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牟明月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教师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顺应新课改的趋势,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本研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特色,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路。再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探讨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 新《课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更强调将语文课程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新《课标》中倡导教师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群更为关注学生在真实世界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等,都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落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同时,因为教材先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教学的研究中。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路
1.结合核心素养进行设计
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促进学生发展以及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及教学措施,都是为了使素养发展目标外显化,是为了更好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所以,在设计学习任务群过程中应该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再通过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以及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保证学习任务群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实现教育目标。
2.结合单元目标进行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现阶段使用的语文教材采用的是双线编排的模式,单元内容紧扣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以及大单元教学的形式,能够将学段内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有序分布于各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如此一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同时也有较为明确的语文学习要素,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特色,要结合教材单元主题以及单元整体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3.以内外衔接为原则进行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内教材单元内容的整合,还要重视课外知识与课外时段的整合,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课内外知识学习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尽可能减少学生在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的学习盲区,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常规文学作品的阅读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用性阅读能力,故加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就这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1.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所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性阅读与交流技巧,着眼于语言的建构与应用等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观,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明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时,也应该挖掘单元导语中的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进行设计,单元导语中的这两大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单元的主题与内容。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由《太阳》和《松鼠》两篇课文组成,这也是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说明文单元,说明文也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实用性阅读文本,单元导语中也首次提出了“说明”的要求。虽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蟋蟀的住宅》等说明文,但是之前的说明文教学中基本不涉及对说明方法的学习,而是着眼于提取文本中关键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则需要系统性学习说明方法。因此,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培养学生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实用性交流能力,通过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在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与掌握说明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单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如《太阳》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能够认识本篇课文的生字词,正确读写‘寸草不生’等词语,能够运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寸草不生’等词语的意思;认识文本说明事物的方法,可以运用自己的话语说明;了解并能够准确说出太阳的特点,提高热爱科学的兴趣以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设计合适的任务情境
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要求教师建立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尤其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更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学习情境与情境任务启发学生思考,使教学过程清晰而有条理,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在设计任务情境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更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应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创设真实的情境,实现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与激发。其次,教师在设计情境任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创设趣味性情境,通过这样的任务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等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尽可能设计导向型的情境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逐渐从学习内容向学习任务过渡,以不同的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实用性文本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太阳》一课为例,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单元主题与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甚至是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或情境,引导学生在该任务情境中开展自主阅读或合作探究等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任务情境还可以解决教学内容过于宏观或者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问题。部分学生对距离地球近1.5亿千米的太阳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课文阅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与动植物生存地球气候变化关系”“培养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更需要教师通过任务情境的设计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创设以下情境:“近两年的暑假全国多个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我们生活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农田干旱、河床裸露的情况。”(展示图片与视频)“同时2023年8月24日中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放射性物质或化作雨水洒遍全球,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出示遭受核污染水辐射的海洋动物图片)“这些现象出现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行为种下的恶果自然需要我们承担,作为地球上的人类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地球家园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太阳,说一说太阳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将保护地球环境这一宽泛的人文主题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时事新闻不断联结与重构,将书本中抽象的语言知识活化为利于使用的语用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太阳》一课的情境任务:“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摄’‘菌’‘繁殖’等,理解‘寸草不生’等词语大意;利用多种方法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能运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课文大意;通过阅读第一部分,可以应用自己的话说出太阳的特点;通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并能够简要说出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自然气候变化等方面、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实用性文本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3.关注任务群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或者是根据教学的需求整合教材内容,重新确定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情境后,还需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效果,能够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任务。
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或课堂导学环节的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教学要结合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经验以及日常生活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要指向语言实践,再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在导学尤其是课前导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任务中的读写要求。例如《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可以共同作为“保护地球家园”这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主题阅读的篇目,在教师整合教材内容,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以及阅读主题,明确读写要求“阅读两篇课文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说一说两篇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我们的地球家园?3分钟阅读《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片段)》,与其他同学讨论并总结出地球受到伤害的原因并按照危害程度排序。”这种课前导学或课堂导学环节中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并能够将所积累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不断培养学生实用性文本阅读能力与关键信息提取能力。
其次,教师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借助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进行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与架构,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语言表达的框架,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或者是口语交际环节,根据思维导图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借助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的认知,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此外,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合理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性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更为合理的表现性评价手段与标准,使评价能够全面与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学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学习成果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文体的特征,要突出实用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过程,如应从学生的阅读态度、朗读情况、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表述情况、多角度阅读与交流等维度进行评价,在阅读态度评价上可以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在书上做好标记,在评价学生多角度阅读与交流效果方面可以评估学生在阅读或讨论分析的环节,能否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成长日记记录学生自我评价、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结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探索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是教师顺应课改趋势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单元主题进行设计,要以内外衔接为原则进行设计,结合单元导语中的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设计合适的任务情境,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情境任务驱动学生思考与探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任务群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鑫《“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统编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为例》,《教育科学论坛》2023年第23期。
[2] 林影《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小学阅读指南》2023年第6期。
[3] 谢春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学为例》,《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
[4] 张敏《浅析“苏湖教法”巧创情境思想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应用》,《空中美语》2022年第11期。
[5] 龚雪霜《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教学——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
[6] 胡昭琴《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小学语文统编四上第四单元为例》,《教育》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