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需求分析在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发中的应用

作者: 马天宇

培训需求分析在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发中的应用0

基金项目: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在线智囊库的建设研究”(编号:2023A06)。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培训需求分析在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发中的应用,通过SmartAnalyze软件的文本挖掘和可视化智能技术,对P区641名学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1122条困惑进行可视化分析,从非结构化信息中发掘学前教师的共性培训需求,并建立区域学前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需求体系。该研究呈现了课程建设者在大数据环境下,快速准确地洞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制订符合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的探索过程。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的流程、策略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学前教师;培训需求;内容分析;课程研发;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0-0016-04

一、问题提出

教师培训需求的洞察是培训项目的第一个环节,是制订培训计划和实现培训目标的依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开发、活动实施及效果评估的精准有效性。但现有的培训需求调研往往不能有效地获取参训教师的“真问题”[1][2][3],虽然培训课程开发者对本学科领域的知识了然于心,但受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对于参训教师的需求通常只能推论,无法还原教师的教学场景,全面把握限制其专业发展的系列因素。为了建设更为全面有效的教师培训课程,有必要从区域层面综合考虑,系统性地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师的需求。

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多采用人工标识加简单统计方式,存在样本量小、工作量大、准确性差、耗费时间精力多等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这一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分析文本材料,概述某一领域研究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客观、系统、量化等特点[4]。SmartAnalyze文本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对非结构性文本进行分析,以远高于人工阅读的速度来呈现一些相关关系或者相关问题。在分析教师培训需求时,研究者只要根据文本分析工具的可视化提示去研读文本,就可以极大地节省时间与精力,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教师培训需求的逻辑关系,赋能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洞察。

综上,本研究采用SmartAnalyze的文本挖掘和可视化智能方法,分析P区学前教师专业发展困惑(主观培训需求),结合绩效分析法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表现和工作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制订符合需求的教师培训方案提供决策支持,探索培训需求分析在教师培训课程研发中的作用,提升学前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发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概述

(一)数据来源

2023年6月15日至6月25日,通过在线“问卷星”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向P区全体学前教师(约9000名)发放困惑征集问卷。每位教师自愿填写1~2条困惑。共收集646个样本,经过样本极端值检查(剔除答题时间小于100秒、表述不完整的内容样本),获得641个有效样本,有效样本率为99.23%,共收集教师的专业发展困惑1122条。

(二)研究工具

SmartAnalyze智分析是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文本分析工具,通过可视化图形的形式来调试及展现结果,把复杂的数学算法隐藏在最底层,使用者可通过可视化的结果导向进行调试,最大程度降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使用门槛,让即使一点都不懂技术的人,也能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三)研究过程

第一步,采用在线“问卷星”形式,邀请P区学前教师自主填写问卷,该问卷构成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一道主观题和一道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要求教师填写1~2条“我的专业发展困惑”,困惑中包含谁、在何种真实具体的教育场景下、遇到的难题等详尽信息。一道客观题则将教师的主观困惑有机地对应到专业发展能力选项,以期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支持。第二步,回收问卷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删除样本极端值,从“问卷星”下载文本文件导入SmartAnalyze。第三步,研究者在SmartAnalyze系统自带的词库基础上增减同义词汇或无关词汇,然后对于文本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以可视化的图表来展示,进一步进行关联性分析——根据各词汇间的相关性快速发掘文本中容易被忽视的内在逻辑。第四步,在通读1122条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的基础上,以教师的每一条困惑作为分析单元,对教师专业发展困惑内容特征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P区学前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的分析,从困惑内容、困惑主体、困惑影响因素三个维度对研究样本进行编码归类。

(一)学前教师的困惑内容高频词

通过SmartAnalyze对关键词进行识别与分析可得到学前教师困惑的高频主题词7344条,某词汇出现的频数越高,说明该词汇得到教师的关注度越高。

1.从高频词汇的词云图看,“幼儿”“孩子”“儿童”关键词高频出现,可见学前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成长规律和个性化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很大需求。尤其是对特殊群体(有特殊需求的、发育迟缓、攻击性、阳光宝宝、破坏课堂秩序的儿童)的关注,体现了学前教师对“幼儿发展优先”理念的重视。

2.关键词“如何”词频有556条,数据分析显示,学前教师当下最普遍、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困惑)涉及“如何对个别儿童的引导”“如何对幼儿的需求予以积极回应”等。在访谈中,教师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该怎么做呢”,可见,学前教师的培训需求应更多关注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直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

3.高频词“游戏”词频有188条,与“游戏”高度相关的是户外游戏、游戏价值、游戏材料、游戏支持、游戏分享等主题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游戏中角色、教育理念的变化及专业能力的提高,具体包括游戏环境空间创设、观察识别幼儿游戏中有价值的行为、设计调整教育活动方案的实施方式、游戏解读评价等方面。

