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识字教学法:价值意蕴、实施理念与路径
作者: 吴尧瑶摘 要 识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游戏是学生释放天性的重要方式,将游戏精神贯穿于识字教学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提升识字效率的重要方式。游戏识字教学法顺应了新时期现代化课程建设的需要,推进了识字教学方式的革新,回应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了“寓教于乐,以乐促学”“以文育人,教学相长”“艺术指导,科学规划”的理念与原则,进一步从学生、教师、教学三个层面探讨游戏识字教学法的实施路径,为小学识字教学实践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关键词 游戏识字教学法;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0-003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学段目标和内容上将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划分为五大领域,其中“识字与写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当前识字方法主要有象形识字法、阶梯想象识字法、随文识字法、生活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等。游戏识字教学法指通过具体游戏的方式,将识字过程和游戏互动过程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内在学习动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时期课程建设背景下探讨游戏识字教学法的价值意蕴、实施理念与路径,是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的举措之一。
一、游戏识字教学法的价值意蕴
(一)现代化课程建设的需要
游戏识字教学法顺应了新时期课程建设的育人理念。为适应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识字教学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提”实验、字族文识字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在教育发展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绘制了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及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建设更有时代精神、更有生机活力和更有成长空间的课程。游戏教学理念与课程的结合强调过程结果并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行。游戏识字教学法在促进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在兴趣导向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自发性,为课堂注入活力。游戏识字教学能使识字课程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这是对课程时代精神的彰显,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二)识字教学方式革新的需要
游戏识字教学法是推进识字教学方式革新的有效探索。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注重语言应用与审美创造。通常识字教学常采用复述、描摹、跟读等方法,缺乏语言的实际应用,且单纯通过语言讲授字体的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要素,缺乏趣味性与审美性。传统跟读等方式使学生对字的意义了解受限,识字效率较低且效果也较差,而游戏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寓教于乐,是一种融合多重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具有多重教学价值的教育方法。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合作探究游戏的操作与实施,在欢快的活动或激烈的竞争中领悟汉字蕴含的精神内核,实现识字教学方式的革新。
(三)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
游戏识字教学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价值取向。为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实,各地陆续开展“提质增效减负”的教学变革,以提升教学效率,推进课程的解放。游戏识字教学法寓教育于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从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素质发展的角度回应了这一政策要求。一方面,教师秉持贴近学生生活和真实学习情境的理念,通过设置合适、合理的教育游戏,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能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口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体验,领悟识字的奥秘与意韵;另一方面,立足于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游戏教学在丰富教学手段方式的同时挖掘识字的教育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识字求知、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有利于实现教育性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搭桥铺路。
二、游戏识字教学法的实施理念
(一)寓教于乐,以乐促学
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快乐元素促成的,是满足的源泉。游戏识字教学法秉持寓教于乐、以乐促学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教育游戏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种新型的游戏教学模式将游戏与具体的识字活动相结合,具有游戏娱乐和教育教学的双重特性[2]。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育游戏具有的交互性、合作性以及信息反馈的及时性等特点,为学生创造新的认知形式,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搭建同伴互助学习的平台,以竞争性游戏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也可以利用教室内外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寻找游戏的意趣。借助游戏情节中穿插的识字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使教育目标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
(二)以文育人,教学相长
游戏识字教学法应体现以文育人、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游戏去掌握知识,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而非单纯地开展游戏活动。为此,教师应从“育人”“化人”的角度践行游戏精神。一方面,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游戏识字教学法应根据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使学生充分掌握汉字学习涉及的多维度、多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游戏识字教学法应充分挖掘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通过文化精髓和优秀历史传统精神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及归属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深化汉字字理与内涵,领悟先贤思想与传统文化,实现以文育人、教学相长,学生乐其所学、学有所得,教师乐其所教、教有所获。
(三)艺术指导,科学规划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游戏识字教学法还应遵循艺术指导、科学规划的理念原则。其一,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对话的活动,充满着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与定位,由“教导”转向“引导”和“指导”,利用教育机智,对游戏识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评估预测、灵活应对。其二,游戏识字教学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提前规划、合理设计。教师要提前形成对自己教育对象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整体认识。教师作为游戏过程的组织者与支持者,需要科学规划课堂时间,合理处理游戏识字方法和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规范学生在游戏中的课堂行为,既不能丢失游戏精神,亦不能偏离促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催生智慧、提升精神境界的目标。
