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策略探究
作者: 石淑霞摘 要 读后续写是近年来高考英语中新增的一种写作题型,该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原文后,延续文章的思路、立意及风格进行续写。作为一种新的高考题型,读后续写创新地将阅读与写作、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丰富性之外,更关注语篇上下文的连贯性和情节构建的逻辑性。因此,构建合理的续写情节是读后续写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以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读后续写题为例,从续写原文文本的解读、续写情节思路的构建与续写情节内容的拓展三方面探讨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 情节构建;读后续写;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0-0066-03
一、引言
情节内容构建是读后续写的核心,重于语言形式。在续写时,好的故事内容和语篇框架是续写的前提。[1]因此,读后续写首先要在情节内容上面下功夫,最后才是语言。情节构建方面续写必须与原文的情节保持协调,因为读后续写的重点集中在情节构建的逻辑衔接和语言表达,而不是要求学生天马行空地创作离奇的情节。虽然最近几年高考真题所给的原文并不难读懂,情节设计也相对容易。[2]但实际上,用简洁的语言清晰表达每段的情节构思并非易事。因此,笔者将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学生在情节构思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以2022年6月新高考全国1卷读后续写题为例,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合理构思情节进行续写表达。
二、学生在读后续写情节构建上存在的问题
(一)理解不深入,续写情节脱离原文
很多读后续写的问题不在于语言,而在于对原文理解不深入。有些考生在做续写试题时没有真正读懂原文,或没有深入解读文本中一些重要情节,导致读后续写的情节设置与原文脱离,从而偏离主题。如续写的故事与所给文章在内容及情感态度上不一致就是一种典型的偏离。
(二)连贯性不够,衔接不合理
根据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续写内容应与原文协调一致,情节发展要连贯和合理,提供的两个续写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衔接,续写段落的开头语要与后续内容连贯。然而,在考试过程中,受个人能力、心态,性格以及时间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往往只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而未能深入解读文本,梳理其中人物的性格和典型特点,以及其他的一些暗示,或者未能真正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导致续写情节缺乏协调,衔接不合理。
(三)违背生活常识,缺乏合理性
续写的内容必须基于原文,故事情节构思要与原文保持协调,而不是随意捏造事实。一些缺乏生活经验的考生在构思续写情节时未能正确理解原文中的故事情节,体会原文中人物的情感,导致所设置的情节违背生活常识,缺乏合理性。例如,当原文中描述脑瘫儿童在老师的鼓励下勇敢参加越野比赛时,有学生让其快速奔跑,并最后赢得冠军。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或缺乏思考,导致情节设置错误。
(四)过多对白,偏离续写主题
续写情节中适度使用人物对话可以很好地刻画人物,展现人物特征。然而,过多的对白会使文章变得单调,情节设置随意,不能反映故事的主题。许多考生在设置读后续写情节时可能走向正确,但在描写情节细节时却使用大量无意义的对话或叙述,出现频繁的said、asked、answered等简单词汇,文章显得单调乏味,甚至无趣,不能彰显主题。
(五)生搬硬套,强行升华主题
续写的原文多为记叙文或夹叙夹议文,大多是通过叙述事实然后启发读者,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产生情感共鸣,感悟人生。文章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强,因此续写结尾可以自然地升华议论,或升华主题。在续写结尾时,考生如果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弘扬感情的真,人性的善或奋斗的美,从而升华精神,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很好地彰显主题,升华主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续写中经常片面抓住文章某些细节,将其当作主题,这种对文本的错误理解导致主题升华脱离原文核心。
三、高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策略
下面笔者就以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读后续写题为例,探讨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基本策略。原文的主题语境属于“人与自我”,这是一个战胜自我的故事,涉及运动和成长。文章讲述了学校正在举办越野比赛,参赛选手是来自七所小学的学生。其中一名学生David患有脑部疾病,走路和跑步和其他学生不太一样。同所学校的学生们和他相处很和谐,并不觉得他有什么不一样。因此,David很自然地报名参加了比赛。但是在比赛当天,David担心其他学校的学生会嘲笑他,因此他犹豫是否参加。主人公是学校的特殊教育老师,清楚地知道David面对的挑战。原文的故事难度适中,长度合适,学生也比较熟悉故事的情境。教师在写作课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合理构建故事情节:
(一)续写原文文本的解读
读懂原文文本是续写成功的基础。因此,在阅读原文时需要充分理解。记叙文通常包含八个要素:角色、时间、地点、事件、冲突或问题、视角、基调或风格、主题。从续写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加上修辞、句法,故事背景、伏笔或线索,可将其分类为如下:
1.角色和视角
故事的角色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而故事可能会赋予每个角色情感、性格、动作和话语等。考生需要对每个部分提炼关键词。
2.角色的相关要素:时间、地点、背景、事件
故事通常涉及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同时还会有环境和场景等构成的背景烘托。尤其是空间的变化可能会带来写作视角的转变。如果疏忽了空间的改变,考生会觉得情节跳跃大,从而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
3.事件
