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促成学生对课文故事的完整复述
作者: 叶枚举让学生能完整复述课文故事,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复述能力培养的方法上,虽无绝对的条条框框,但对教材插图的充分利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课文,故事类居多,配以直观可感的插图,充分挖掘利用,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有明显效果。
一、创设情境,为复述故事搭建支架
低段学生情感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画面,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顺利地融入故事中,并为学生搭建复述故事的支架,提高他们讲故事的热情。
(一)图文结合,直观显现文本。教师可以将插图作为文本内容的补充,激发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将图画与故事内容结合起来,进而将故事的语言转换为形象的图画语言,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串联故事内容。
如第七单元中《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复述的要点是“大象的想法发生变化的过程”,揭示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道理。对低段学生来说,这句话比较抽象,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识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等)的耳朵。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的耳朵是竖起来的,哪些动物的耳朵是耷拉下来的;接着,让学生按照动物出场的顺序将对应耳朵图片张贴在黑板上;随后,让学生看着插图复述故事;最后,再让学生说说动物们有没有改变自己耳朵的样子,从而化繁为简,降低学生复述的难度。
(二)图影结合,调动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结合插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给他们的视觉带去冲击,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借机让他们复述故事。
如第八单元中《羿射九日》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因此,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后羿射日》动画片,以影视作为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学生观看后,就会对“太阳炙烤着大地”有更直接感受,对“晒枯”“烤焦”“熔化”等词语建构起画面,对老百姓的痛苦生活有强烈体会,对“神箭手羿射日”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翻过”“跨过”“登上”“搭上”“拉开”等词语有了画面感,对羿的英勇无畏自然就产生了敬佩之情。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插图和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讲清楚。
二、借助图表,为复述故事梳理要点
编入低段教材的课文,文字大多比较简洁,内容也比较简短。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紧扣故事的线索,就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化难为易,提高讲故事的思维水平。
(一)巧用插图,梳理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把故事中的多个角色和多件事情梳理清楚,学生就能对整个故事进行分析、整合、串联,不仅能把故事结构鲜明地呈现出来,还能进行有序地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如第七单元中《小毛虫》这篇课文里,小毛虫经历了两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经历许多磨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首先,出示第一幅插图(小毛虫趴在叶子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其次,出示第二幅插图(茧子挂在树枝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最后,出示第三幅插图(飞向天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对《小毛虫》这个故事的线索就明了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按照“小毛虫——结茧——展翅高飞”来讲讲这个故事。
(二)绘制表格,整理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绘制表格,帮助学生整理故事情节,对故事的情节有整体感知,积累语言,化难为易,提高思维水平。
如第七单元中《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课文插图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和学生一起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理故事情节,再让学生说说“青蛙根据哪些动物的意见修整烂泥塘”。学生从文中知道青蛙因之种草、引水、种树、种花、开路、盖房……这样,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把“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绘制成表格。
三、深化细节,为复述故事铺路搭桥
入选低段教材的课文,故事情节都比较简单。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厘清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将故事讲具体、讲生动,从而为复述故事铺路搭桥,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
(一)抓关键词,准确复述故事。教师可以借助关键词,帮助学生推动故事的发展,有了关键词的引领,学生就能更好结合插图复述故事,同时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指明方向。
如第五单元中的《小马过河》一文,教师可以先出示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并提供关键词“小马”“河流”“老牛”“松鼠”“过河”等,让学生结合插图讲一讲小马是怎样过河的。接着,为了让学生将故事讲得更加具体,突出小马过河时左右为难的画面,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如“挡住”“拦住”“跑回家”“抬起”等,丰富学生的语言。最后,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如“为难”“吃惊”“难为情”等,让学生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想象补充,拓展讲述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故事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创编故事。
如第七单元中《蜘蛛开店》这篇课文,有三幅插图,分别是蜘蛛织口罩、蜘蛛织围巾、蜘蛛跑回网上。课文主要由两个小故事(河马向蜘蛛买口罩、长颈鹿向蜘蛛买围巾)组成,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相似,而故事在蜈蚣向蜘蛛买袜子这个节点上突然收笔。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插图和课后示意图讲一讲文本中前两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能够完整复述这两个有趣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蜘蛛每次遇到顾客提出要求后是怎么做的,想想接下来蜘蛛又遇到了哪个顾客,蜘蛛又会怎么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继续给接下来的故事添枝加叶,使续编的故事内容更加精彩。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主题阅读与智慧表达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Fjjgzx2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