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多元策略构建智慧课堂

作者: 郑丽珊 叶建云

尝试多元策略构建智慧课堂 0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果、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现以“3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采取多元策略,探讨智慧课堂的构建之路。

“3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今后学习6~9的乘法口诀打下坚实的基础。日常生活中5个5个、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数数方法,而3个3个地数比较少见;尽管教材利用三轮车有3个车轮让学生经历3个3个地数的过程,但现在的学生比较少接触三轮车。基于以上分析,我利用学生更熟悉的三角梅更换教学素材,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以学习单为载体,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形象的优势,组织有趣的染画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由来,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从中构建智慧课堂。

一、创设有效情境,链接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奠基智慧课堂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看看哪位同学看得又认真又仔细。(伴随着优美的轻快音乐,课件展示学校风景,最后,聚焦到三角梅)

师:在刚才的视频里可以看到,我们学校花团锦簇,风景优美。而这出镜最多的花朵,有谁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三角梅。

师:真聪明。三角梅的花语代表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因此,三角梅也成为我们深圳市的市花。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也能拥有这朵花所代表的精神品质。

师:神奇的地方来了,一片三角梅的花瓣有3个角,另外,一朵三角梅也有3片花瓣。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入手,播放校园中鲜艳绽放的三角梅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三角梅,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三角梅作为深圳市花的精神品质,渗透顽强拼搏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一朵花有3片花瓣”引导学生在数花瓣时应是3个3个地数。这样的教学,链接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让学生开启全新的智慧学习之旅。

二、引导多元互动,在实践操作中主动学习,融入智慧课堂

1.组织染画活动

师:(出示树枝)树枝上开了这么多朵花,有几片花瓣呢?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给三角梅涂上颜色。细心地数一数,2朵花几片花瓣,3朵花呢?9朵花呢?请同学动手涂一涂、数一数,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利用多媒体验证答案。

师:一朵三角梅有三片花瓣,3、6、9、12、15、18、21、24、27,树枝上一共有27片花瓣。(利用多媒体,播放染画视频)

设计意图:动手染画的活动让学生经历3个3个数的过程,多媒体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三角梅花瓣数的记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想,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始终处于生动活泼的主动状态。

2.借助有效提问,发现表格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花瓣的数量随着花朵数的增加而增加。

生2:每增加一朵花,便增加3片花瓣。

师追问:一朵三角梅有3片花瓣,表示1个几?2朵三角梅有6片花瓣,表示几个几?几个3相加是24?

设计意图:通过有效提问,使学生感受花朵数与花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记忆几个3的结果,为接下去编制3的乘法口诀打好数感基础,也让课堂学习更充满智慧。

三、给予多元思辨,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促进智慧学习

1.编制口诀

师:一朵三角梅有三片花瓣,怎么用乘法算式列式?

生:1×3=3或者3×1=3。

师:我们学过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那这个乘法算式怎么用乘法口诀表示呢?

生:一三得三。(师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师:那两朵花有几片花瓣,怎么用乘法算式表示?

生:两朵花有6片花瓣,2×3=6或者3×2=6。

师:那乘法口诀呢?

生:二三得六。(师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师:3朵花有几个花瓣,怎样列式?

生:3朵花有9个花瓣,3×3=9。

师:乘法口诀是?

生:三三得九。

师:同样地,你有信心自己编出剩下的口诀吗?边圈边数,独立完成学习单剩下部分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完成后,小组交流,不会的互相帮一帮。

接着,老师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编制的口诀,说出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已有编口诀经验、但尚不熟练,首先引导学生完成前三个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后面6句乘法口诀则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实践尝试自己编写口诀,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2.探索规律,记忆口诀

师:同学们,3的乘法口诀里有很多秘密,发现这些秘密后记忆就不费劲了,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请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1:口诀的第一个数字依次增加1,第二个数字都是3。

生2:上一句的得数比下一句的得数少1个3,下一句的得数比上一句的得数多1个3。

师追问:为什么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比前一句的多3呢?

生:相邻两句的得数相差1个3。

师:真棒,你们已经成功掌握了记忆口诀的方法了。为了帮助大家记忆,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嘉宾,大家看,他是谁?

生:孙悟空!

师:奔奔看到这,非常开心地说‘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了三六十八’。想想,为什么奔奔会这么说呢?

生:我们记住了三七二十一,那7个3比6个3多1个3,21-3=18,也就是三六十八。

师:除了‘三六十八’,我们还可以推出哪句口诀?为什么?

生:三八二十四。记住了三七二十一,那8个3比7个3多1个3,21+3=24,也就是三八二十四。

师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句乘法口诀比较难记呢?

设计意图:首先提出“怎样记忆口诀”,引导学生关注发现相邻口诀之间的规律;接着,利用动画任务帮助学生记忆“三七二十一”,并以“如果记住‘三七二十一’,还可以得出哪句口诀”的有效追问,帮助学生理清前后句口诀的得数之间的关系,巩固口诀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这一过程的学习让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最佳状态,让背诵口诀变成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

四、设计多元练习,巩固经验与强化应用,促进智慧生成

1.联系生活,强化应用

师:除了我们刚才所发现的三角梅,其实我们的教室里也存在关于3的乘法口诀的问题。你们能发现吗?

生:一个风扇有三片叶子。

师:那教室的风扇一共有多少片叶子呢?

生:教室有8个风扇,可以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得出教室的风扇一共有24片叶子。

师追问:你们还发现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教室里找“3的乘法口诀”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充分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其次,计算风扇叶子的总数量,让学生感受乘法口诀的意义,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灵活应用,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2.计算图形所代表的数字

设计意图:通过同数连加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意义。以“3个笑脸相加等于15”想到“3个几是15”,进而联想到“三五十五”,让学生自己理解口诀的意义,在灵活应用中生成智慧。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向推理加强乘法口诀记忆。先利用“7乘3等于多少”在正向推理中记忆口诀;其次,利用“3乘几等于27”通过反向推理锻炼学生的逆向逻辑思维能力,并利用“几乘几等于12”,加强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的联系,发展学生智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