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与实现

作者: 马维华 高永莲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学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群文阅读 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它包括了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当前,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语文作为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学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民族风俗、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国民素质。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它指的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活动。它突破了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的局限性,拓展了阅读范围和深度,激发了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含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涵盖了思想道德、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科技发明、艺术形式、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价值观、社会制度、科技成就、艺术表达以及道德准则等方面的丰富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广泛的,不仅包括了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还包括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政治体制、科技发明、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这一文化传统承载着中国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民智慧和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民族自身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个方面。这包括了思想道德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如封建王朝和官僚体制、经济生活中的农耕经济和商业文化、科技方面的四大发明、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以及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儒教等。这一文化传统不仅包含了各种文化元素,还包括了大量文学作品、经典著作、历史记载和宗教经典,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层次传统。这些元素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基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分类方式突显了其多样性和丰富性。按照时间划分,这一文化包括了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文化传统,每个时期都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按地域分类,中国的广袤土地孕育了北方、南方、西部等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展示了地域文化的多元性。而按内容分类,传统文化涵盖了伦理道德、艺术、哲学思想、政治和宗教等多个文化领域,各自都承载了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思想。这些分类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和传承,形成了其独特性。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多样性,不仅因地域差异而异,还因不同历史时期和民族特点而多元,这种多样性使中国文化变得丰富多彩。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开放的,形成了包容性强的文化体系,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创新。最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创新,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思想的创造,这种创新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特点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内涵的文化传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积极的影响。

二、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文化传承与弘扬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政治体制等多个领域的文化元素。通过阅读古代文献、经典著作以及古代诗词曲赋等文本,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这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学生综合发展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传统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哲学思想、伦理教诲、道德准则等,从而提高道德修养。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了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如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另外,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制度也提供了学术和思辨的素材,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综合发展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心、道德情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合理应用

1.课内多文本

部编版教材应充分考虑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哲学经典、传统诗词、寓言故事等。这些文本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以便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唐诗宋词,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

2.课内外结合的“1+X”

在部编版教材中,可以将课内文本与课外阅读材料结合,形成“1+X”的阅读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内容,还会被鼓励在课外时间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课外多文本

部编版教材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内外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将课内文本与课外阅读材料相结合,学生将有机会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材中设定一个主题,如中国传统节日,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选择与该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从不同角度探索传统文化。

4.主题探究项目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阅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多种多样的文本,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这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广泛的知识,同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跨学科融合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部编版教材可以鼓励跨学科融合教学。例如,历史教材可以与语文教材协同,以更好地解释古代文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跨学科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

通过这些方式,部编版教材可以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跨学科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为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活动形式:

1.文学赏析

安排时间用于分析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古典小说、戏曲等。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选取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文学分析。学生可以分组或个别进行诵读,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诗词的背景、意境和修辞手法。随后,学生可以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扮演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演绎故事情节,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背景。在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对话,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重新演绎这一场景。学生可以阅读剧本,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然后进行表演。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同时培养表演和沟通能力。

3.传统手工艺制作

组织学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陶瓷、绘画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工艺和文化,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在活动中可以选择某种传统手工艺,如剪纸或陶瓷制作。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制作相关作品。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美感。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

4.文化讲座和专家访谈

邀请文化专家或长者前来讲解传统文化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历史和价值观。专家可以分享相关知识,回答学生的问题,同时提供亲身经历和见解。学生可以通过访谈专家,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同时获得鼓舞和启发。

5.实地考察

安排学生参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地方,如历史博物馆、古迹、文化村落等。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实际存在和影响。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村落或古代建筑遗址。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实际存在和历史痕迹,同时通过导游或讲解员的介绍,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6.创作作业

鼓励学生创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等。学生的创作可以展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同时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等。学生可以选择特定主题,如中秋节或中国古代传说,然后创作作品,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这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1.春节文化体验活动

利用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春联、书写对联、包饺子、赏花灯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中秋文化传承

在中秋节前,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有关中秋节的诗词、传说和传统食品制作。学生可以制作月饼、赏月、分享中秋节的习俗和意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端午龙舟竞赛

在端午节期间,学校可以模拟端午龙舟竞赛,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传统活动。学生可以了解龙舟赛的来历,制作迷你龙舟,并进行模拟比赛。这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传统。

4.清明扫墓活动

在清明节前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学生可以参与扫墓活动,感受传统的孝道文化,并了解祭祀的仪式。

5.元宵灯笼制作

在元宵节前,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元宵灯笼,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灯笼,然后举行元宵灯笼展览,分享他们的作品。

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相似传统文化内涵的课文,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以及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质。这一系列教学措施有助于确保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洪英凤《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课外语文》2021年第18期。

[2] 孙琍《阅读文学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小学语文教师》2018年第6期。

[3] 曾素林、孙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的比较及启示》,《课程教学研究》2023年第4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在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传承弘扬“三个文化”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X16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