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有效开展策略
作者: 袁昌仁 袁雯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延续对阅读教学一贯重视的基础上,引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也带来了大挑战。学完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景阳冈》一课,笔者安排了一次“读《水浒》,品英雄”主题阅读活动,以一版经删节、尽量保留了精彩故事的31回本《水浒传》作为整本书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使用学习到的古典名著阅读方法,进入名著世界。
一、找到书的趣味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深爱文学,反复探讨文学趣味的意义和价值。在朱光潜看来,文学创作和欣赏需要具备敏锐的美丑鉴别力,否则就会产生低级趣味——当爱好的东西不会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重点一是涵养学生的文学趣味修养,奠定文化底蕴;二是提高趣味感受的敏感性,在文本的一词一句中找到情绪兴奋点。《水浒传》中的趣味很多,风景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外貌描写、服饰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都有无穷的乐趣,能引人入胜,触发情感的涟漪。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动作描写,就十分生动有趣:“鲁智深借着酒劲儿,脱掉僧衣,站到了树前,晃了晃树干,俯下身子,右手向下,左手抱了树的上半截,运足气力,把腰一挺,就将那柳树连根拔起。”这段动作描写把鲁智深天生神力、神勇非凡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教给读的方法
怎样才能坚持把书读完?怎样读才有效?读完后有什么收获?如何提炼书中的观点?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方法。
(一)规划时间。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坚持完成每日固定的阅读时长,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可能,可把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切割为小任务,每20分钟或30分钟休息5到10分钟,这样的时间和任务切割,让学生在疲劳紧张的学习之后有调整放松的时间,也更有利于浅阅读和深度学习之间的切换。阅读31回本《水浒传》,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至少阅读两回以上,在两周内完成整本书阅读。
(二)勾画批记。读到好词好句,勾画出来,感受最深的一章一节、一词一句、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把自己的感想批注上去,做好读书笔记,思考为什么要抓关键词、句,一个词的重量是多少,轻与重有何区别。作者的精神与思想的深度,事物由抽象到具体的外显过程,往往依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所言的“一个词的重力”,方显精神重量。
(三)训练思维。整本书阅读要改变逐字逐句点式阅读的习惯,扩大视距进行面式阅读,让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如让学生思考:宋江“三打祝家庄”有什么意义?学生通过综合分析,认识到宋江“三打祝家庄”,不仅是营救兄弟、顺带报复的军事行动,还是梁山集团选择对外扩张的“并购”之战,也是宋江扩大自己影响力的一战。如果“智取生辰纲”开启梁山泊的“晁盖时代”,那么“三打祝家庄”就是梁山泊从“晁盖时代”过渡到“宋江时代”的重要事件。
(四)感受矛盾。整本书阅读理解文本的意义,关键在于理解人物的有关话语意向和动作意向,能产生认知冲突的文本,对促进学生思考,增进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意义重大。
例1
林冲喝道:“光天化日之下,你想干什么?”正要下拳打时,一看是高太尉的义子高衙内,手便软了。
读到这,学生理解认为林冲有本事,性格懦弱,别人欺侮他的老婆,还忍气吞声,像一只病猫,太窝囊了。
林冲用花枪先刺倒了差拨。然后追上富安,一枪刺进他的后心,富安当即倒地而死。陆谦见了,吓得直喊:“饶命!都是高太尉让我干的。”林冲一把抓住他吼道:“奸贼,我与你朋友一场,无冤无仇,你为什么非置我于死地?且吃我一刀。”说着,林冲一刀刺进陆谦的胸膛,将其心肝挖出。随后,他又把三人的头割下来,摆在山神庙的供桌上,将葫芦里的酒一饮而尽,提了花枪,大踏步地走出庙门。
读到这,学生感到十分解气。英雄有气不轻出,只是未到爆发时!林冲这样的英雄脾气,当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旦爆发,就是晴天惊雷,怒不可遏。林冲并不是无骨骼、无胆气甚至连正义感都没了的人,他有英雄的材质,有做英雄的愿望、能力和勇气。
只见林冲双眉倒竖,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声喝道:“上次我到山寨来时,你也推说粮少房稀,这是什么道理!”……林冲大怒道:“你不配做山寨之主!”
