程中,塔罗内阐述了交际策略的交互性定义,认为交际策略是语言使用者不能充分传递个人想法时运用到的有意识的策略。笔者将交际策略分为提问交际策略、回答交际策略、反馈交际策略,并进行详细阐述。

一、交际策略的分类

在教师提问环节,胡青球通过课堂观察归纳了教师的提问技巧,即追问、链接、重复、简化、解释、分解。这六个提问技巧是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所运用的课堂提问交际策略。

在学生回答环节,学生需要使用一些语言交际策略弥补英语语言表达的欠缺。塔罗内从交际功能的角度出发,将交际策略分为五类:第一,转述,包括近似、造词、迂回。第二,借用,包括母语直译、语言转换。第三,规避,包括规避话题、放弃内容。第四,求助,包括提问、要求解释、重复。第五,模仿和手势语。

在教师反馈环节,王蓉归纳出教师常用的交际策略:简单认可,简单认可并做总结或评价,简单认可并追问,重复或重述并做简单认可,重复或重述并做补充或评价,重复或重述并追问,使用插入语或语音变化,等等。

本次研究简要介绍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在交际策略领域的分类,他们分别侧重师生互动的不同话语阶段,并在其研究领域观察和总结交际策略的使用。但是,很少有学者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这三个话语阶段进行分析。因此,笔者以一堂IRF模式的阅读课为例,分析教师和学生是如何运用交际策略达到交际目的的。

二、交际策略在IRF外语阅读课上的案例分析

笔者以一堂大学英语阅读课为例,素材主题是巧克力的历史,该阅读课的组织模式符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IRF模式。下面,笔者选取读前、读后的两个阅读片段分析交际策略的使用。

(一)阅读前师生交际片段分析

阅读前,教师在演示文稿上展示一棵树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种类的树?”有的学生回答:“这棵树的种子是巧克力的种子。”此时,教师给予了肯定,并继续追问:“那么,巧克力种子的名字叫什么?”全班一片沉默。为了使交流不中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巧克力种子的学名。一分钟后,第一小组学生主动回答说:“老师,我们在网络上找到了答案。巧克力的种子叫可可豆。”教师说:“非常好,这棵树上结的种子是可可豆。那么,这棵树是什么树呢?”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可可树。”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教师继续追问:“你们都很聪明,那么请你们根据这张可可树的图片,预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有个女生抢答道:“可可树,可可豆。”教师予以肯定:“你的角度是正确的。其他学生也可以根据她的角度进一步思考。”

在第一话轮中,教师首先询问学生图片中树的品种,学生因为不清楚树的品种,所以没有说出直接答案,而是使用话题规避、迂回的方式进行回答。在第二话轮中,教师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继续提出相似的问题。在此轮回答时,学生因不知道问题答案而选择保持沉默的策略。在第三话轮中,教师采取等待并鼓励学生继续回答的策略,又重复了一遍问题,教师使用了提问交际策略中的重复策略,使学生再次明确问题。在第四话轮中,教师重复答案,并给予了积极的反馈,然后提出了相似的问题继续追问。同时,为了使交流不中断,教师使用了追问策略。在第五话轮中,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并且让学生根据回答预测阅读文章,教师使用了提问交际策略中的链接策略,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而且补充了学生的思考角度,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此外,在交流互动片段中,教师使用了分解的交际策略,把大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以更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

(二)阅读后师生交际片段分析

在文章结尾段,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巧克力包装精致,味道甜美,食用巧克力会使人精神焕发,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多购买巧克力吗?”根据这个开放性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巧克力是有益的食物还是有害的食物?”此时,全班沉默了,只有一个学生小声说:“有益的食物还是有害的食物?这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听到后,立即回答:“我的意思是说,巧克力对人们的健康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一个学生立即回答:“我认为巧克力是有益的食物。”教师随即追问:“你的观点很新颖,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这个学生回答:“因为吃巧克力会使人产生恋爱的感觉。”全班学生大笑起来。教师立即给予反馈:“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吃巧克力会使人释放身体中的内啡肽,这种物质会使人感到高兴,产生幸福的感觉,就像恋爱一样。”教师解释完后,提醒这个学生刚才的回答有中式英语的感觉,语序需要调整。之后,教师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有什么看法吗?”一个学生回答:“吃巧克力不益于身体健康。”教师追问:“不益于身体健康?为什么?”这个学生继续回答:“因为巧克力含有大量的糖,吃巧克力会使人变胖,所以它不益于身体健康。”教师称赞道:“不错,过量地吃巧克力是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当我们想吃巧克力时,要适量吃。”最后,教师提醒这个学生语序表达也是中式英语。

