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动”起来
作者: 王玉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注重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文章分析了初中地理活动教学情况,指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教学;教学策略
地理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了解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虽然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但是学生普遍不重视地理学习。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活动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作用有限。而各种类型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在不同类型的地理活动中,学生可以灵活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让学生多方面地了解地理知识,极大地开阔视野。活动的多样性可以确保学生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展活动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查报告,让学生充分融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发展;教师可以播放地理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奇观异景,了解地球环境,了解自然发展规律;教师可以讲授中国地理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活动教学不重视
部分教师对活动教学不重视,对活动教学的界定也不准确,没有意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忽视活动教学的开展。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教师应提高对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地把活动教学与地理教学融合在一起。
(二)教师开展活动教学的组织能力不强
活动教学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求极高,部分地理教师对活动教学的界定不明确,导致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活动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因为部分教师组织能力不强,导致活动教学没有顺利开展。在制订活动教学目标方面,部分教师经验不足,设置教学目标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活动教学没有达成教学目标。
(三)活动教学开展频率不科学
教师要尽量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设置活动教学的频率,不能开展过多,也不能开展过少,灵活有趣的活动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活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在开展教学时,部分教师对活动教学的界定不明确,导致活动教学的开展形式过于单一,活动的设置仅仅局限于游戏,这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极为不利。为了使活动教学更加丰富精彩,教师要积极了解活动教学的各种形式,引入趣味阅读、探究讨论、小组比赛等,使活动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初中地理开展活动教学的形式
(一)班级地理知识竞赛
地理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地理知识竞赛。如在讲解三四章左右的地理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开展与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竞赛。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这几章节的知识点,编制一套卷子,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得分最高的小组即可获得教师精心准备的小礼品。这样的知识竞赛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二)思维导图大赛
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不仅要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知识点,还要做一些创新,增加思维导图的观赏性。思维导图是集中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要积极宣传思维导图对记忆知识的好处,让学生自觉养成制作思维导图的良好习惯,助力初中地理教学顺利开展。
教师还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绘制大赛,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每当教完一个章节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让学生添加具体内容,主动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同时,教师应给予参加的学生加分,并奖励得分高的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个活动角,展示每次思维导图绘制大赛中表现优秀的小组的制作成果。
(三)分享喜爱的国家和城市
在课堂上,地理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分享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演示文稿,也可以是视频。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也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国家,有效开阔视野,增加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是一个人文学科,除了分析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之外,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生活在这块地域上的居民。教师通过这种分享形式,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四)撰写观后感
视频教学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观影活动,借助视频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地理学习体系。观影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利用晚自习,播放《海蒂和爷爷》《飞屋环游记》《阿凡达》等影片,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影片中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学习地理知识,拓宽知识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分享影片时,教师一定要选择积极向上、具有教学意义的影视作品。
(五)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主要分析其地形地貌、海拔、气候条件、降水量、风土人情等,然后写一份社会调查报告。
学以致用,学习地理知识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应用,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为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打好基础。实践调查把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能促进学生融入生活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综合能力。
四、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建议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了解这些活动方式,并基于所讲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以“气候”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演示文稿上呈现不同国家的照片,让学生从有限的信息中判断该国家的气候特征。如学生A抽到的题目带有枫叶的国旗,他据此得出国家是加拿大,然后由于加拿大属于北半球,大概率属于温带气候,于是学生A大胆猜测属于大陆性温带气候,然后想到枫叶不属于阔叶性植被,所以就猜测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A有理有据,也做出大胆的猜测和符合逻辑的分析。由此可见,教师采取这样形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升逻辑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改进不合理的活动
在开展每一个活动教学后,教师都要反思该活动教学,做好改进意见的分析工作。任何一个活动的开展,都会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所以教师要积极分析每个活动的开展情况,找到不合理的环节,保证在下一次的活动开展时杜绝同类问题的出现。
如在开展观影活动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没有从地理知识的角度欣赏电影。那么,在遇到有关地理知识的片段,教师应暂停播放,并针对影片中涉及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又如在举办思维导图大赛时,部分小组的学生不齐心,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间关系处理的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工作。
(三)进一步挖掘教材
地理教材是地理知识的集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思想观点。现阶段,初中地理教材的侧重点在建筑上,但是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如教师可以以“我国为何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是基于环境因素、民族风俗、饮食习惯?”为主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寻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积极整合地理教学与网络资源
当前,地理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上有一些对教学开展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予以采取。如在介绍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时,网络上的一些动画可以直观地传递知识点,教师应该积极整合这些资源,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了解活动教学开展的形式与教学策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模式讲解知识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长明.初中地理课堂实践活动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
[2]林荣斌.活动教学: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J].中学教学参考,2021(22).
[3]朱红梅.让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动”起来[J].祖国,2018(9).
[4]范鹏飞.浅析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分析与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
[5]张冬梅.浅谈初中地理“活动”的特点及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6).
[6]郭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19(9).
[7]王静.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活动教学艺术[J].学周刊,2018(23).
[8]朱少庆.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分析与建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
[9]唐斌.初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法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
[10]李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4).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一中学泰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