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

作者: 刘冰杰 彭怡 李恩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家庭致因及影响机制研究”(编号:21YJA890016)。

李恩荆为本文通讯作者。

摘  要  近年来,体育特岗教师在我国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以范伦特职业认同理论为依据,以体育特岗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特岗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提供参考。经研究发现,体育特岗教师具有较高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但离职意愿依旧存在,补偿表现为享有更多的福利待遇和成长机会,职业满足感受工作中人际互动的影响较大,而职业胜任感在追求卓越和自我价值实现中不断增强。研究显示,促进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等多方支持和共同努力。

关键词  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  G5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0-0029-03

国家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之关键在教师。现如今,我国城乡教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异,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步履艰难。2006年,我国颁发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决定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该计划实质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补充农村体育、音乐等紧缺学科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1]。在此背景下,我国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得到关注,也为我国教师职业发展开创新机。

“认同”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其认为认同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行为模式的过程。职业认同则源于心理学家Erikson提出的“identity”,表示个体所体验到的自我连续性、独特性和整合感。现阶段,部分学者认为职业认同即个体对某个职业的喜爱和从事某项职业的价值观[2]

教师的职业认同塑造教师教育观,积极的职业认同是其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也将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质量。特岗教师有其独特性,其职业认同是指特岗教师个体对所从事的乡村教师这份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同程度[3]。本文以心理学家范伦特职业认同理论为依据,即从职业承诺、职业补偿、职业满足感和职业胜任感四个维度分析体育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情况及影响因素[4],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岗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特岗教师Y为个案,通过最原始的深描,从个人视角出发,叙述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该教师是西南地区某师范大学毕业生,本科阶段表现优异,拥有下乡支教经历,2021年入职特岗教师,任职于A乡某中心学校(该校位置偏远,经济落后,1至5年级学生共96人,教师15人,特岗教师2人,体育教师1人),除体育教师外,兼任班主任等职务。Y教师专业成长经历丰富,入职已两年,对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过程印象较深,便于参与回溯性访谈。

(二)研究方法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以聊天互动形式对受访者在入职初期及入职后的心路历程、特岗生活、教学和职业认同进行了解,保证访谈资料真实可靠。与受访者分两次访谈,每次约30分钟,征得同意后录音。采用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收集与编码。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一步,解读原始资料,提取重点字句。第二步,整合表述相似语句,形成二级编码。第三步,通过对二级编码中各类属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后,纳入理论模型,完成三级编码。其中,职业承诺包括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职业补偿涵盖薪酬待遇、机会荣誉、编制身份、教学环境、职务晋升五个方面,情感体验、人际往来、社会关怀则归纳于职业满足感,职业胜任感体现为专业价值。

二、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梦想与现实冲击的职业承诺

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承诺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职业承诺也包含教师对职业选择的多方因素,具体体现在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5]。对体育特岗教师职业承诺的分析发现,该人群在职业认同方面受到梦想与现实相互矛盾的冲击。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第一,情感承诺体现在教师职业选择和入职后对继续从事该职业愿望的变化程度。Y教师谈到,“我大学时的理想就是当体育老师,父母也支持我,刚好毕业那年看到特岗招聘,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Y教师在叙述中还提到了入职后的心理落差,但了解到乡村学生情况及职业特殊性而选择坚持。

第二,教师对于离职的意愿程度,在此归为继续承诺。在此方面,受访者也反映出特岗教师在职业承诺中的矛盾性和可选择性。Y教师谈到,“我入职一年半,现在的待遇比市里好,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同样着手准备市里的编制考试,考试和工作不冲突”。

第三,在职业承诺中教师对继续从事的职业会受到归属感和义务感的影响,通过教学经历和心理转变间接影响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和选择。Y教师在叙述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乡村情怀,“我就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选择成为特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此影响,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是农村孩子不容易,我希望以微薄之力帮助他们”。

(二)享有更多福利待遇和成长机会的职业补偿

物质上的需求始终是教师职业选择的重要层面,精神层面的满足同样能进一步坚定教师的职业认同,比如薪酬、晋升机会、工作环境等。在访谈中,Y教师提到,其对目前的收入待遇、吃住补贴等都较为满意,还特别提到了特岗教师日后的晋升优势,特岗政策的扶持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福利。在工作环境方面,Y教师谈到,“我们学校条件一般,操场简陋,但基础设施齐全,只是地理位置差点,交通不大便利”。如此看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提供的职业补偿会让体育特岗教师心理体验产生波动,进而影响其职业认同。

(三)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影响职业满足感

工作中的满足感更多涉及教师的主观感受。在访谈中,Y教师认为乡村孩子及其家庭特殊性、学校氛围会对其工作产生不同影响。Y教师特别提到了家庭思想观念落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无人看管等问题导致家校交流不畅。人际交往方面,Y教师谈到,“虽然学校的领导、老师非常看好我,经常鼓励我,但是多数老师躺平现象也较严重,除日常教学,我还有其他工作要处理,非常忙”。访谈也验证了体育特岗教师与家长及学校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均会影响其主观感受,或对其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职业认同。