在第一话轮中,教师在阅读后询问学生巧克力是一种有益的还是有害的食物。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不明确回答的方向。为了使交际继续进行,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要求教师重新解释问题,此时,学生使用了求助的交际策略。在第二话轮中,教师再次缩小问题范围,改问巧克力对人的健康有益还是有害。在教师反馈环节,教师使用了“插入语”进行启下,并且使用了“简化”提问交际策略。学生对此进行回答,认为巧克力是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在第三话轮中,教师在反馈时重述学生回答后的关键词,给予了积极反馈,并继续追问。学生回答巧克力会使人产生恋爱的感觉,但是学生的回答语言简单,呈现出母语思维,使用了借用交际策略中的母语直译。在第四话轮中,教师在反馈时简单认可,并做了积极评价,还补充了学生这种回答的原因,然后继续追问相似的问题。另一个学生再次回答,他认为巧克力是对健康有害的。在第五话轮中,教师在反馈时再次重述回答的关键词,并继续追问原因。学生给出回答,运用了母语直译的交际策略,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并且做了总结,此时,教师运用了简单认可并做出总结的反馈策略。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根据对以IRF为基本组织结构的阅读课的两个师生交流片段,分析了交际策略的使用,总结了在教师提问环节,教师常常使用以下策略:第一,追问策略。通过连续追问相似的问题,希望学生开拓思路,提供更多相关细节信息。第二,重复策略。对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多次的重复问题可以使学生精准回答,避免模糊。第三,解释策略。教师对学生无法把握的抽象或宽泛问题给予解释,避免交际中断。第四,分解策略。教师将大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以接近学生的发展水平。

在学生回答环节,学生在交际困难时常常使用以下策略:第一,转述策略,包括近似、造词和迂回。近似策略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策略,被许多低水平学生使用。第二,借用策略,包括母语直译和语言转换。由于回答问题的即兴和瞬时特点,学生的第二语言偏口语化,所以语言呈现中式思维,使用的是母语直译的策略。第三,规避策略,包括规避话题和放弃内容。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或已有的背景知识不足时,常常选择规避和放弃话轮。第四,求助策略。学生常常向教师、同学,甚至网络寻求帮助,使交际继续进行。

在教师反馈环节,教师常常使用以下策略:第一,简单认可并做总结或评价、简单认可并追问的交际策略。教师的反馈性评价并不仅仅是肯定或否定,更多的是给予此种评价的原因,并做进一步追问,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语言能力。第二,插入语策略,教师使用插入语的主要目的,是使话轮转换更加流畅,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等待或鼓励学生继续作答的交际策略。在学生选择规避话题或放弃交际时,教师给予的反馈不是直接呈现答案,而是允许学生寻求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三、教学启示

国内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基本上呈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IRF模式,该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交际互动中,为了使交际不中断,交际策略的使用必不可少。但是,受到重分数、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主要关注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为此,教师需要有目的地提高使用交际策略的意识,尽可能提供真实情境,使语境自然化。同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反馈,减轻学生交流互动的心理负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自信、交际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永东.用IRF模式对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肖德法,向平.交际策略与PETS口试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

[3]王莉梅.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教学与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4).

[4]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5]刘乃美.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5(3).

[6]王蓉.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交际策略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0).

[7]江韦姗.外语课堂话语第三话轮对学生话语输出影响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1).

[8]依兰,刘红达.IRF模式在英语阅读课程任务型教学中的渗透[J].海外英语,2017(23).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