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方法探究

作者: 周青

摘 要: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收获知识、丰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家长和教师高度重视阅读工作,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阅读教学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改进方法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在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保障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有限、认知比较片面,未能充分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应当在阅读课堂中保持主体地位、发挥能动作用,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1.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能够进行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德育和美育功能。首先,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何为经典、何为正确的思想形成比较清晰的认知,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次,阅读教学工作能够带领学生展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进而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阅读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维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维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首先,阅读能够补充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在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现实生活中。其次,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审视语文课程学习、认识世界和探究世界,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维度。另外,阅读能够指引学生展开深度探究,并在深度探究中拓展学生的知识维度。

3.阅读教学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不一样的认知。首先,阅读能够让学生跟随主人公的经历展开探索、品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对主人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其次,阅读能够让学生看到各种各样的美景、将世界尽收眼底,学生能够获得现实生活中从未产生的情感体验。另外,阅读为学生的交流创造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更多情感体验。

4.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学科技能。首先,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一项关键技能,在其他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同样受用,持续的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阅读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社交能力提升创造可能性,学生能够灵活组织语言和应用语言、灵活展开与他人的合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少阅读动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动力不足。首先,学生缺少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方式的选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教师缺少对学生阅读成果和阅读表现的及时评价,无法满足小学生渴望得到鼓励的内心需求,导致学生缺少阅读动力。与此同时,部分阅读内容比较难懂,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不足以支撑其理解阅读内容,也会影响学生阅读动力的产生。

2.阅读缺少融合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融合性教学活动比较少。首先,教师未能将阅读教学工作与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工作融合,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其次,教师缺少将阅读教学工作和趣味化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影响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未能将学生的感悟和收获融合在一起,导致学生难以将收获应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3.阅读课堂主体不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设置不够清晰。首先,教师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干涉比较多,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导致阅读课堂教学工作不够现代化。其次,教师对阅读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完成阅读任务。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展开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

4.学生感悟不够深刻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感悟不够深刻。首先,语文教师未能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收获比较有限,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了解不够深入。其次,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比较少,学生参与阅读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阅读活动能够带给学生的收获和感悟自然不够深刻。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缺少互动和交流。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改进方式

1.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进。首先,突出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阅读的“权利”适当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拥有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时间的机会。比如,在学习“父爱之舟”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已经使得学生感受和领悟到父爱与母爱,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情感”主题的阅读活动。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以选择讲述师生情的阅读材料,也可以选择讲述亲情、友情的阅读材料,并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突出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绘本故事书,并将绘本故事书作为阅读课堂的主要教学工具;中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已经取得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逐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难度,使得学生逐步接受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另外,突出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学习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一经典著作时,学生的阅读感悟值得教师尊重和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进度向学生提出指导意见,保障学生的阅读效果。

2.补充趣味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补充趣味化的因素,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补充趣味化的游戏活动。比如,为增加学生的成语储备量,语文教师可以将成语、歇后语等内容进行整理,带领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活动、猜谜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作为阅读课堂的补充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改进阅读课堂教学形式,也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拓展。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补充趣味化的阅读内容。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选择著名文学家对某一经典名著的评讲作为阅读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审视和学习经典名著,专家以及文学家对经典名著的点评比较深入,能够引发学生对名著作品的深度学习和阅读。

另外,语文教师可以补充趣味化的视频内容,将阅读内容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在学习《西游记》这一经典文学作品时,语文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视频,使得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更有动力。更重要的是,阅读内容影视化能够将阅读内容更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从中产生更直观和形象的阅读感受。

3.还原故事内容,加深学生情感感悟

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原故事内容不失为改进阅读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情感感悟。首先,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故事设计故事还原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故事进行还原。

其次,教师负责观察学生在还原故事内容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对人物情感的剖析是否到位、学生对人物关系是否了解等。在学生还原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对故事中人物角色形象的剖析更加立体化。在还原阅读故事内容时,学生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感悟,更加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情感。另外,在学校大型文艺活动、家长开放日当天,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全校同学、家长面前表演节目,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能力,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感悟。

4.设置交流讨论,开拓学生语文思维

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要的交流和讨论活动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对阅读内容不一样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交流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的座谈活动。在座谈活动中,学生可以围坐在一起、打破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阅读能力比较强、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带头说出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负责担任座谈活动的“主持人”,在一名学生发言结束之后询问学生“是否有同学要进行补充”。在交流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选择适用于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主题式的交流和讨论活动,开拓学生的语文思维。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单元阅读教学结束之后,给予学生交流和分享本单元阅读感受的机会,学生能够交换自己的学习收获、感悟体会,同学们能够在交流收获和感悟的过程中丰富认知、开拓语文思维。

另外,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以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比如,在阅读“守株待兔”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设计“使用通俗语言总结守株待兔的故事经过”“思考守株待兔的哲理”这两个问题,并围绕这两个问题设计课堂交流和讨论环节,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5.课内课外结合,延伸阅读教学空间

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范围。首先,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内教学的内容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以“女娲补天”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神话故事的课外阅读任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主动为学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阅读角、在阅读角中补充值得学生阅读和学习的书籍,让学生拥有更多阅读机会,班级内的阅读氛围能得到明显改善,学生有机会在阅读角中展开更加系统化的阅读和学习。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比如,家长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读一本好书,并将书中的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阅读教学空间也能得到有效延伸。

另外,语文教师可以将校内的阅读活动和校外阅读活动有机结合。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主动与社区寻求联系和合作,并在社区的支持下打造课外阅读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设置奖励评价,认可学生阅读成果

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补充对学生阅读表现的奖励和评价,并表达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认可,激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学习中好好表现。首先,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制度评价学生,学生每次与教师互动均可得一分,获得十分的学生可以自选一个玩具作为奖励。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之后,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升。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发言和感悟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阅读“守株待兔”这一故事之后,有些学生能够总结出富有哲理的结论,学生的总结性发言值得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教师可以点评学生的思维方式,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养成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好习惯。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评价。比如,每当学生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之后,家长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并评价学生阅读状态的改进情况,满足学生的需求。

综合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改进要求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此为改进教学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在不断总结新型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趣味化教学方式、合作探究阅读方式、课内课外融合教学方式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并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奖励和评价,让学生更有阅读动力和阅读激情。语文教师可以将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耐心应用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课堂中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感受,并通过阅读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应用策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版》2021年第7期。

[2] 任金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优化》,《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2年第5期。

[3] 赵丽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年第3期。

[4] 李芳芳《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年第4期。

[5] 曾慧《从阅读到“悦”读——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新作文:教研》2022年第3期。

[6] 胡昭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年第5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