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作者: 李萍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得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办学理念等发生了全面的变化。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有着极强的穿透性、互动性和流传性,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能为学生构建和谐成长环境,又能展现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尤其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下,将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有效结合,有利于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与校园文化融合价值;其次,分析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的关系;然后总结小学语文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现状;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校园文化 小学语文 融合策略

在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下,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全面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教学优势,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文化意识和语文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除教师的教学方式之外,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语文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师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让校园文化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元素填充校园文化,以此展现语文学科育人魅力,提升校园文化底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价值

在新时期下,互联网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形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主旋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实现了诸多教学的不可能。而在这一背景下,将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能够一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实现文化与教育的协同发展,能够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质的成长与学习环境,能够全面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具体来说,将校园文化与小学教育结合有着诸多价值。

1.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基本盘,只有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成,也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当前时代教育发展主题,先进性、数字化成为关键词,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中,能够促进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是符合当下教育理念、促进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借助互联网技术,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能够展现在语文课堂中,语文元素也能逐渐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二者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能够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格局,提高语文教学层次,使学生沉浸于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魅力。

2.有利于丰富校园综合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校园文化真实地反映着校园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等各个方面,加之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引导性,所以其直接影响到校园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就目前来讲,有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于注重学科知识讲解,而忽略校园文化的应用,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些影响。而基于“互联网+”的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全面凸显校园文化在教学中的价值,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教师而言,能将语文学科中的文化元素以及文化意义进行抽丝剥茧,将其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构建协调性,统一性的校园氛围,提高校园文化魅力,让学生沉浸于此,积极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语文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将多样化的语文文化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通过语文活动感受并理解校园文化内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积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以此构建和谐校园。如此一来,便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有着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的关系。从相互促进的角度讲,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将语文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协调发展。校园文化作为课堂之外的一部分,作为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一部分,两者相互结合,便能产生极强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校园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积极向上、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对于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相互影响的角度讲,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能够增强自身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身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如此。如若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当学生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中,便会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会给语文的学习造成一定困扰,不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融合的现状

1.难以实现相互融合

将校园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对教师文化素养以及专业能力有着一定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基于“互联网+”,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主动探寻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寻找合适的融合契机,让语文学科知识走进校园各个角落。但就实际而言,由于部分教师忽略了校园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价值,且未能关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过于将重心放在知识讲解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上,导致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出现困难,如融合质量不佳、缺乏融合契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2.未能发挥互联网作用

“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为教育事业的革新创造了无限可能。无论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还是大数据技术等高新技术,都逐渐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着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信息素养薄弱,且没能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多样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同时,也无法促进小学语文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基于这一情况,教师要做好调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做好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四、“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融合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文化融合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融合是当下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价值,实现校园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让校园中处处充满语文元素,让语文课堂展现校园文化魅力,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全面重视校园文化与语文文化的深度融合,把握融合要点,找准融合契机,实现相互融合,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体来讲,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功能,可通过线上加线下双线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以此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明确了解校园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全面分析教学中的内容,找到与校园文化相符的元素,将两者相互结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成立专业的教研小组,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由各教师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从而发挥校园文化和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2.融入信息技术,搭建融合桥梁

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少不了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全面了解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相互融合的桥梁,实现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魅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以及校园环境的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优秀品质。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单元内有三篇课文以及三首古诗。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每一位学生必须了解和学习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古诗词内容与“秋季”“景色”有着一定联系,以《山行》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投影功能将整首诗的情景投影于课堂之中,为学生打造符合古诗意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观看动态的投影特效,仿佛沉浸于深秋时节的山林之中,感受周围的环境。当学生对整首诗有所理解后,教师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存在于校园中的诗词文化投影至课堂之中,如张贴在教学楼走廊两旁的古诗词海报、在校园食堂立柱上与节约粮食有关的古诗。让学生了解这些古诗。与此同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诗,并利用课外资源解读整首诗的内容,说出整首诗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自主学习古诗,并结合校园建设,分析整首诗在校园之中的引导作用。如在食堂立柱上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在告诉学生和教师,生活中的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节约粮食,要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如此一来,便能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基于教学内容,实现文化融合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将教学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以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将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有效融合,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在校园中主动实践,以此实现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个人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共同构建校园环境。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时,本次口语交际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总结生活中环境被破坏的行为,了解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对人们的身体造成的影响,学习并研究保护环境的措施。环保是推动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观察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被人们肆意破坏的环境的现状,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校园中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呈现在课堂之中,如学生随地丢垃圾、随地吐痰、随意践踏校园草坪等,让学生就这些行为进行评价。在整个环境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认识到环境危害所带来的影响,也能准确地找出当前存在于校园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便可开展“校园环境我来守护”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为:将学生分成实力均衡、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让各小组以校园为区域,找到校园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不同区域所出现的频率最高的环境污染行为,如在食堂出现“随意将午餐倒地上、吃完饭餐桌一片狼藉”的问题,教学楼走廊时常出现纸屑垃圾。在此之后,让学生针对所负责的区域制作宣传海报或者标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全面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可以实现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校园中处处充满语文文化内涵,让学生用双手和智慧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建设品质校园文化。

总而言之,将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探寻语文学科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让校园文化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建设美丽校园,建设品质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辉《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天津教育》2022年第26期。

[2] 徐佳《寻快乐之迹  拓诵读之法——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诵读方法指导》,《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年第2期。

[3] 邹静珊《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学周刊》2017年第22期。

[4] 唐金娟《“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7期。

[5] 万海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与语文教学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6] 田莉梅《“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App的融合研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1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