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考场议论文写作特征及议论文写作教学建议

作者: 高晓颖

基金项目: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基于逻辑思维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编号:RYCXJJ20230034)。

摘  要  调查发现,高中生考场议论文写作呈现出语言风格文采化、论证方法叙事化、语义内容模糊化的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表达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运用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在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从逻辑思维等角度对高中生考场议论文进行考察,并对语文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可以引发对高中生议论文学习现状的反思,并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关键词  高中生;考场议论文;倾向;深层动因;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0-0048-03

一、引言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叙述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议论文强调以理服人。在论证方式上,议论文强调采用合乎逻辑的方式展开论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逻辑思维”的语文课程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全文10次提到“理性”,24次提到“逻辑”,足见“课程标准”对学生理性素养、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

“课程标准”的写作学习要求提出,“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等,需要学生以“认知”为价值追求进行议论文写作;“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则是对逻辑的重视。[1]

总之,根据议论文的定义和“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议论文写作的核心旨意是:以“认知”为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理性精神,重视逻辑思维的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的考场议论文写作存在偏离议论文写作核心旨意的现象。

二、高中生考场议论文的特征

为了解高中生考场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对武汉市某省级重点中学展开调查。考虑到高一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相对较弱,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因此笔者选择高二学生进行调查。样本主要来源于2023年高二学生2月考试,作文题目如下: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挡位,分别为前进挡、倒挡和空挡。前进挡和倒挡分别控制这汽车的前行和后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启动时突然产生危险。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挡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以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次调查收集作文样本533份,有1篇文学类文体,其余为议论文;有2篇残篇,字数不足500,属于无效样本;有效样本530份,无效样本占比不足1%。分析这530份作文样本发现高中生考场议论文具有如下倾向。

(一)语言风格文采化

语言形式是思想的载体。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那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准确、严谨、客观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高中生考场议论文语言风格背离了这一要求,出现文采化倾向,即大量运用文学性语言,追求语言形式的均衡,内容上冗余或思想上贫乏,具体表现如下:

1.标题形式匀称,却表意不明

如“停滞与前进并重,方能攀理想之峰”“掌合理挡位,享无阻人生”,这两个标题虽结构匀称,但都有欠妥之处:前者“停滞”带有消极色彩,与语境不符,词语运用有待锤炼;后者“享无阻人生”言过其实,是作者思维不缜密的体现。

2.句段形式明晰,却不能体现明晰的论证结构

如“正确判断,方可成功”,“正确判断,方成人工杂交水稻之父”,“正确判断,终成千万粉丝博主,惹人喜爱”;又如“于个人,只有及时调整状态,才能有所进步和成就”,“论团队,只有及时换挡,才能有所收获”,这些句子虽有标记功能,看起来像分论点,但实际上意思都是相似的。

3.文采华丽,却与内容关联性不强

如《观外部环境,调合适挡位》一文的开头写道:“滴不尽爱国血泪抛红豆,放不完赤子之心满画楼,说不尽报国笃志饮冰后,忘不了初心使命在肩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浪潮奔流不息。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众多机遇与挑战……”这些句子,与文章主题几乎没有太大关联。

这种追求文气、文采的写法,看起来优美华丽,显示作者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学积累,但实际上忽视了议论文观点表达的鲜明性、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议论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是用来润色的“化妆品”,思想内容才是文章的内在灵魂。如果学生无法在内涵上深挖,而是在辞藻铺陈上下功夫,那么论证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学会说理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议论文语言应该追求准确、严谨、客观,而这种效果绝不是追求文采、引用诗句就可以达到的。

(二)论证方法叙事化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是举例论证。可是有些学生对所举事例进行多方位叙写,忽视论证过程,出现叙事化倾向。

如《审时度势,行稳致远》一文,开篇借汽车运行的三个挡位提出观点,然后举出张伟志、袁隆平的例子,叙事部分占比全文的60%左右,因而导致该文存在文体特征模糊的问题,自然难以得到高分。这种“以例代议”“以叙代议”的论证方式意味着学生对事物认识还具有片面性,无法展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语义内容模糊化

语义内容模糊是指学生作文表意不明,这种倾向同议论文观点明确、语言准确的要求相背离,具体表现为未对核心概念(词语)进行阐释、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等。

