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作者: 钟兴 王馨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科学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要求很高。科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能灵活运用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不仅要能开展理论和实验课堂教学,还要有活跃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活动的组织能力。据调查了解昆明市小学科学教师存在供给不足的数量问题,也有教师素质和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欠缺等质量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某区域小学科学教师的发展水平代表着该区域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和水平已是形势所迫。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提出优化小学科学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加大相关专业科学教师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小学科学学科教育教学方法实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研修方式是“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教师研修改革的创新模式,新的研训方法的探索有利于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其教学能力,最终服务于学生。当下,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框架和路径进行探索,形成一定的培训模式,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
一、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框架
经过项目组三年的探索,“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已经形成了科学教师职后教育学习框架与支持体系(如图1所示)。截至2022年底,“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共培训小学科学教师1000余人次,并向昆明周边县区进行辐射。线下培训足迹涉及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晋宁区、呈贡区、嵩明县、富民县等地。
图1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框架
在“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整体计划中,以培养智慧、同伴互助、成为有梦想有能力有使命的科学教师为目标导向,让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发挥特长,通过学习弥补学科缺陷,在科学教学道路上走长走远,更好地发挥科学育人价值。该项目在教师培育方面,不仅提供专业发展与专家培训,还采取各种激励机制,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力量关注并参与到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去。“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不仅囊括了本区科学教师,帮助农村培养优质科学教师队伍,为科学教育打造一批能够长期扎根科学教育的教师。
二、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线下路径
自项目成立起,项目小组立刻对区域科学教学质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科学教师质量是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而缺乏高质量的科学教师是制约科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制约科学教师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物质条件;缺乏有效的专业提升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荣誉感。为此,“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智慧、专业基础扎实、有影响力的小学科学教师,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激励典范、树立标杆、唤醒社会对科学教师的尊重,并通过科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使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线下核心内容包括:和谐共同体人文建设、科研内容研究引领、“大科学教育观”的整合。
1.共同体人文熏陶
通过经典阅读、开展“最美科学教师的评选”、培训内容“个性化定制”这样一种人文性主题研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的教学主张都能在共融之中张扬个性,追求个性之中的共性。我们以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去做教研工作。我们尝试以多种方式来运作队伍,创建和谐共同体。和谐团队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幸福感,这支队伍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把“跟风式”变成了“主动式”;这样的团队使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人人参与到知识建构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这类队伍将成就教师,其教学主张是个体经验的沉淀,是个人对于教育的思考、对教育理念进行深刻认识和浓缩,并植根于教育思想体系的整体。教师要成为一个智慧而高尚的人,就必须不断地追求卓越,以超越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2.反思与科研引领
这几年我们注重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促使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作为一线教师,很多科学教师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和市区级课题的研发工作。如,来自省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区域性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其次是昆明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跨区域教研学习共同体探索研究》。每项课题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它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对各种课题的研究上,科学教师亲身经历、记录和学习,植根于富饶的教学实践土壤,用国际化视野充实其教学理论,用理性精神照顾好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和学习教学生活的良好习惯。
3.“大科学的教育观”整合
通过与数学牵手、相约品德、整合科技活动、向综合实践迈进等这些似乎与科学培训相去甚远的学科整合研训专题活动,帮助教师跳出传统科学课堂,从“科学情怀”看教育、从“科学教育”中看待教育。这不仅是对教学理念的一次更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变革与突破。
三、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线上路径
“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线上培训主要依托教育超市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站。教育超市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站是“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线上专业发展的平台,本质上属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一种形式。(如图2科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所示)“互联网+”科学教师培训项目旨在通过提供网络研修、专家培训、直播课、录播课、教育案例等学习资源,让科学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相互学习、交流分享。当前,该线上平台随着学习功能及内容的不断增加,在应用过程中定位也逐渐清晰,其核心目标是弥补科学教师教学短板、信息闭塞、理念滞后以及科学教师心理孤独等问题。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线上路径主要从识别个体特征、个性化需求分析、精准培训定位、个性化培训内容设置、培训内容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
1.精准识别
识别是培训的前提,要了解作为培训对象的每个教师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录入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培训的起点和基础资料。通过管理平台,了解学校及教师的详细信息,为每一位培训教师建立个人电子档案袋,在后期的培训中,对教师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及时录入平台。教师及管理者拥有各自独立的账号和不同的权限,随时随地可以跟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实现对学习个体的精准识别。
2.个性化差异的需求分析
个性化差异的需求分析是将个体的精准需求进行归类,划分成不同的档次和类别,为下一步的精准培训定位打下基础。区别于以往的一个宏观的角度进行的需求分析,个性化差异需求分析更多考虑的是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
3.精准培训定位
以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精准培训定位是实现“精准培训”的根本前提。准确把握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组织并顺利地实施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工作的基本规范,在“精准培训”理念下,“精准”的需求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科学区分各类需求的“主从关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有些时候单纯地强调“需求导向”,将把不同类型需求间应具有的差异性混为一谈。如,在推动需求导向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自身提出的各种需求值得重视,但事实上,教师主动提出的个人需求固然值得重视,一些需求是否符合目前科学教师发展的需要,是否是当前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不容忽视的根本问题,简而言之,如果不能精准地“区分”,也就无法精准地“定位”。
4.个性化培训内容设置
兼具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培训内容设置。在精准需求分析和精准培训定位的前提下,教师职业发展的培训内容也要实精准化,要避免没有明确目标的泛泛而谈的培训,所以培训内容的设置要围绕个性化培训的需求来进行,要有的放矢,精确投放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度设置要考虑个体的特点,培训难点内容要按比例分散。避免难易不均的现象出现。
5.培训内容的评价与反馈
培训内容的评价与反馈是指参训教师以培训需求和精准培训目标为评分标准,以事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在小学科学教师精准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将涉及培训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受训教师及培训组织者。
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研修作为未来区域内科学教师研修方式的新常态,对于科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优化小学科学教师人才培养方案,缩短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时间和空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教师队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师研修的发展阶段出发,确立了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框架,探索以和谐共同体人文建设、科研内容研究引领、“大科学教育观”为核心内容的线下发展路径以及以教育超市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站和科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小程序为依托的线上学习路径,明确了“互联网+”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旨在能够帮助广大科学教师尽快掌握专业成长内容以及找到成长方法,缩短成长时间,快速成为胜任型科学教师。也为“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教师研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思路及可借鉴方案。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区域性科学教师专业成长行动研究”(BFJC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