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拼音、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作者: 余彪

熟练认读拼音、快速准确识字是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自主阅读和习作的奠基石,历来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对保山市昌宁县其中约100所农村学校小学的问卷调查,在总体把握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现状基础上,梳理存在问题,寻求改进措施,力求立足实际,更合乎学生学习成长需要。

一、教学现状

调查发现,拼音教学中,借助拼音认一认、去掉拼音认一认、打乱顺序认一认、回到课文认一认、换个地方认一认、做做游戏认一认、扩展阅读认一认等是常用方法;识字教学中,游戏和汉字部首拆分法、组合法等常见。学生识字量普遍能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的目标,但是对拼音学习的相关要求,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总体还有差距。

(一)问卷反映的学生识字情况。识字主动性占比排序为:主动识字>>老师布置才学;生字处理方式占比排序为:查字典>>问父母>问老师或同学>置之不顾;识字方式占比排序为:课堂学习>>日常生活>看动画片;认为的难点占比排序为:形近字(二年级学生居多)>>音近字(一年级学生居多)>笔画及顺序;记忆方式占比排序为:阅读课文和故事书>拆字组合>背下来;书写关注点占比排序为:规范程度(二年级学生居多)>写字姿势>写字速度(一年级学生居多)>写字习惯。

(二)问卷反映的教师教学情况。认为的教学难点占比排序为:让学生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拼音;多媒体使用效果评价占比排序为:因教学内容而定>>不是太明显>跟常规教学一样;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占比排序为:教师普通话及表达能力>教学策略>丰富的文字学知识;认同的方式占比排序为:学生独立识字>要求反复读且重复写。

二、存在问题

(一)多媒体使用不充分,没有发挥其积极作用。一方面,紧贴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创造性使用多媒体的教师少,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识字教学的优势,既有教师对多媒体使用不熟练的原因,也有学校等层面对设备及其使用投入支持不足的影响。

(二)识字方法过于单一,而且不灵活。有不少学生认为最有效且采用得多的识字方法是反复地读、重复地写,大量地抄写汉字成了学生每天必须做的作业,在取得效果的同时,也打击学习兴趣。

(三)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与辅导不够。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充足自觉性,家长多缺乏意识,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就够了,家里不用花工夫,使学生没能及时预习和复习。有些家长认为低年级的知识简单,不用辅导都会做,影响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导致基础打得不牢。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没有设立一套完整的检查与巩固旧知识的方法。很多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过多注重学生“会写”“会读”的能力,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多认少写”的目标,加上小学低年级语文课课程的紧凑性,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拼音、汉字,还得进行入学教育以及教学常规等方面培养,很多教师没有设立一套完整的检查与巩固旧知识的方法,导致学生出现学过就丢、知识脱节、基础不牢等问题。

(五)学生在汉字书写时,笔画“倒下”现象严重。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完全脱离幼儿园画画训练带来的影响,所以在学习汉字时,常带有画画的思维,不能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规则及笔画顺序,写出来的字让人感觉结构不稳,不美观,影响了以后汉字的学习和书写。

三、改进措施

(一)拼音教学。

1.借助课文插图、具体语境教学声母、韵母。例如在教学“ɑ o e”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小朋友在唱“ɑ ɑ ɑ”,大公鸡啼叫“ooo”,小河里游“eee”(鹅);教学“b p m f”时,可采用一段韵语来教:“红掌拨清波(b),白鹅走上坡(p),上前摸一摸(m),仿佛(f)摘云朵”。结合语境来教,学生兴趣较浓也容易记住。

2.联系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拼读音节。拼读中要教给学生两拼法和三拼法,以及标音调的方法和口诀。两拼法即声母和韵母直接相拼,如b-ɑo→bǎo;三拼法即声母、介音、韵母快速连读的方法,又叫“三拼连读法”,关键是声母轻如毛,介音快如电,韵母响如雷,如x-i-ànɡ→xiànɡ。标调口诀“先找大姐ɑ,再找二姐o,大姐二姐不在家,再看小妹e,iu并列标在后”,如liǔ、huí。

3.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如教学“t、f、h、m、n”时,可利用生活中与这些字母相似的物体将它们联系起来形象化,“伞把t、拐棍f、靠背椅子真像h;两门m、一门n、n字伸头就念h”,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记住,而且记得比较牢靠。

(二)识字教学。

1.请学生当“小老师”教生字。调查中发现,请学生当“小老师”教生字是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可的方法。首先,这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其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还加强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识字教学中请班上的学生当“小老师”来教,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及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及身边的资源,多采用鼓励、灵活的方式评价,趣味性识字、生活化识字对识字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创设具体的识字情境来识字。如教学姓氏,教师可以请学生找到课本上的姓,再找到班里有这个姓的同学,读出他(她)的名字,读对了就请其他人“开小火车”读下去。这样做有以下好处:学生兴趣浓厚;很容易记住自己平时不注意、班里也有的姓;体现互动,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熟悉,同时加深友谊。

3.音形义结合教学生字。形声字是由表义符号和表音符号两部分组成的字。在这两部分中,表义的叫“形旁”,表音的叫“声旁”,是最简单的音形义结合的一类字,上课时如这样教,学生很难理解,如果编成顺口溜就不一样了:“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但由于汉字中也有形旁不表义,声旁不表音的情况,因此在教学时就要加以说明和强调,如拉(lā)不读lì、猪(zhū)不读zhě。

4.利用熟字,注意揭示规律。对生字加一加,减一减,拼一拼,换一换,比一比。如《日月明》一课,教材揭示字“加一加”“拼一拼”的规律,两个独体字加起来就组成另一个简单的合体字:“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但是,在教学时要注意强调有些字加起来之后,形成的新字和独体字是有变化的,笔画有的变斜,有的去掉钩。

5.根据学生心理、年龄及思维特点,利用游戏,猜字谜和编口诀、儿歌、顺口溜等方法识记汉字。如教学形近字“池、地、弛、驰”时,猜字谜“有水看鱼,有土栽花,有弓没拉,有马飞踏”,就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6.联想方式进行识字。联想识字,即将机械识记转为意义识记,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如教“河”字时,引出偏旁氵(三点水),让学生说一些有关水的字,一起总结规律“海、洋、湖、泊、河、流、溪、波、涛、汹、涌”等都与水有关,所以部首都是氵(三点水),进而联想到有氵的字基本与水有关。

7.以写字训练促进识字。

(1)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允许学生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调整,但距离、力度等都要具备,如眼睛和桌面距离、手指和笔尖距离、胸腔和桌沿距离应尽量规范,身体宜端正,肩膀宜平直。

(2)让学生记住基本笔画名称,培养学生书写笔画的基本技能。汉字基本的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折和钩。具体方法如“横画要平,因为横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竖画要直,因为竖起着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撇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都要加以强调。

(3)教给学生基本字和特殊字的书写规则。①常见基本字的书写规则: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人);从上到下(下);从左到右(地);从外到内(冈);先里头后封口(回);先中间后两边(水)。②部分特殊字的书写规则:点在左上先写(门);点在右上后写(龙);下包上先写上(山);左上包右下后写右下(庆)。

四、结语

拼音、识字教学没有完美的方式,除就事论事谈问题、想措施,其他力量更要引入,如学校应切实增加教师培训机会。加强“家、校、师”的联系也非常重要,只有涉教育各方有效交流,及时调整策略,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才能更快取得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