三、游戏识字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学生层面:根植儿童游戏识字的主体地位
1.自主识字,搭建儿童游戏舞台
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儿童的成长自然节律与具体游戏体验,立足于儿童乐学、善思、好动的特点,为其创设自主展示的机会,发挥游戏精神对儿童成长的引导促进作用[3]。教师设计的游戏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助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大胆求异、不断尝试,使其创新精神在一次次的探索实践中破土而出[4]。对于缺乏积极性的学生,可以让其自主创编游戏环节、游戏故事等,借助对同伴或群体的关注来激发其识字兴趣,如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讨论编创游戏识字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将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既为学生创造了自由思维的空间,又给予了学生探索实践的机会。在强化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同时,游戏识字教学法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还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学生的探究求新的精神。
2.注重感悟,尊重儿童识字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内生的情感体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个性化发展与深度学习才可能实现。游戏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将游戏识字的精神持续地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进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除此以外,在游戏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也要注重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悟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体味文字构字中蕴含的智慧。当然,具体游戏形式可以由学生自主编创和选择,学生也可以通过合作或竞争方式交流有效的识字方法,分享独特的游戏体验,进而掌握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
(二)教师层面:提升游戏识字教学研究能力
1.研习反思,转变游戏设计角色
教师要树立持续研习反思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自身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优化知识结构,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第一,在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学科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这一角色应是开放的、可变的。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编创游戏环节、设置游戏规则、准备游戏教具,综合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多方资源,且对课堂纪律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主动研习反思,促进角色行为转变,积极发挥同伴互助合作、教学反思的作用以促进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2.统筹协调,促进汉字资源整合
游戏识字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在熟练掌握汉字学理知识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整合汉字教学资源,以实现有效、有深度的学习。首先,汉字游戏的设计需要综合考量汉字的音、形、义等要素,调动汉字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传统文化,巧用汉字的“六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结合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汉字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在游戏识字中巧用多媒体资源,能在有限的课堂环境中打造开放性空间,通过多媒体将汉字学习形象化、动态化。其次,游戏识字教学还需教师“因字制宜”,调动创造思维与反思意识,调动协调组织能力、统筹安排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教学技能和教育机智,根据汉字的特点设计相应相宜的教学方法,如开展完整的游戏环节,或仅在教学中增添游戏元素。
(三)教学层面:创设融通互动式游戏识字课堂
1.构建游戏情境,巧设乐学氛围
新课标强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探索者,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减负”,“减负”不仅应在作业量上有所体现,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授课艺术上体现。游戏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寓教于乐,教师在生字读写教学中可以创设多样的游戏情境,如“捡贝壳”“找朋友”“摘苹果”“海底探宝”“打靶子”“模仿动物”“青蛙回家”等学生熟知并喜欢的游戏形式。由记字音到识字形,教师把单调的认记过程设计为趣味丰富的游戏,采用有效的方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设简单的游戏情境营造轻松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索识字方法与规律,为实现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2.基于生活经验,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低年级学段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5]识字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也要注重学生的学,其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第一,在游戏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利用拼音及汉字偏旁、部首、结构等规律进行自学生字的能力。第二,识字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应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识字环境,将识字教学生活化,如商店购买商品识字、标语招牌识字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识记汉字,在新学汉字与已有生活经验之间搭建桥梁,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第三,在游戏识字中推进“教学评”的一致性,发挥表现性评价对学生识字的激励作用。在识字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字音字形等认知因素,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非认知因素。由此,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与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才能真正落实到识字课堂。
识字能力是学生一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能力,是学生感受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价值与意义的关键一环。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倡导自由、开放、探究的课堂环境。在教育政策引领下,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将学生个体独特的经验感受作为鲜活的识字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汉字蕴涵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核。游戏识字教学法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主动探究的能力,助推新型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实现深度的教与学,进一步彰显课程教学的时代精神与活力。
(吴尧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参考文献:
[1] 鲍国潮.识字教学:生命意识与游戏精神[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4):12-14.
[2] 程春梅.关注游戏教学的精神内核[J].人民教育,2021(24):69.
[3] 王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2016(4):21.
[4] 蔡连玉.游戏的“三位一体”影响与儿童成长[J].教育研究,2017(8):103-108.
[5] 钱雨.“课程游戏化”:童年的诗性旅程[J].教育发展研究,2021(2):58-64.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