(四)在追求卓越中获得职业胜任感

胜任感对体育特岗教师而言,是指将自身专业所长发挥出最大价值的过程中的感受。Y教师谈到,“我是运动员出身,在教学中也发现些有天赋的学生,想组建球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由此可见,体育特岗教师的专业性及追求卓越的态度应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以此改变农村竞技体育发展落后的现状。

三、讨论与分析

(一)职业承诺是决定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根基

近年来,特岗教师多将特岗职业当作事业稳定前的“跳板”,避免不了表现出职业倦怠与积极承诺间的相互矛盾,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6]。但不同的是,体育特岗教师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离职率低,这可能与体育教师心理抗压及适应能力有关。综合来看,体育特岗教师仍具有较积极的职业承诺。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在本研究中,Y教师出于对自身理想和专业热爱而主动选择特岗岗位,加之乡土情怀,对于在乡村从教有一定的积极动力,这是其职业认同的根基。可见,心理意向会影响人的行为,使其始终保持较稳定的职业承诺[7]。第二,自我价值的实现。特岗教师的特殊性在于任教于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给予了青年教师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在体育特岗教师心中逐渐成形,并促使其更加坚定“以体育人”的人生信条。第三,未来发展优势。稳定的工作及政策倾向巩固了体育特岗教师的职业承诺,这一优势也与前人认为体育特岗教师留职率较高的原因相契合[8]

(二)职业补偿是增强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保障

职业补偿能提升教师职业认同,在偏远地区的特岗教师更是如此。通过访谈发现,借助相关政策吸引年轻教师投身特岗队伍,编制身份、职称晋升等外部因素的刺激能够为促进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提供积极信号,过往研究也体现了外部因素的这一作用[9]。从精神层面来讲,体育特岗教师的职业补偿还体现在参加培训和比赛获得荣誉和成就,以及工作中领导的关心与承诺。

(三)职业满足感是提升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枢纽

体育特岗教师职业满足感体现在对乡村学生的付出与回报中。在此过程中,良好的师生情感能巩固特岗教师的职业承诺,同事间良好的人际往来能给予特岗教师正确的指引,而家长在态度和行为上的认可和支持则会进一步提升特岗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和满意度。受访者提到,领导、同事的鼓励与肯定增进了职业满足感,但与家长沟通不畅又会导致其满足感下降,而多数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同样是影响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工作中需要强化体育特岗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和谐互动。

(四)职业胜任感是实现体育特岗教师自我价值的动力

多数新任体育特岗教师都希望通过发挥自身专长让孩子们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访谈中的特岗教师Y也表现出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心。具有胜任感的体育特岗教师能够以自身经验和技能探索创新,以不同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体育,这既是特岗教师的价值体现,也是其获得成就感的途径。因此,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体育特岗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体育特岗教师职业认同促进策略

(一)政府应充分保障体育特岗教师的生存和工作条件

其一,完善特岗教师政策,鼓励高校注重特岗教师人才培养,积极宣传特岗政策,组织下乡实习和实践活动。其二,确保教师薪资、奖金按时发放,改善特岗教师收入水平,为其基本生活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其三,大力支持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举办相关体育赛事和教学比赛,为体育特岗教师和乡村学生提供更多平台。

(二)学校应为体育特岗教师工作和个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其一,建立教师间良好人际关系,形成以老带新合作机制,引导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提升教师队伍活力。其二,重视特岗教师工作量分配,在职务划分时合情合理,给特岗教师适当松绑,更好地发挥其专业优势。其三,增强对学生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和后勤保障,如通过成立体育社团、完善课后服务体系、建设特色体育运动队、举办系列体育文化节等举措,将体育打造成乡村学校的新名片。

(三)家社助力为体育特岗教师提供更多动力支撑

其一,社会媒介应加大对从事乡村教育工作者的宣传,通过拍摄宣传片或新闻报道等形式,将特岗教师职业名片推广出去。其二,家长应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并尽可能地给予学校及教师最大支持。学校和教师也应认识到乡村家庭特殊性,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时常家访慰问,主动与家长沟通,为家庭教育减负。

(四)体育特岗教师应明确专业发展路径提升职业认同感

体育特岗教师需要权衡理想与现实差距,清晰地认识到乡村教师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创新反思,树立正确观念,真正成为改变乡村教育事业和乡村孩子命运的参与者、贡献者、引路人,促进家长和社会各界对特岗教师形象的认知转变,以此提升自身职业认同感。

(刘冰杰 李恩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汉 430079;彭怡,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430120)

参考文献:

[1] 朱夏瑜,刘佳.走向质量优先:“特岗计划”十五年回顾与展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1):62-67.

[2] 高艳,乔志宏,宋慧婷.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7-53.

[3] 蓝露露.从理想到迷茫—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14.

[4] 范伦特.自我的智慧[M].张洁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365-398.

[5] 蒲瑶,王莉,赵振国,等.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状况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12):61-68.

[6] 王安全,马友慧.农村特岗教师挫折感的形成与消除[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73-76.

[7] GOULET L R,SINGH P. Career commitment:a reexamination and an exten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2(1):73-91.

[8] 樊庆岗,肖瑶.贵州省体育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8):178-180.

[9] 周阳,梁喜影,金康彪.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研究——以J省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6):67-72.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