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困境及建议
作者: 冯小兵
摘要:在当前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阶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县域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及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文章从特定区域研究入手,分析当前县域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9日的一则新闻报道提到近年来“县中塌陷”现象,引发社会持续关注,并且引起了全国两会的关注,有政协委员在谈及这一现象时提到:“县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寄托着乡村老百姓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最后期望,县中‘塌陷’了,也就打碎了老百姓最后的‘教育梦’,建议全面振兴县中教育。”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基层教育者,笔者深感这一现象对国家当前所关注的东西部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扶贫影响深远。文章以宁夏某县城高中教育发展为例,研究县域普通高中当前的发展困境,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一、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困境及其影响
笔者从近10年宁夏某县中考成绩和县域高中录取情况相关数据入手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参加中考学生基数较大,整体生源较为稳定;二是文化课500分以上学生人数整体呈减少趋势,降幅较大,2011年至2015年占比10%以上,最高为2014年12.86%,2016年至2020年降幅较大,最低值为2019年的4.98%;三是文化课500分以上学生在县域高中就读人数较少,占比降幅较大,其中2018年只占同期500分以上学生总数的9.52%;四是县域普通高中文化课分数线下降幅度较大。
如表2所示,根据2021年中考录取情况,县外高中总共录取538人。其中前1000名学生中,有532名学生被县外高中录取;前500名学生中,有351名被县外高中录取;前300名学生中,有230名学生被县外录取;前100名学生中,有88名学生被县外录取。县域高中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生源大量外流。
生源是关系到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生命线,就学校而言,生源质量下降会带来优质教师外流,办学质量难以提升,学校声誉不断下降等问题。同时,县外就读学生无法享受国家高考照顾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就像文章开头所引用的“打碎了老百姓最后的教育梦”,加重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
二、县域普通高中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县域普通高中办学经费投入不足
县域普通高中处在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区域,长期以来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起点低、基础薄。尽管自治区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拨付一定的公用经费,但县域高中办学经费仍然严重不足,直到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才落实生均1050元公用经费。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以及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扩大等因素,普通高中资源紧缺的问题不断突出。
(二)政府公共政策失衡,县域普通高中师资不足
近年来,国家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和乡村教师待遇,但是在高中学段教师待遇及业务培训方面投入较少,致使县域普通高中师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待遇低,区域内收入差距大。同等条件下,县城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工资高于高中学段教师,乡村教师工资高于县城教师工资,地级市高中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县域高中教师工资。二是职称评定难。地级市教师评定中级职称年限为5年至6年,乡村教师评定中级职称年限5年至7年,而县城教师评定中级职称年限为11年至15年。三是外出培训少。近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师资紧张,高中学段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教师教学思想得不到更新。四是县域高中数量少,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研活动主要以学校内部组织为主,跨校及跨区域教研活动开展少。五是政府公共政策失衡,致使当地教师编制超出核定编制,义务教育学段教师超编,普通高中学段教师严重不足。
上述五个方面直接导致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大量外流到省会城市、地级市,且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普通县域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巨大。同时,教师培养滞后,教师队伍建设出现断层,教师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学校办学条件受限,缺少有效激励机制
县域普通高中经费紧张,即使部分学校想方设法争取各方支持,但由于县域普通高中规模普遍较大,管理成本高,这些支持仍然是杯水车薪。同时,由于经费问题,学校无法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无法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生源质量下降,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如表3所示,宁夏某县中考文化课成绩近10年来下降严重,2018年至2020年文化课500分以上学生相较之前下降近50%,极大影响了县域普通高中生源质量。
另外,近年来优质生源大量外流,也是县域普通高中生源差的主要原因。以2018年中考录取为例,全县文化课前100名学生中,96名学生外流;文化课前300名学生中,277名学生外流;文化课前500名学生中,459名学生外流。
(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
2022年,宁夏将全面实施新高考,开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选课走班模式的实施,将对学校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带来很大冲击,使当前深陷困境的县域普通高中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是学生具有选课自主性,导致每届学生选课人数不定,每年学校都会出现师资的“潮汐现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二是学校课程开发要求高,课程管理难度大。根据新课程要求,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除了开设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外,还要自主开发学科性、实践性选修课程,这对学校师资要求高;三是新课程实施后,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教学物理空间管理均给当前县域普通高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破解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困境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城乡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从历年中考文化课成绩来看,义务教育学段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义务教育学段教育督导,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学段育人方式改革,多措并举提升义务教育学段教育质量,彻底扭转中考成绩差的现状,为学生高中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经费投入
第一,当地政府应加强普通高中经费投入,建设和更新教学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第二,当地政府应增加教师培训经费,创造外出培训交流机会,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普通高中教学资源建设。
(三)提高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待遇,缩小高中教师收入差距
当地政府应统筹区域教师收入平衡,提高县域高中教师待遇,缩小教师收入差距,促进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发展。
(四)引进优质教师资源,优化教师结构
“县管校聘”是解决当前县域教师超编,教师资源区域配置的措施,但只能解决高中“缺人”的问题,改变不了“缺教师”的问题,县域普通高中师资存在学历水平低、师范专业教师占比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
笔者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前县域教师超编的背景下,一是要保障普通高中教师引入渠道的畅通,强化普通高中学校引进教师的自主权,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二是倡导高中学段教师学历晋升教育,从经济、职称评定等方面支持教师进行研究生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三是在教师招聘引进工作中,增加名校师范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及相关福利。
(五)限制恶性掐尖招生,严禁违规生源竞争
生源是县域普通高中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教育公平的一道重要防线。从文章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当前,县域普通高中生源问题是学校难以逾越的“冰川雪岭”,各级政府应提高重视,制定更严格的“禁止掐尖招生”“不合理违规生源竞争”等相关政策。
(六)建构地区教学研共同体,实施校级联合办学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县域普通高中的统筹指导,促进市、县普通高中协同发展。第一,加强市、县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统筹,建立市、县两级普通高中帮扶联动机制,建构市、县教学研共同体,强化市重点中学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力度,提高县域普通高中教师教学研能力。第二,加强职称评定统筹。根据当前市、县职称评定情况,统筹分配职称指标,破解县域普通高中职称评定难困境,缩小职称评定年限差距;第三,缩小市、县教师收入差距,保证市、县高中教师待遇与岗位工作相一致。
参考文献:
[1]皇甫林晓.我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0(1).
[2]于璇,代蕊华.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困境、机遇与治理路径[J].基础教育,2019(1).
[3]季成伟.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3(5).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六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KT-JC-06-114;资助项目:宁夏第五批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研究。
(作者单位:宁夏西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