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

作者: 侯传久

摘要:初中地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而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为学生带来了地理学习的视觉盛宴和优质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地理知识,还能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分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基于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教师要致力于寻找更优质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高效、高质量的课堂。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综合素养,还要重视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学过程比教学结果更重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怀、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学科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一)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指出地理教学的育人意义,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指明地理学习的原则与目标,让学生从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生活性与自然性出发,深入探究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在遵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以动态的目光看待地理规律的发展变化,全面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而不是孤立地讲授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探究地理知识的结构,辩证地看待地理知识,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间、各地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养成综合思维,灵活思考地理知识对提高综合思考能力、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指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地理知识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等内容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地理区域,从地域关系上分析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学生要以区域认知的素养看待和学习地理知识,养成综合性分析、区域性比较的习惯,形成因地制宜探究各地域发展的意识。

(四)地理实践力

地理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师只有将地理学习融入实践,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地理户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并准备相应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认识世界、欣赏世界的能力。

实践探究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基于地理教材内容,自主探究相关领域,并跳出教材的局限,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系统理解。

二、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一)深挖教材内容,找准问题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理念,所以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将问题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相结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学科承担着为学生启蒙地理基础知识、开阔地理知识视野的重要责任,教师应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灵活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初次接触“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会产生疑惑:“既然地球没有经纬线与经纬度,为什么要人为地创造这些概念呢?”这时,教师可以从生活视角出发,列举举办冬奥会时全球各地观看时间不同、坐飞机“倒时差”、确定海上救援的事故地点位置等现实问题,解答为什么会有时区、经纬线和经纬网等“人造概念”的出现。

又如,在讲授“气候基本特征”时,教师不仅要呈现我国不同地区气候要素的特点,还要拓展气候这一主题,将学生引入“全球变暖”的热点话题,促使学生思考气候变暖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畅谈气候变暖的危害,以及自己能够为改善局部气候作出哪些贡献等。

再如,在讲授“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考察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主题为“调研当地的人们饮食习惯”的课后实践活动,并利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分析:“为何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地域会生长出不同的果实?”通过生活情境化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单元章节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区域地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以综合思维认识地理规律,学习地理知识,将区域认知和整体认知结合起来,分清地理知识的干支,打造系统化、清晰化的地理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以“地球”作为导学篇章,以海陆分布和变迁为后续篇章,让学生客观认识地球的大致面貌。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把地理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由根茎到叶脉的系统学习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师以框架的形式讲解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认识地理知识。在讲授国家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以“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两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板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中国不同地形区或省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从宏观到微观把握全国各地的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科学分析各种环境和资源形成的原因,深化对国家资源与环境的认识。

(三)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部分教师认为地理实践课程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少开展户外考察、社会性调查等大型的实践项目。其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较多,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教学等,都是地理实践课程的好帮手。良好的地理实践意识是学生深度学习地理知识的关键,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和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直观见证海陆变迁的过程,还可以呈现三维模拟动画、火山和地震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海陆变迁”。

又如,在讲授“东南亚”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曾经火爆一时的电影《泰囧》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东南亚等国家的地理优势,规划未来可能出行的路线,畅想一次十年之后的东南亚旅行。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翻阅资料,有助于掌握知识,增强地理实践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当地农作物、农产品和饮食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评价饮食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从而逐步培养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四)灵活设计地理学习评价任务,发挥问题导学教学优势

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与探究性较强,教师应在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设计互动式、游戏式地理学习任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导学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把电视节目《野外求生》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当自己置身于某个野外森林或荒岛时,应该如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当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生存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设计地理课堂问题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以兴趣为教学指引,带领学生遨游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之中。如在讲授“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时,教师可以设计““你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最深的湖泊是哪个湖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山峰”等课外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科学归纳,再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展示研究成果。

在设计趣味教学活动“模拟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组探究“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太阳和地球昼夜交替时,如何让手电筒的摆放位置与现实生活中的太阳相符合?在转动地球仪时,其自转速度快慢与昼夜时间长短有何关系?”这两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举例:“北京与乌鲁木齐同用东八区的区时,通常夏天北京20点已经接近天黑,但乌鲁木齐要在22点以后才能完全日落。这样两个城市同处于一个时区会带来哪些便利和不便?”分析时区和区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独立思考问题。

(五)合理设计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需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专业概念。

以“经纬度”为例,学生有时不能准确掌握经度与纬度的区别。这时,教师可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船舶行驶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船上的人如何辨别方向,陆地上的工作人员如何确定船舶的位置?”进而自然地引出经纬线,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经度线与纬度线的交点即为船舶的位置。教师也可以讲解全球经纬度信息系统,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经度线与纬度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经度线和纬度线的理解。

此外,在设计地理课外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并上网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公茂蓬.浅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

[2]张亭亭.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1(14).

[3]黄颖.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1(27).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祁连山路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