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信息化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金红 孙洋洋基金项目:
2022 年度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多平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AH2022002)。
摘 要 信息化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让教与学趋向于便利、高效。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为广大中小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线上教学既有“利” 也有“弊”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小学校应努力做到“趋利避害”,通过有效使用多种互联网教学平台,强化教学师资力量与课程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利弊;信息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0-0075-03
在现代化社会,信息化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了对学习的种种限制和障碍,让教与学趋向于更便利、更高效。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从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逐步走向深入,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这为广大中小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线上教学既有“利”也有“弊”。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小学校应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线上教学呈现的“利”
(一)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资源传递的时空限制,使资源的交换、获取形式更为简捷和直观,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线上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不必拘泥于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2]同时,对于关键性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回看上课的视频,只到弄明白为止。这样就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传统文化课程“中国书法”教学中,对于一些汉字的书写,学生如果仅仅依靠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节课的讲授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有了线上课堂的回放功能,学生在家里练习的时候就可以反复、细致地观看,直到弄清字的间架结构、掌握运笔的方法等,这将极大提高学生练习书法的效率。
(二)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目前互联网上提供给教师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比较全面,通常包括教学视频专区、学生签到专区、教学问题专区、学生测验专区、师生交互专区与学生反馈专区等。教师只要通过平台客户端就能很轻松地得到学生出勤情况、视频观看情况、学习行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数据收集与反馈难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处理信息快速、传输方便的特点,使反馈渠道通畅,评价结果信息反馈及时、全面。[3]另外,线上作业也极大地改观了传统作业的形式,就《论语》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频、视频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
在线下课堂中,师生互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规定性,主要是为了完成既定教育任务而开展的有意识互动,多以教师点名学生回答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的互动占用课堂时间较长,且效率不高。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没有被教师点名而产生侥幸心理,降低对学习的投入度;部分学生热衷于课堂互动,多次数、长时间的个人发言挤占了其他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机会。线上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师生互动效率不高的问题,依托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随机点名回答问题,避免传统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生“一言堂”现象的发生。教师也可以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线上教学平台由单纯被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生学习完《论语》后,教师进行《孟子》教学时,教师抛出一个话题,“孔子和孟子同是儒家经典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之处?”。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教师不“在场”,讨论变得十分激烈,有些在线下课堂不善言辞的学生通过文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二、线上教学凸显的“弊”
(一)学生自控力有待提升
线上教学缺乏教师的“在场”,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巡视、辅导,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现场指导和同伴的督促,自控力会降低,学习主动性会变弱,学习连贯度会变低,从而出现学习效果不佳。例如,对于一部分自我约束力原本就较低的学生而言,在线上课堂听课时往往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浏览无关信息、玩游戏,以及偷偷离开课堂等不良学习行为。由于隔着屏幕,教师无法像线下课堂那样及时看到学生的表现,不能及时有效地制止不良学习行为,导致线上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由此可见,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控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的学习几乎都在自己家中,家中的环境很容易让人分神和松懈,原本用来线上学习的手机或电脑是被用在学习上还是用在别的事情上,教师不得而知。学生在完成线上课程签到之后,是在认真听讲还是在做别的事,这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
(二)学习氛围需要改善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见到真实的人,听到真实的声音,看到真切的神态表情,能真正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细微的情感变化。线下集中学习更有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良性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配合参与课堂活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便捷,这些都是在线教育所难以复制的。[4]比如,学生如果对教学内容持有不同观点或产生其他想法,可以及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或提出疑问,让教师和同学帮助解决。目前线上教学使用的各类平台,虽然开发的工具功能全面,视频、语音消息等功能可以让师生之间“看得到、听得清”彼此。但是这些工具实则缺乏“人情味”,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线上学习氛围。
(三)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最终的评判标准都是教学的效果。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还是在教学组织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异位分散式的线上教学,师生没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面对着镜头讲课,要舍弃很多肢体语言,教师喋喋不休的“一言堂”,容易导致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教师虽然会布置线上作业,要求学生及时进行提交,但学生课后作业容易出现相互借鉴,甚至抄袭或借助相关搜题软件完成作业的现象,导致教师不能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出现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
三、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线上教学的利与弊,笔者所在的学校尝试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学习平台为载体,探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路径方法。
(一)有效使用多种互联网教学平台
良好稳定的教学平台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任课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使用了多款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各有侧重的平台软件,其目的是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作用和功能,提高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从而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如,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小鹅通”的“知识店铺”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知识星球”进入到教师的“圈子”。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中添加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小鹅通”里面的“空中课堂”直播功能,可以实现教与学的灵活互动,如进行多人连麦视频,有效满足了线上教学师生互动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个性化的教学直播,如图文音频、录播直播、ppt直播、桌面共享等,从而让教师的教更加便捷、适用和高效。另外,上课视频会永久保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回看学习。而“QQ群”主要用于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交流,“腾云会议”用于家长会的召开,方便教师向家长进行阶段性的反馈,解决了线下家长会需要家长请假离岗带来的困扰。“喜马拉雅”主要用于教师录制相关课程的音频,“解放”学生双眼,让学生通过“耳听”的方式就可以获取相应的课程知识。“合肥市教育云台”可以实现教师有效地上传视频素材,方便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课后的拓展性学习。
(二)强化教学师资力量与课程建设
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组建了骨干教师团队,并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不同,成立了三个主题研究小组(传统艺术、儒家元典、古诗词)。教学团队需要了解不同教学平台的使用策略和方式方法,比较各平台的优缺点,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路径研究。在熟悉不同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优缺点后,教学团队制定翔实的备课、讲课和评课计划,形成定期复盘、评估、诊断、交流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组织研究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学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实施目标,完善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学校通过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的设计,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学校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努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将校本课程数字资源库的相关资源作为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的自主学习。
(三)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构建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程序和一般步骤,具体包括: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要求)——学生线上自学(观看音视频、阅读纸质书)——教师线上指导(答疑解惑,提供学习资料)——师生线下共同完成教学——学生线上提交作业——教师反馈评价等。具体来说,在线下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以及学生课前通过线上自主学习提出的有待解决的疑难点。对于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已经完成的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用较少的时间来讲授。以《论语》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的解释与翻译,因此教师就不需在线下花大工夫了,只需要通过提问了解效果即可。针对一些难点问题,比如重点词的读音、释义,孔子为什么对不同的人阐述“仁”“孝”的观点也不同,孔子对于“宰我”的评价是否过于刻薄等,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在自主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线下课堂的现场优势,高效利用线下教学时间,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与学效果的最大化。
(金红 孙洋洋,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合肥 230041)
参考文献:
[1] 孙晓梅,耿庆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4):91-93.
[2] 李雪梅.线上教学的优势与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6):17-19.
[3] 杨兴波.大数据背景下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3):145-146,155.
[4] 傅凤梅.线上教学时中小学生专注度提升方法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88-90.
[5] 戴嗣昌.有效提升线上教学实施效果的实践与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S1):17-19.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