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他文馨

摘 要:“双减”政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提升方面,更是如此。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科之一,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教师要围绕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借助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着手,分析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临的困境,然后提出有效对策,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落实,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认真分析解读“双减”政策的要求,选择适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各项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学生自制力较弱、学习意识薄弱,学习活动的开展多依赖于兴趣的指引,而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忽视兴趣的培养,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内容,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吸引力,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欠佳。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反思,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依据“双减”政策的指引重新制定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规划学习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阅读理解、如何记忆和总结知识等。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源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应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科之一,学生在接受课堂所传递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层面也能够受到积极影响,由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可能在自主学习方面缺乏指导和支持,不知道如何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由于减负政策的实施,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对自主学习缺乏积极性。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无法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总是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引导来进行学习,最终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低下。学校和家庭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努力,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于学校层面而言,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学生如果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将会更加高效。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结合当前时代的背景,创设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借助合作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的模式来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家长也可以积极支持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情感支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

1.布置预习任务,引导自主预习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能够自主开展课前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践行“双减”政策的要求为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即将学习的新课做好充足的准备。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期间需要考量学生的之间的差异,把控问题的难度避免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提高导学案的针对性,并制定奖惩制度,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调整课堂教学方向,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单元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借助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恐龙展览的资料,明确新课内容与恐龙相关,并为学生布置课前导学任务,自主阅读文章内容打通字词关卡,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文章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熟悉文章过后开展分析,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定位到具体的语句,如“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学生聚焦于文章结合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写法,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强化思维能力,结合“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接着完成习题“按课文内容填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思考“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让学生代入到角色中认真思考,梳理思路,将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展开表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布置写作小练笔,指导学生模仿文章的行文思路介绍一种动物,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期间,学生依据导学案的指引开展自主探究,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课内容,为文章划分层次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通过预习以及导学案的指导,学生就会对文章形成一个全面、系统化的框架,这对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进步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2.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探究习惯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以往教学的不足,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环节的衔接,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由教师所传递的知识点和任务。在这样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文章的分析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勇于质疑,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三单元第9课《那个星期天》为例,文章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语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其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读全文,聚焦于课文的3—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鼓励大胆提问,如“早晨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他的感受,下午时作者的心情和表达方法是怎样的”。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间顺序分析,在自主探究中抓住时间节点,感悟作者在表达真情实感时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联合《匆匆》这篇文章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两篇课文的相同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组织小组探究,锻炼学习能力

当前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存在着明显不同,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方案,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发挥最大的优势,促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彼此学习,互相借鉴,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在班级中对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划分,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的特点,给学生分好小组,每个小组内选出合适的同学当小组长,由小组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高效学习。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为例,在课堂初始阶段由问题引入,询问学生:“你们见过琥珀吗?谁能介绍一下?”可以在课件中展示琥珀艺术品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教材插图抛出问题:“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琥珀,鼓励学生大胆表述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通读全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在小组互动中攻克字词关卡,而小组讨论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接着走进文本布置学习任务,“任务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再读文章整体感知,思考文章讲述的内容并在小组内分享,协同合作下梳理归纳并集中展示,由教师进行点拨指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任务二: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回顾文章聚焦于琥珀的形成过程,默读课文找出具体的片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由一名小组成员执笔记录讨论内容,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在精读分析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任务三:找出独立思考、想象合理的依据”,结合任务二中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学习根据现象进行合理想象,自由表述观点和看法营造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琥珀形成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保障,在小组成员的影响下开展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和小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明显发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方法,甚至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小学文教师调整教学方向及教学过程,将方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在实践中也提高学习积极性。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四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但是学生受到思维能力的限制,无法感知句子的深层内涵,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甚微,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一学情,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课堂学习中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为“为人民服务”,讲述文章的体裁类型传授阅读技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第一段的学习为例,结合“我们的共产党……是革命的队伍”这一语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批注,圈画出关键词,结合“革命”一词理解“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

接着指导学生自主分析段落中的其他语句,引导学生围绕“完全”和“彻底”分析革命队伍的目的和任务,感知文章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接着走进第二段,指导学生应用教师传授的阅读技巧,找出段落的中心句并开展深入分析,这期间,教师可以适时地抛出问题加以引导,“语句引用谁的话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列举相关的人物事迹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段落大意的理解。在第三段落的学习中设计层次性的问题:“段落中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毛主席的演讲中为什么提到李鼎铭先生?”聚焦文本开展深入解读,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话展开讲述,在分析中理解语句内涵,在此基础上聚焦于段落中的关联词语,让学生圈画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使用的好处,掌握语句的分析技巧,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段落分析过后站在全文的角度开展探究学习,思考“毛主席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透过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由此掌握相关题材文章的阅读技巧,促进自身的阅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面临一些困境,但也带来了一些机遇。通过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在家庭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另外,社会也可以提供支持,社会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社会资源也可以用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图书馆、培训机构等。社会还可以组织一些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1] 林丽娟《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14期。

[2] 叶郧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教师》2022年第34期。

[3] 刘宏《巧用任务单促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以〈囊萤夜读〉教学为例》,《广西教育》2023年第13期。

[4] 陈小丽《试论“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

[5] 葛春元《“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学周刊》2022年第18期。

(他文馨,1993年生,女,汉族,甘肃武威人,硕士,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