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创新性教学的目标指向与行动策略

作者: 孙建平

摘  要

音乐教学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表现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直面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创新性教学。开展创新性教学,需要学校和教师协同发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智慧化水平;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自主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  音乐教学;创新性教学;问题;指向;行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0-0078-03

音乐创新性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是一场涉及转变教育思想,破除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未知的教学方法的变革。从目的上,音乐创新性教学是致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追求更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教学实践;从实践状态上,音乐创新性教学是在反思和批判教育现实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造和超越的一种过程;从实施者的要求看,音乐创新性教学需要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是有效实施创新型教学的主要基础。然而,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来自学生、教师和学校等的问题阻碍了创新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音乐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比如,部分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力很强,但音乐审美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的音乐演绎演唱能力很强,但音乐创新思维能力不强;还有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很强,但缺乏用音乐抒发情感的能力等。导致这种音乐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出现的认知差异及音乐基础差异;二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安排及教学内容的呈现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比如,教师缺乏开展音乐创新性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其落后的教学理念与固定化的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在课堂学习中表现不积极,不愿意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难以深刻地理解音乐教学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音乐理论知识、情感与感悟等。

(二)教师音乐专业教学能力不足

音乐创新性教学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音乐教师专业化教学能力不足,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层内涵与要求理解不够,导致其在教学中缺乏目标感和方向性,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1]此外,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模式缺乏创新热情,也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进行学习,导致专业能力提升缺乏内在动力。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难以有效提升,音乐创新性教学难以有效开展,会导致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音乐课程对于学生的艺术熏陶及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音乐学科没有纳入中高考的升学考核体系,再加上音乐教学实际效果难以以分数进行直观地呈现,导致学校对音乐教学缺乏关注与重视,从而间接地影响了教师开展创新性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和意愿。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分配以及课时安排的不合理上。音乐教学需要现代化的影音设备及乐器等辅助资源,部分学校在完善教学设备时不愿意在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上投入资金,这导致音乐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影响教学实际效果。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提升“正科”的教学成绩,部分教师随意占用音乐教学时间。这都阻碍了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学校对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升缺乏重视,往往将学习机会提供给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导致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创新性教学难以实现。

二、创新性音乐教学的目标指向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

音乐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流传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强化人的审美感知力,带给人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帮助人认识不同的文化,提升人的文化意识和修养。音乐具有较为深厚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及社会价值,音乐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也因此更加得以凸显。[2]教师开展创新性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呈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表现形式及种类,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认知。例如,依托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解读音乐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层内涵,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演绎形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开阔音乐知识眼界,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等。总之,教师开展创新新教学,能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提升核心素养,形成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人格及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凸显出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创新性音乐教学的教学活动形式及教学内容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安排的从属地位。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思维的活跃性与创新性被压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性音乐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元化的教学场景中主动构建音乐知识,牢固地掌握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等,自主思考并领会音乐中的内涵与情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常规性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听、学、唱的学习,教学内容与形式相对固定化。创新性教学要求教师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性改革,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现代化。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音乐背景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延伸拓展,使学生在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去体会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情绪感染力等。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演奏乐器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呈现方式带来的奇妙变化,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即兴表演、音乐创意交流、原创作品赏析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创新潜力,促进音乐教学有效有趣有序地开展。

三、开展创新性音乐教学的行动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

开展音乐创新性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学校及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当作教学的核心目标。首先,学校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部署中充分体现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开展创新性教学的良好氛围。其次,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如邀请音乐教学名师或理论工作者来校开展讲座,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化能力与素养;举办音乐教师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性教学能力等。最后,音乐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与提升。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升开展创新性教学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演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情感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等。[3]

(二)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智慧化水平

音乐创新性教学的开展除了与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密切相关外,还与教学设施建设有很大关系。音乐教学设施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建设,二是软件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是加强音乐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基本前提。学校要合理安排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大音乐教学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教师要对其在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教学设备进行报备,如多媒体影音教学设备、常见常用乐器(钢琴、竖笛、古筝小提琴)等,以此确保学校购置的教学设备能够被高效地利用,避免出现音乐教学硬件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

学校在加强音乐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软件设施建设。比如,学校可以搭建线上智能学习平台,打破学生音乐学习、师生沟通交流的时空限制。线上智能学习平台通常具备交流、评论、答疑等功能,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一方面,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的疑问能够通过线上交流得到解答,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学习平台终端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智能化、动态化与全面化。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在线上智能学习平台上设计智能化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识记乐谱、练习乐器等。例如,虚拟电子钢琴既可以帮助学生练习乐器,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如音乐中的“调”,即音高的位置,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是在虚拟电子钢琴上,C调、D调、F调等都会标注的很清楚,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调的调式、调性,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

(三)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自主性

传统音乐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学习教师安排的内容,学习缺乏自主性。针对上述问题,音乐教师在开展创新性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性,担任好教学引导者、指导者、督导者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是一门极具创新性的学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及音乐艺术表现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产生音乐创新、创作的灵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实践能力。

以教学粤教花城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材第5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之二)”为例,这一单元的歌曲特点就是在坊间被广泛传唱,曲调悠扬,动听易学。教师可以借助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全面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歌词内容对歌曲抒发的情感进行自主感悟、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分析与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创新性改编。比如,在教学完《小城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对歌曲的词进行创编。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感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学生通过歌词创编能感受到音乐、文字的魅力,激发创作兴趣与积极性。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学习闪光点与不足之处,还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优化与完善,有助于保证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多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方式容易受教师个人的主观情感、喜好的影响,导致音乐教学评价主观性有余而客观性不足。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创新性教学时应完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及学习表现进行动态化的观察与评价,改变传统“一锤定音”式的终结性评价的单一方式。此外,为了保证音乐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教师还要对教学评价的主体进行多元化设计,在传统的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及家长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结果才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及说服力,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优势及不足,进而促使其不断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修正、调整和优化。

(孙建平,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广东  云浮 527300)

参考文献:

[1] 李合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1):99-100.

[2] 杨文泓.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3(4):57-60.

[3] 王芳.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多元化教学有效策略[J].智力,2022(11):25-27.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