事件通常包括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构成故事的山形,而续写是针对高潮或结局。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的事件。每个角色都可能产生情节,考生需要厘清情节间的因果关系。
4.语言:修辞、基调或风格、句法
故事的语言经常会用到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同时需要关注语言风格。故事的句法基本是简单句和并列句,还可能包含非谓语动词、状语从句以及形容词短语作状语结构。
5.线索或伏笔
读后续写要求考生在所给短文的基础上续写故事,而线索或伏笔出现在原文中,考生需要在阅读原文的时候就确定合适的线索,再在续写部分完成照应。文章的线索可能有很多,具体到续写中时不必一一照应。
6.主题
主题是某种观念、某种意义、某种对人物或事件的诠释,是体现在整个作品中对生活的深刻而又融会贯通的一种观点。续写在构思情节时要时刻记得照应主题,应该建立在故事的冲突和解决问题上,不能脱离故事的核心去谈主题。
根据上面所讲的叙事结构,笔者对2022年6月新高考全国1卷读后续写文本分析如下:
角色:I,David,Davids coach,students
视角:第一人称
时空线:the route through thick evergreen forest,by the fence,before the run
情节线:跑步比赛日,我发现大卫没有和同学们在一起 → 他犹豫地告诉我不参加→我找到了他的教练了解原因,得知他害怕被嘲笑→(续写段首句)我们坐下来,大卫没有看我;我看着他走向跑步人群
情感线:我:“What was wrong?”(困惑)→“frustration”(懊恼)→“I was familiar”(理解);大卫:“hesitated”(犹豫)
综合以上信息,概括大意为:On the day of the big cross-country run,I found David not among the runners.His coach told me he would be laughed at by other boys.I knew David had a brain disease but he was treated as a regular kid and had not missed a single practice.
句式:非谓语动词,时间状语从句,表语从句。
风格:对大卫的描述充满了理解和同情,大卫的努力和犹豫让人敬佩和心酸。
线索:在文中将可能得线索都标注出来。例如:Students from seven different primary...through thick evergreen forest(比赛路线)
主题:本文属于problem-solution部分:大卫从不敢加入到最终走向赛场,说明了大卫的勇敢。
通过以上信息,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脉络,较好地完成文本理解的任务,学生也得到了后续具体情节设置的内容支架。
(二)续写情节思路的构建
续写情节的构建需要紧扣两个关键方面:一是原文中提供的情节,特别是线索和伏笔;二是每段的开头句。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和伏笔,来预测续写的方向。原文提供的情节通常较为曲折,因此需要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尤其要注意所给文章结尾处的伏笔。我们可以利用每段所给的段首句进行预测。所给第一段的首句既能承接上文,也是本段的起始句,由第二段的首句可以推测第一段的结尾。此外,两个段首句为续写后续故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也制约着后续故事的走向。
例如,在本题中,第一段段首句为“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而根据我们对原文情节的解读,David的特殊教育老师发现David在临跑前状态不对,仔细询问过他的体育老师后发现,体育老师好心办坏事了。作者回忆起David从前刻苦训练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这时候她和David坐在了一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再研读第二段段首句“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学生便很容易推测出这一段应该主要描写David,在其重拾信心上面进行刻画。主要情节为作者和David交互心理建设,鼓励他最终决定参加比赛。
第二段段首句为“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依据阅读时得出的故事主题,David走上了起跑线后情节会如何发展,主人公的情感又会有何变化?可能1:跌倒了,周围的人给了他继续下去的勇气;可能2:David跌倒了,但他永不放弃,坚持跑到终点。
(三)续写情节内容的拓展
读后续写的语言和情节要与原文协调一致。对此,每一段我们可先写出两个衔接句与两个衔接句中间的一个过渡句,再进行拓展。在拓展情节内容时,可以通过提问关键词来引导写作,具体如下:
第一段:(顺序:衔接句1,2→过渡句)
衔接1——对wouldnt look at me 提问“说什么”:How did I respond to his depression?(大卫的动作体现的心理:躲避我的目光,刻意地回避,表明心里纠结要不要退赛,情绪很低沉,没有信心。)
过渡句推演:衔接句1→?←衔接2
衔接2——对Moved up 提问“如何激发他”:How did I inspire David?(作为老师的我成功的谁服了他,用言语或者其他的方式使得他重拾信心参加比赛。)
第二段:(顺序:主题句,衔接句1→过渡句)
衔接1——对the starting line 进行提问“如何开始”:How did the run begin?(侧重在于描写场面,David的勇敢得到大家的认可。可增加情节,David因为身体的原因跌倒了,但他最终克服困难到达终点。)
过渡句推演:衔接句1→?←主题句
主题:David won the applause of the audience with his courage.
读后续写中情节的构思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还有很多研究角度有待于去探究。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把对情节的认知和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可以传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不偏离原文的轨迹,合理设定续写的情节。[3]
(石淑霞,佛山市华大星晖高级中学,广东 佛山 528100)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
[2] 孙三五. 新高考英语写作王中王[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22:2-3.
[3] 葛文山.读后续写题的情节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2):1-9.
责任编辑:刘 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