读到这,学生认识到林冲是一个有血性的真英雄,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林冲快意恩仇的一面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阅读理解,从表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逐渐认识了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
例2
宋江说:“总管休怪,昨天因为留总管在清风山上,你执意不肯。宋江便想出一条计策,叫山中小喽啰穿了总管的衣服和盔甲,骑上你的马,拿着你的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王英、燕顺带领五百多人前去助威,专门杀人放火,以引起慕容知府对你的猜忌和仇恨,断了你回青州的后路。”
这是宋江在为了让秦明死心塌地入伙的特定语境下说的话。学生认识到宋江安排手下杀人放火,伤害无辜百姓,心肠歹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滥杀无辜的凶狠一面。
宋江传下号令:不准伤害百姓,不准杀害寨兵。
这是宋江在夺取清风寨后,为了笼络人心的特定语境下说的话。学生认识到宋江不准伤害百姓的仁慈一面。两种不同的局部语境,让学生感受到宋江的两面性。
(五)以话题促理解。一个话题统领下,允许学生充分交流,全面表达。通常可采用的话题有独陈型、合作型和竞争型三类。
1.独陈型。
独陈型话题结构指话题和阐释均由同一会话主体发出,强调确认与说明,言者占据认知上的主导地位。
例 武松醉打蒋门神
01 生1:武松,
02 替施恩出气,
03 打服蒋门神,后者滚出快活林。
04 生2:哦,武艺高强。
该例中,生1将“武松”设为话题;02、03行,生1围绕指称对象武松具体说明打蒋门神的梗概。在此期间,另一会话主体生2始终保持受话状态,直至生1完成构建,他才以语音拖长的反馈标记“哦”,对生1输出的信息予以回应,赞同生1的陈述,以示其个人认知从未知状态到已知状态的改变。这种独陈型话题结构不涉及会话主体的转换,多用于复述故事、阐述式会话,其特点是一方独陈、一方倾听,话题形式由会话双方的认知背景所决定。
2.合作型。
合作型话题结构指某特定话题被会话一方提出后,两方或多方参与该话题,互相协作完成方向一致的陈述。
例 血溅鸳鸯楼
01 生1:武松
02 气得毛发倒竖,一刀砍翻蒋门神,又一刀
结果了张团练。
03 生2:武松
04 推倒张都监,踩上去,割下人头。
05 生3:另外,
06 从尸体上,撕下一块布,写下:杀人者,
武松也!
07 生4:疯狂杀人,炫耀而去。
08 生5:嗯。
会话主体生1提出话题“武松”;02行陈说“气得毛发倒竖,一刀砍翻蒋门神,又一刀结果了张团练”。03行,生2紧随话题武松,04行以“推倒张都监,踩上去,割下人头”加以例释和补充,显示他对所谈论的内容感兴趣。05行,生3在此通过“另外”将其后例解释信息与生2先前的话语连接起来,这种例证式话语表明了生3与生2在对武松血溅鸳鸯楼的认知上是合作一致的,这一点从07行生4的赞叹语“疯狂杀人,炫耀而去”和08行生5所使用的简单确认标记“嗯”可以得到证明。这种典型的合作型话题结构,多用于讨论式会话,其特点是你一言我一语,共同表达一个话题。
3.竞争型。
竞争型话题结构指某特定话题被一方提出后,两方或多方参与该话题,互相竞争完成方向不一致的陈述。在言谈互动过程中,会话参与者经常围绕同一话题各抒己见。竞争型话题结构多用于思辨式会话,在辩论中颇为常见。
例 武松打虎
01 生1:武松
02 打死老虎。
03 生2:那个李逵,你看看,一口气杀死四只老虎。
04 生1:真是服了武松,赤手空拳。
05 生3:挺好的呀!
06 生2:哪里好了?
07 武松打虎为自己活命,李逵杀虎为娘亲报仇。
03行,生2将“那个李逵”置于话头作为话题,利用特殊语序,凸显相反观点,并表达了不满——“你看看”除发挥提醒注意的作用,还能表达言者的否定评价。04行,生1随后发出的评价“真是服了武松”,强调了自己先前的观点。05行,生3承接生1同一话题,并对其作肯定评价。06行,生2对生1、生3的评述明确地提出质疑;07行,生2阐述自己的观点。总之,03—05行分别由三个主体发出,皆属针对同一话题“打虎”的评述,但是评述方向不一致,反映了主体立场间的分歧,属于典型的竞争型话题结构。
(六)思辨讨论。学生不是复读机,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发现趣味与知识的过程、提升其品位与价值的过程,要将解释权交还给学生,培养思辨能力。
例 武松醉打蒋门神
师:武松醉打蒋门神应该不应该?
生1:应该。蒋门神看到施恩开的酒店很赚钱,就把施恩狠打了一顿,将酒店据为己有,是恶霸行为。
生2:不应该。施恩也不是遵纪守法的善良公民,他倚仗自身武艺,利用其父亲管营相公的职务便利,网罗牢营里的亡命之徒,在快活林里强买强卖,收取保护费,同样是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
生3:武松如果不卷入施恩与蒋门神的黑恶势力争斗,就不会遭到蒋门神、张团练和张都监的陷害,就没有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故事。
生4:如果说景阳冈武松打的是吃人的老虎,那么,快活林武松打的是吃人的恶霸。恶霸猛于虎。封建社会黑恶势力与朝廷官员相互勾结、压迫人民,就应该铲除。
师:从古代实际出发,武松力挺施恩而痛打蒋门神的行为,符合从至亲密到极疏远的关系排序。如果身份关系较亲密之人与身份关系较疏远之人产生争执,则不管较亲密之人有无过错,都应当与之同仇敌忾。武松受施恩恩惠在前,他们首先建立了亲密关系。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思维模式是:就算蒋门神和施恩都是恶霸,但武松与蒋门神之间是陌生人关系,蒋门神欺占他人财产就是一种恶霸行为,可以痛打。这样的规则下,武松痛打蒋门神没有损害打虎英雄武都头的威名。但是,从现代法治社会的角度看,出现矛盾冲突,首选是诉诸法律,用文明社会的规则解决问题。
三、结语
学生的阅读能力,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四个层级:感知、关联、鉴赏、创造。从一般阅读到整本书阅读,不少学生依然停留在感知、关联的层面。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除注重让学生培育深厚的文学修养底蕴、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还要让学生有破和立的勇气,在可用、有用的方法中,汲取整本书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