比如,一篇高中生考场议论文中写道:“合理的判断基于能否正确的审时度势。由此,只有在不断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加深认知,丰富自己,实现理想。”简单的两句话,却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到底什么是“正确指导”呢?前后文中作者并没有进行解释说明。其次,第一句强调的是正确的审时度势的重要性,后一句却在说“不断的正确指导”的重要性,两者议论的对象毫无关联。第三,关联词“由此”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但前后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属于强加因果。结合语境推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大约是:“合理的判断基于正确的审时度势。只有加深认知,丰富自己,才能正确地审时度势,实现理想。”

这类现象表面上是语法错误,实际上是逻辑问题,体现的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问题。

清晰地表达,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体现。清晰、明确的语言可以提高交际效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三、教学建议

在新文科建设、学科核心素养等理论背景下,从逻辑思维等角度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建议,是对新文科人才及未来理性公民培养的期待,具有实践意义。针对高中生考场议论文写作的上述倾向,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议论文写作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就自己会写的、感兴趣的作文题目写作,创设真实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表达欲的重要路径,具体可参考以下三种方法。

1.教师依据学情命题

“当命题的时候,教师必能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与体会,测知他们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2]好的作文题目能找到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帮助学生反思生活、认识世界,如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目“学习今说”;而有些题目与真实生活有距离,学生缺少一定的经验储备,可能导致学生作文的叙事化、文采化倾向。

2.引导学生自主命题

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出题、自主批改、自主总结、自主评价,进行“自主式”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3],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一定程度解决作文命题与学生兴趣相脱节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命题的质量进行把关,对批改、评价等环节进行指导,以提高训练的价值。

3.创设真实写作情境

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议论文写作任务,是激发学生表达欲的有效路径之一。比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学习任务”中设置了写作文学短评、演讲词等写作任务,实用性强,是锻炼和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渗透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环节。

(二)正确看待和运用论证方法

学生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例证法、引证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其局限性。

例证法即举例论证,对应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归纳推理,得出的是或然性的结论,本身不具备太大说服力。如果非要举例不可,一是要增加事实论据数量,二是要分类举例。这些要求都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如果满足于举例子、凑字数,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明显的发展与提升。

所谓“引证法”,是指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在使用引证法时,学生随意引用名人名言,容易犯诉诸权威的逻辑谬误,认为名人说的都是对的,传统的都是好的,这是不合逻辑的。

基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出以例代议、随意引用名人名言的写作误区,训练他们综合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等多种逻辑方法展开论证。

(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文体感水平,往往决定了写作水平。”[4]“文体感就是能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来驾驭表达方式的运用,使之适合各种文体的特点。这种由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其他为辅的组合形式,恰恰是文体感在表达方式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写出合体的文章的必要手段之一。”[5]写好议论文,需要有文体意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三点:第一,议论文的写作目的为剖析事理、分析事实、说明道理、辩驳旧说、阐明新见;第二,议论文的语言风格要求是准确、严谨、客观;第三,议论文的价值追求是有创见,有新意。

议论文可以分为“实用文体”和“教学文体”。学生应以“教学文体”为基础,逐步训练“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文体即思维方式的语篇呈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文学短评、演讲词、科学研究论文等多种“实用文体”写作任务,进行这些写作任务的训练,会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高中生考场议论文写作存在语言风格文采化、论证方法叙事化、语义内容模糊化等倾向。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目的、语言风格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是导致该类现象产生的深层动因。针对这些倾向,教师在开展议论文写作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运用论证方法,培养学生鲜明的文体意识。在新文科建设、学科核心素养等背景下,从逻辑思维等角度对高中生考场议论文进行考察,是对高中生议论文学习现状的反思,也是对新文科人才及未来理性公民培养的期待。

(高晓颖,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武汉 43005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33.

[2] 叶圣陶. 论写作教学[J]. 语文建设,2019(13):1.

[3] 赵育亮.“自主式”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7):50-51.

[4] 潘苇杭, 潘新和. 文体感:写作行为的目标预期[J]. 语文建设, 2015(19):23-25.

[5] 陈万珍.论文体感及其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107-108.

责任编辑:杨  扬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