4.关键词“活动”词频有175条,说明学前教师当下关于“活动”方面较大的专业发展需求体现在:(1)如何结合本园、本班实际,每学期、每周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流程;(2)如何做好一日活动计划;(3)如何独立设计原创集体教学活动;等等。

5.关键词“户外”的词条有163条 ,由于上海市对户外活动2小时的重视度提高以及户外空间的不确定性,给学前教师带来了挑战,包括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观察支持、家长工作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些挑战整合成一个系列课程。

(二)学前教师困惑的主体关系分析

为了深入挖掘关键词背后的深层含义,研究者抽取了“幼儿”“教师”“家长”作为主题词,了解这三类人群与其他主题词之间的关联性,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共同出现在一句话中则计为共现,并统计其次数。

1.关于“幼儿”的词频达到了807条,学前教师的困惑集中在:(1)班级里(特殊、调皮、孤僻)幼儿影响正常教学,如何帮助幼儿融入集体?(2)如何对全体幼儿进行观察,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同时给予必要的照料?由此说明,学前教师缺乏融合教育的专业知识,对幼儿因材施教是学前教师的重大考验。

2.关于“教师”的词频有190条,教师的困惑表现在:(1)工作繁杂,各类检查频繁,要求高,如何主动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2)该如何平衡好集体和个人需求?(3)还有教师提出需要心理健康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支持。可见,学前教师对激发和保持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专业自主性有较大的需求。

3.关于“家长”的词频有86条,学前教师有如下困惑:(1)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2)怎样调动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3)应该如何和爱找事、“玻璃心”、不配合的家长进行沟通?可见,学前教师对如何调动和应用家长资源有较大的需求。

(三)不同特征学前教师的困惑点比较

对于不同特征学前教师的困惑点比较,可以让课程开发者清楚认识不同类型教师“个性化”和“层次性”需求,为学前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提供明确思路。将“共同需求”的主题纳入学前教师培训计划方案的必修项目,“个别需求”内容可作为选修项目或自主研修项目。

1.不同教龄的困惑点。如随着教龄的增加,学前教师在基本功方面的困惑“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困惑”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照料”逐步减少;随着教龄的增加,对“幼儿观察与评估”的困惑逐步增加,说明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幼儿教育经验和教育策略后,关注重点从自身转向了教育对象幼儿的发展需求。

2.不同学历的困惑点。随着学历的增长,选择“其他”困惑的比例逐步递增,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困惑更多元。

3.不同专业发展荣誉的教师的困惑点。随着荣誉水平的升高,“如何进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困惑占比逐步减少,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新秀的困惑中“个人专业发展”的困惑占比较大,可见越是优秀的教师对专业成长有更高的期待。

4.不同职务教师的困惑点。一线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困惑,追求的是培训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而职级越高的教师越关注宏观系统的长远问题。

四、研究结果应用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识别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帮助教师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和加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和实施课程计划,评估需求满足程度。[5]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培训课程研发流程(图1),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调查并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惑,建立“学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清单”,通过SmartAnalyze洞察一线教师当下的培训需求,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哪些困难,教师需要提高哪些知识技能。确定培训需求优先的原则:对于教师的共性需求和基本型需求优先考虑,对于期望型需求保持适度关注。同时,在此基础上,整合国家教育政策需求、学科前沿需求等其他方面的需求来填补教师个人需求之间的差距。

其次,基于教师培训需求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研发者应依据“学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清单”,对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解决教师问题的能力清单”,将经验归纳和梳理形成“课程研发经验库”。课程研发者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为通过课程可以解决的需求和难以解决的需求两种类型,让前者进入培训课程研发环节。

再次,设计培训课程方案,对课程内容进行研发和实施。针对培训对象(不同类型教师)、培训需求、学习目标、工作职责的痛点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即新观点、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型等。对于当下不能解决的培训需求,可以形成“灵感库”,通过未来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孵化这些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培训课程前,应对已确定的培训课程内容进行试讲,要求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适切、课程重点突出、讲授方法得当。经过区域教师培训部门专家审核通过后在区域层面推广。

最后,在课程实施之后,基于教师培训需求满足程度评估课程效果,有助于改进和提升培训的效果。

五、反思与建议

(一)解决现实困境是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的核心价值所在

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来获得思路或解答。然而,并非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都能够通过培训来解决,因此,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扎根教师工作的专业场景,从教师专业生活中应具备的理想行为状态和实际行为表现差距中挖掘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行为水平。[6]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课程研发者需要对其进行“量体裁衣”,根据受训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清单,对标自己的能力清单,确定合适的培训内容。培训课程的关键在于为参与者提供新观点、新视角、新工具,并给出解决现实困境的方案。在课程实施完毕后,也需要基于受训教师的反馈进行满意度评估,以确保参训教师将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