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维度与优化路径

作者: 邹义欢 刘红姣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维度与优化路径0

摘要:“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国家战略。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双一流”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双一流”建设的全局。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亟需探讨的关键议题。本文收集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并对其中师资队伍建设部分进行了文本分析,试图总结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维度和相关建设经验。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打造人才队伍、培育师德师风、改革人事制度三个基本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针对每一个维度的优化提升路径。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2)07-0010-06

2015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由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拉开了我国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的序幕[1]。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进一步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措施[2]。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其实施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出台的这些“双一流”建设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六大方面。而其中的师资队伍同时又是其他五大方面任务的执行者,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方面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而影响“双一流”建设的全局。因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双一流”建设中的关键性一环。2022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3]。已有文献虽然关注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4]、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变迁[5]、师资队伍建设的远景目标等议题。然而,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如何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哪些基本的维度?如何优化和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讨论。

本研究收集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并对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展开分析,试图总结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维度和相关建设经验,同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颁布后,首批进入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共有42所。这些高校相继发布了基于自身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本研究收集到了其中37所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等五所高校的文字资料),并用Nvivo软件对其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部分进行了文本内容分析。Nvivo是美国QRS公司研发的辅助计算机进行质性研究的软件,其特色是能将庞杂的文本数据通过编码装换为节点系统,通过分类汇总和可视化发现材料中的内隐信息。分析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运行Nvivo12中的词频查询功能,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部分的文本进行词频统计,生成“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词语云(图1)。

“词语云”中的字号大小反映出该词或者句子在文本中出现频次的多少,字号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多,反之亦然,其能直观体现特定词语的频次差异。因此从词语云中可以直观看出,人才、队伍、建设、教师、计划、制度等关键词在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及较多,说明这37所一流大学在师资建设过程中关注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视创设优良制度环境,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其次,利用Nvivo软件的编码功能,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由于词语云只能简单统计单个词语的频次,有所缺陷,为了获得文本的内隐信息,需要对其进行编码。仔细阅读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文本,大部分高校都从人才梯队、师德师风建设和管理体制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师资队伍建设,因此确定“建设人才梯队”、“完善师德师风”和“改革管理制度”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每一份文本资料并确定父节点;然后,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分别进行开放式编码和轴心式编码,每编码一次形成一个参考点,关于同一节点的内容分散在多处,则进行多次编码,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共计形成418个子节点。为了进一步发现各子节点之间的联系,确定这三个父节点下的每个子节点,还对子节点的内容进行整合,最终形成336个子节点。之后再展开具体分析。

二、“双一流”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维度及其内容

从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梳理有关师资建设部分的内容发现,各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的表述基本都可以归类到打造人才梯队、培育师德师风、改革人事制度三个方面。因此确立这三个方面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维度,并作为父节点做进一步分析。下面的文本数据分析分别呈现了父节点的总体情况及其各个子节点的内容统计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措施及其维度——基于父节点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从宏观角度了解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师资建设的总体措施,根据对37所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进行逐一编码分析,得出了三个父节点并整理成为父节点编码数值表(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样本中的所有37所高校均提及要打造高端人才梯队,即通过“外重引进,内重培养”的方式,打造一批老、中、青有序衔接的一流人才梯队,保障师资力量的有序衔接;有35所高校强调了培育优良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建设师德师风提出了有关建议,系统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33所高校论述了加强师资建设应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培训、考评、激励等制度,优化管理队伍,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因此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三个基本维度。此外,从参考点数值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十分重视通过打造人才梯队(153)和改革人事制度(121)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基本维度的具体内容——基于子节点的描述性统计

1.打造人才梯队

高校人才梯队旨在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队伍合理布局,支撑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这37所高校十分重视,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如何打造人才梯队(表2)。从参考点数值和平均覆盖率来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12.12%),建设骨干师资队伍(11.07%),培养青年拔尖人才(9.68%)和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9.51%)位列前四,这四个方面是目前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点。进一步分析各节点的编码内容,发现各高校在制定《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时,不仅要重视引进人才和专家学者,更要重视高校自身的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能力,打造人才梯队,具体措施子节点内容如表2所示。

2.培育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6]。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7],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表3的子节点具体内容数据来看,有35所高校的建设方案对师德师风建设均有所论述,并就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设计。从参考点数值来看,实行师德“一票否决”(14)和培育“四有”好老师(11)的数值较高,说明较多高校提及了这两方面的内容;从平均覆盖率来看,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13.01%)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10.17%)的平均覆盖率较高,是高等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应在这四个方面有所行动,培育优良师德师风,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根本思想遵循。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有利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从表4的子节点内容数据来看,有29所高校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完善和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为培育一流师资提供制度保障。其中,强调优化教师聘任制度(34)、加强激励机制建设(29)、完善人才管理体系(17)和建设一流管理队伍(17)的参考点数字较高,说明这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重视全员能力培训(11.43%)、完善人才管理体系(9.52%)和建设一流管理队伍(9.07)的平均覆盖率较高,说明也是高校进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分析子节点的编码内容,发现各高校主要从管理体系、教师招聘、人员培训、激励机制和管理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来改革人事管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三、“双一流”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从以上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的分析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由什么人构成、师资队伍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管理激励师资队伍,即打造人才梯队、培育师德师风、改革人事制度三个基本维度。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这三个维度上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基于其中的有关经验,并对照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8],“双一流”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一)引才和育才相结合,全力打造人才梯队

第一,建立稳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坚持引育并举,加强学术中坚群体的支持和培养,加快新老人才体系并轨。具体而言,对于高层次人才,应探索和优化人才引进培养决策机制,建立从院士、资深教授到学校特聘教授等学术岗位荣誉体系,按照不同层次,构建梯次清晰的人才项目体系。如西北工业大学实施“翱翔人才”工程,做好高层次人才培育工作;中国农业大学实施“315”创新人才强校计划,聚焦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育,完善和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引进和 培育工作改革,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成长体系。

第二,重视骨干师资队伍培育,全力引进培育一流师资,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如湖南大学实施“岳麓学者计划”,设立领军岗和特聘岗,引育学科带头人;云南大学深入实施“特聘教授”、“东陆学者”等校内人才项目,完善校内高端人才的选拔机制。

第三,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建立各类人才的稳定支持机制,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青年后备军人才。首先,优化青年教师发展环境,构建青年教师支持体系;其次,创新人才工作方法,制定青年人才发展计划;最后,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重视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很多高校都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了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学者”计划,吉林大学的“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同济大学的“青年百人计划”,武汉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出国培育计划等。

第四,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围绕学科布局,实施一流学科一流人才集聚计划,培养和建设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顶尖创新团队。具体而言,新疆大学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围绕现有重点学科,培育、建设一批跨学科、跨领域、跨学院的创新团队,提高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郑州大学实施团队成长发展计划,形成以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组建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优良师德师风

第一,将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要求,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师德失信档案,对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新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都强调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